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克兰危机起于2013年11月,经历三个阶段的深入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政治经济问题。乌克兰危机发端前的中东地缘政治格局表现出阿拉伯共和制国家地缘政治影响力下降、美国战略收缩、海湾君主国及非阿拉伯国家实力凸显的现象。乌克兰危机爆发后,阿拉伯共和制国家社会经济更加困顿,美国抽身中东速度加快,中东地缘政治格局进入了重建期。  相似文献   

2.
地理和政治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国家的地理位置即使不是最终决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们的政治行为。巴基斯坦由于地理、种族、文化的因素,其地缘政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重属性。中东属性是巴基斯坦地缘政治的重要部分。出于经济、战略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巴基斯坦的安全与中东国家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3.
"地缘政治学"从19世纪后期的欧洲诞生后,历经波折,最终在美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解读国际关系的一个卓有成效的分析方法和视角。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观及其实践对于理解"地缘政治"这一概念至关重要;冷战时期美苏关系是解读地缘政治的上佳案例,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美国政府制定的从"遏制"战略到"超越遏制"战略期间一系列的地缘政治战略理路和时间,藉以对"地缘政治学"获得更生动全面的认识,以期对中国的地缘政治理论产生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以来 ,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世界各国 ,特别是大国、强国在制定和实施自己国家的对外政策和策略的过程中 ,都非常重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审视国家的对外战略 ,谋求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地缘政治学重新为世人所重视。俄罗斯作为一个地跨欧亚的大国 ,其对外战略的调整、变化更是与地缘政治密切相关。从地缘政治在俄外交中的传统影响、俄当前所处的地缘政治状况 ,可以看出在新欧亚主义地缘政治思潮日益影响下逐步形成了普京的东西方平衡外交  相似文献   

5.
王震 《世界知识》2014,(18):62-64
<正>近年来,作为中东地区大国的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意识形态、能源出口、核不扩散及其他地区热点问题上一直龃龉不断。随着近期"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快速崛起,双方围绕"伊斯兰国"所进行的地缘竞争也日渐白热化。伊朗和沙特在海湾乃至整个中东地区所进行的地缘政治争夺表明:在美国加速撤离中东的大背景下,各种政治力量、尤其是区域内的大国正在积极推动中东秩序重组并努力寻求对自己更为有利的地区环境。  相似文献   

6.
以2013年9月21—22日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为背景,在深入探讨反思会议上争论的主要政治地理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概括出目前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4个政治地理热点问题:(1)从"综合国家竞争力"到"国家地理竞争力";(2)从世界经济"一体化"到"奥林匹克地缘政治经济运动会";(3)从中国古代"三国之争"方略到世界现代"三个大国博弈"的战略;(4)从国外的地缘战略论到重新发现毛泽东的地缘战略思想.以毛泽东地缘战略思想为指导,构建了当代中国国家安全总体战略和具体战略,认为构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必须有新政治地理观念、思维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唐永胜 《世界知识》2011,(10):67-67
近来中东发生的一系列动乱和危机,已构成国际政治的重大事变,极大改变了中东地缘政治版图。对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局,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主要根源在于发生动荡的国家诸多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长期积累起来,抗议民众对统治者失去信心之后,提出了改变现状的政治要求。结论令人信服,但深入分析不难看出,仅仅把动荡根源归结为上述因素,还是显得过于简单和直  相似文献   

8.
<正>俄罗斯同西方关系因克里米亚问题而恶化,并遭到制裁,其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也因成员国的经济不景气而举步不前。为拓展战略空间,争取在地缘政治博弈中的主动权,俄罗斯不断从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危机中寻找突破口。在此背景下,维系同中亚国家的战略关系对于俄罗斯摆脱政治孤立、推进欧亚一体化战略布局显得尤为重要。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017年2月27日?28日相继出访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在  相似文献   

