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静  刘彦信  刘士廉  郑德先 《科学通报》2000,45(20):2201-2204
利用Vestern印迹免疫沉淀及激酶活性测定方法,研究表达CD8a胞外区-跑膜区和CD3ε胞浆区的融合分子(CD8ε)的Jurkat T淋巴细胞激活与凋亡过程中磷酸肌醇3-激酶(P13K)和蛋白激酶B(PKB或Akt)表达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抗CD8单抗诱导的CD8ε^+Jurkat T淋巴细胞(TJK)激活与凋亡过程中,P13K及Akt的表达均明显增加,Akt的激酶活性也增加.而将CD8  相似文献   

2.
西藏昂仁湖全新世硅藻记录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西藏昂仁湖剖面硅藻的组合、种数、生态习性和年沉积速率特征得出该地区在11000 ̄6000aBP间经历了寒冷期(11095 ̄9970aBP)→温和期(9970 ̄9870aBP)→升温期(9870 ̄9770aBP)→凉干期(9770 ̄8740aBP)→超高温期(8740 ̄8590aBP)→高温期(8590 ̄5970aBP)的演变序列,同时提出并论证了硅藻对温度变化的响应通常比对其他环境要素更敏感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古里雅冰芯中NO^-3浓度可以揭示太阳活动变化的事实,研究了长期以来存在争议的Maunder极小期(1645~1715年)的太阳活动状况,结果不仅证实这一时期太阳活动极小期的存在,而且也证实这一时期内太阳活动周期是正常的,即存在11a左右的黑子周期。研究还发现,太阳活动可能存在36a左右的周期,这一结果对于日地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淑杰  张丽  魏群 《科学通报》2000,45(4):381-386
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N)是唯一的Ca^2+/钙调素(Camodulin,CaM)信赖的蛋白磷酸酶,由催化亚基A(CNA,61ku)和调节亚基B(CNB,19ku)1:1组成。用PCR方法构建了仅含CNA催化结构域的编码区cDNA序列。经在E.coli中诱导表达,纯化,制备了CNA催化结构域多肽。以PNPP为底物,研究了其磷酸酶活力。结果表明,在有CaM和CNB时,其活性为CN  相似文献   

5.
叶梁  李枞  宋艳茹 《科学通报》2000,45(5):516-521
分离了种子特异性启动子和质体导肽序列,利用已经克隆的合成聚羟基丁酸的酯的3个关键酶基因,分别构建了含有种子特异性启动子的嵌合phbC(编码PHB合酶)、phhB(编码依赖NADPH的乙酰-CoA还原酶)的二价及嵌合phbC、phhA(编码PHB合酶)、phbB(编码依赖NADPH的乙酰-CoA还原酶)的二价及嵌合phbC、phbA(编码3-酮硫裂解酶)、phhB的三价表达载体,并刷导肽将基因表达产  相似文献   

6.
腾格里沙漠南缘全新世古气候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通过对腾格里沙漠南缘红水河剖面的地层分析和年代序列建立,依据分辨率40 ̄50a的TOC、TIC、元素和稳定同位素(δ^18O)分析及孢粉分析,重建了腾格里沙漠南缘过程区全新世8000 ̄3000aBP期间的古气候演变序列。结果显示,(7980 ̄6870aBP气候变化特点为具振汇性的升温期,且尤以7410 ̄6870aBP最为明显;6870 ̄4620aBP为高温期,并可分为6620 ̄5770aBP温暖而  相似文献   

7.
湖光岩玛珥湖全新世气候波动的周期性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对全新世以来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干密度高分辨率(10~15a间距)时间序列的能谱分析和滤波分析表明:气候变化存在明显的2930,1140,490, 250和 220a的主周期. 2 930 a周期所对应的3次降温期,其峰值分别发生在7300, 4250和1200 Cal aBP左右.1140a主周期变化,在全新世早期波动幅度最大,到中、晚全新世其幅度逐渐减小,所对应的明显的降温期有7~8次.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有可能是通过岁差周期(23 070 a)的谐波周期对全球水循环的调整,驱动温盐环流强度的变化,进一步影响了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8.
分离了种子特异性启动子和质体导肽序列,利用已经克隆的合成聚羟基丁酸酯的3个关键酶基因,分别构建了含有种子特异性启动子的嵌合phbC(编码PHB合酶)、phbB(编码依赖NADPH的乙酰-CoA还原酶)的二价及嵌合PhbC、phbA(编码3-酮硫裂解酶)、phbB的三价表达载体,并由导肽将基因表达产物定位于质体.经根瘤农杆菌介导获得转基因油菜,并进行了PCR,Southernblot及RT-PCR-DNA杂交等分子检测.  相似文献   

9.
湖江岩玛珥湖全新世气候波动的周期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嘉麒 Negen.  J 《科学通报》2000,45(11):1190-1194
对全新世以来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干密度高分辨率(10~15a间距)时间序列的能谱分析和滤波分析表明:气候变化存在明显的2930,1140,490,250和220a的主周期,2930a周期所对应的3次降温期,其峰值分别发生在7300,4250和200CalaBP左右,1140a主周期变化,在全新世早期波动幅度最大,到中、晚全新世其幅度逐渐减小,所对应的明显的降温期有7~8次,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0.
控制麻疹病毒血凝集性的重要功能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MA.SMD是经B95a细胞系培养纯化的2株麻疹病毒,其血凝集性呈阴性。将其在Vero细胞系中培养数代后其血凝集性转变为阳性。对在2种细胞中培养获得的病毒进行序列分析发现:以上2株病毒H蛋白的第546位均由Ser(HAD阴性)突变为Gly(HAD阴性)。利用位点专一性诱变并在COS细胞中对2种H蛋白进行表达证实:该突变导致血凝集性的改变;进一步利用抗CD46的单克隆抗体证实:该突变同时导致H蛋白  相似文献   

11.
再论隋代前后的太阳视运动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安京 《大自然探索》1994,13(3):104-111
张子信的太阳视运动理论(约560年)至迟在576年已被刘孝孙的武平历用于日食推算。但因北齐灭亡(577年),这个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受到挫折.此后刘焯与张胄玄分别继承了刘孝孙的未竟之业.通过对张胄玄大业历(608年)、刘焯皇极历(600年)与一行太衍历(727年)日躔表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隋代前后太阳视运动理论逐步完善的发展脉络.刘焯创立的二次内插算法是建立在太阳视行速对称且分段成等差数列变化这两个前提之下,它的出现应属自然。本文认为,张子信之后的太阳视运动理论,是申国古代天文学家独立创建并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宇宙生成学说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增建 《大自然探索》1994,13(1):111-118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宇宙生成学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观念形成阶段:时间相应于先秦(前221-前206),人们普遍相信宇宙万物是逐渐生成演化而来的;理论繁荣阶段:时间相应于两汉(前206-公元220).先秦时期的“无中生有”说被《淮南子》的“无形生有形”所取代.由此导致了宇宙生成理论的全面发展;成熟阶段:在与宇宙结构理论相协调的过程中,宇宙生成学说进一步完善,到南宋时期(1127—1279)达到了它的顶峰.  相似文献   

13.
肖子牛 《自然杂志》2021,43(6):408-419
太阳辐射是地球系统的能量来源,是气候形成和演变的根本驱动力。在千年以上的长时间尺度上,达到地球的太阳辐射变化与地球气候有密切的关系。但在百年和百年以下的时间尺度上,人们尚不清楚太阳活动对气候是否有明显的影响。太阳活动可能通过多种路径影响地球气候,过程极为复杂。气候系统对太阳外强迫的响应又具有非线性特征,造成了太阳活动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文章梳理和归纳总结了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气候的最近研究工作,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讨论了太阳活动变化对地球气候影响的关键因子和可能途径,以及气候系统对太阳活动变化响应的敏感地区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王蜀娟 《大自然探索》1996,15(2):72-73,78,79
太阳射电爆发是太阳耀在无线电波段的一种表现,并相当敏感地反映了耀斑的能量释放过程。本文系统全面地综述了这一个领域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5.
以生长抑制率为指标, 采用改良的MTT法检测新合成的(顺)-3-(氯代亚甲基)-6-甲基-硫色满-4-酮(CMMT)对12株人源肿瘤细胞系(A549, SGC-7901, BGC-823, U937, K562, Hela, MCF-7, HEPG-2, A375, LS174T, HT1080, C4-2B )增殖的影响. CMMT对12种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0.41~6.05 ?g•mL−1之间. 与同浓度的顺铂(CDDP)相比, 其抗肿瘤活性明显占优. CMMT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具有极高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该类药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
太阳活动11年周期的形成原因,是天文学中的一个古老课题,至今没有一个完全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文的研究使 “行星引潮力说”再次复活。  相似文献   

17.
早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中国西南地区,就已形成以成都为起点,经昆明、大理、保山(古称永昌)而出境,到缅甸、印度的民间通道。从秦汉王朝,这条赋商道以“官道”开始,日益发展为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陆路交通枢纽;在古代,沟通了中国与印度两大文明古国的友好往来。至今在古道两厢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赋予当今人们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当今社会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物质(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8.
李文显  田晖 《自然杂志》2022,44(1):19-30
20世纪初太阳黑子中磁场的发现将对太阳的研究从唯象观测带入真正的物理研究。太阳磁场将太阳内部以及各层大气联系在一起,其演化驱动了太阳大气中的各种活动现象。太阳磁场的精确测量对于我们理解太阳物理学中大多数尚未解决的问题至关重要。文章主要回顾了太阳磁场的发现和观测历史,介绍太阳磁场常用的测量方法和当前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李文显  田晖 《自然杂志》2021,44(1):19-30
20世纪初太阳黑子中磁场的发现将对太阳的研究从唯象观测带入真正的物理研究。太阳磁场将太阳内部以及各层大气联系在一起,其演化驱动了太阳大气中的各种活动现象。太阳磁场的精确测量对于我们理解太阳物理学中大多数尚未解决的问题至关重要。文章主要回顾了太阳磁场的发现和观测历史,介绍太阳磁场常用的测量方法和当前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棉属D基因组棉种着丝粒FISH标记的筛选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着丝粒探针, 在棉花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中标记染色体着丝粒区域, 以便于构建棉花粗线期染色体细胞遗传学图谱. 在棉花遗传连锁图上选择尽可能接近着丝粒区的单拷贝的分子标记, 以海岛棉pima 90-53的BAC文库为素材, 采用两维筛库法从该文库中筛选BAC克隆, 然后用BAC-FISH技术进行染色体定位检测. 用10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的SSR引物BNL3563筛选到一个BAC克隆150D24, 该克隆在四倍体陆地棉和海岛棉部分染色体着丝粒区有杂交信号, 但信号强度不高. 以二倍体D基因组为靶DNA进行FISH时, 染色体着丝粒区有明显信号, 但是以二倍体A, C, E等基因组棉种染色体为靶DNA进行FISH时, 染色体着丝粒区未发现杂交信号. BAC克隆150D24可能含有D组特有卫星重复序列, 可用作棉属D基因组棉种(包括四倍体棉种D亚组)的着丝粒FISH探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