9.
日本安全深受其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地缘政治历来是日本政府考虑其安全战略的重要手段。本文简略地回顾了二战前日本安全政策的地缘特征,着重分析了战后日本安全战略中的地缘政治(战略)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朝鲜半岛是我国安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影响。本文摘要介绍了朝鲜半岛的战略地理特征,以及在亚太战略格局中的地缘政治价值。从国家安全的几个主要层面,即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着重分析了半岛对我国的地缘战略影响。并阐述了在新的东北亚战略结构中,为保障我国安全利益所应采取的对策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丁隆 《世界知识》2023,(14):28-30
<正>丁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在中国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实现和解。沙伊矛盾在中东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两国和解引发连锁效应,多个地区冲突迎刃而解或获得解决契机,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大幅降温,安全局势显著缓和。沙伊和解、叙利亚回归阿拉伯大家庭、埃及与土耳其恢复关系将中东“和解潮”不断推向高潮,这分别意味着地缘政治争夺缓和、阿拉伯国家克服“阿拉伯之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陆海复合地缘环境的形成人手,分析了中国一直无法摆脱陆海复合国家地缘战略两难选择的制约和困扰.中国地缘战略核心在于利用一切手段阻止陆海强邻的联合夹击,避免腹背受敌.中国要最大限度地缓解陆海复合国家带来的地缘政治压力,一定要吸取历史教训,尊重地缘政治规律,制定正确的地缘战略:首先,我们必须把海陆兼顾作为长期坚持的地缘战略;其次,陆海兼顾战略并不意味着平分战略资源,根据国家利益在兼顾中要有重点;最后,要实施灵活务实的对外战略.  相似文献   

13.
正人们往往习惯从权力、政策、地缘政治等视角来解读当前中东局势,而身份政治这一重要因素常常被忽视。其实,当今中东动荡局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身份认同发生危机而导致的。身份政治是中东政治的一个特色。"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既是哲学命题,也是长期困扰中东地区国家和人民的政治难题。在中东,世俗主义、伊斯兰主义、教派主义、民族主义、部族主义以及宗教极端主义等各种主义背后其实都潜藏  相似文献   

14.
<正>李绍先:伊核谈判协议达成后,还将对中东现有的地缘政治格局带来冲击。从整体而言就是,传统大国的分量在下降,而伊朗则晋升为该地区最有分量的国家,中东地缘政治力量失衡的局面恐将长时间存在。首先是位于中东核心区域的伊拉克和叙利亚。这两个国家从某种程度上看已经完了,原有秩序已经坍塌,以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重建秩序,而不是与他国竞争。至于如何重建秩序,现在谁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案,至少未来三五年内看不到有什么成形的东西。因为"伊斯兰国"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15.
北极地区的开发与治理是俄罗斯北极政策的重要内容,为了维护北极的国家战略安全,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俄罗斯制定了北极地区的战略空间规划,旨在从军事安全、能源资源与北方航运、社会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不同维度开展区域空间规划与实践.鉴于北极的地缘格局,俄属北极地区的战略空间规划不得不考虑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从空间规划视角审视俄罗斯北极地区的战略规划,可在为加强北极治理及国际合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使我国国家安全深受影响和挑战。为铸造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一要加强与邻国之间的战略交流与合作,构造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二要采取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营造和平和谐的国际环境;三要全面加强国防军事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中东地区作为世界地缘政治焦点和能源中心,具有双重战略价值,历来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方向。拜登入主白宫后,在中东问题上以新姿态示人,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对手和盟友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勾勒出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轮廓。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全球战略重心继续东移,则是拜登政府中东政策规划的更宏观背景。本期封面话题邀四位学者撰文,解读拜登政府日渐清晰的中东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8.
乔桂强 《世界知识》2023,(11):66-68
在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两河流域,一衣带水的土耳其和叙利亚“国运”却截然不同:一个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并逐渐成长为中东地区地缘政治的重要影响力量;另一个则沦为全球政治宗教冲突的焦点地区,大国势力不断介入,难民问题悬而未决。  相似文献   

19.
潘志平 《世界知识》2010,(12):21-23
<正>新疆的地缘政治随着历史的推移、周边政治地图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并呈现不同的时代特点。地缘政治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新疆的地缘政治因素是独特的、动态的,随着历史的推移、周边政治地图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并呈现不同的时代特点,对中国西部安全和新疆社会政治稳定,也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2010年底阿拉伯大变局发生以来,国际舆论尤其是西方媒体将这场以推翻现政权为目标、以民众抗议浪潮和反对派夺权为表现形式的地区性运动定性为“民主革命”,并冠以“阿拉伯之春”的美誉,同时认为这场革命正在终结中东不适合民主发展的“阿拉伯例外论”,其历史意义可与20年前东欧剧变和柏林墙倒塌相媲美. 但是,随着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的政治与经济重建陷入困境,叙利亚危机和伊朗危机久拖不决,伴随着无法控制的暴力、动荡抑或还有日益迫近的战争,以发展民主、改善民生为主题的“阿拉伯之春”似乎已渐行渐远.从某种程度上说,“阿拉伯之春”已经蜕变为各种势力进行地缘政治博弈的舞台.不管新一幕中东地缘政治厮杀的结局如何,浪漫开场的“阿拉伯之春”注定难逃悲剧收场的中东政治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