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柑橘溃疡病是植物检疫性病害。该病菌主要侵染芸香科植物,以甜橙、脐橙、酸橙等品种最为感病,柚类次之。柑橘溃疡病,柑橘黄龙病,蜜柑大食蝇,蜜柑小食蝇曾为柑橘四大检疫对象,曾引起政府和果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得到很好的扼制;但随着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橙类和柚类栽培面积的扩大,柑橘溃疡病的发生面积也越来越广,凡是有橙类和柚类栽培的地方,都有柑橘溃疡病的发生,这必将对我国的柑橘产业造成巨大影响,笔者将对柑橘溃疡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提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望能引起果树工作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论文用NaHCO3多梯度等物质的量浓度处理PDA培养基,NaOH调节PDA培养基的pH值,菌丝生长速率法测算NaHCO3的抑菌率,分光光度计检测病菌蛋白质的水解程度,对杨树溃疡病的NaHCO3抑制作用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NaHCO3对杨树溃疡病菌的抑制作用:随着NaHCO3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NaHCO3浓度达12 g/mL以上时,抑菌率达96%以上;NaHCO3可通过调节菌落生长环境的pH值而间接影响其生长,也可作用于病菌体的蛋白质而直接抑制其生长,两者作用程度比约为2∶8;NaHCO3调节环境pH值的主要因子是电离离子HCO-3和水解离子OH-;水解病菌体蛋白质的主要因子是电离离子HCO-3和CO2-3。研究结果为持续发挥NaHCO3的治病环保效果和研制开发环保型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2009年城固县沙河营镇猕猴桃产区首次发现溃疡病,此病害在猕猴桃红阳品种植株上容易发生,根据近几年的观察和生产实践,发现、摸索总结出了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特点、防治对策等,以期在生产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5.
在苏北杨树上新近发生一种不规则黑斑型溃疡病,调查发现该病害是造成苏北新造林地杨树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病原的分离、接种和再分离,发现杨树黑斑型溃疡病主要由2种病原菌引起:一种分生孢子单孢,纺锤形,基部平截,孢子大小为(17.5~27.5)μm×(4.0~5.5)μm,平均大小23.5μm ×4.5 μm,分生孢子梗透明,在近基部分枝,太小为21μm×2.0μm,经鉴定为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另一种产生甲型和乙型两种孢子,甲型孢子单孢椭圆形,乙型孢子线形,一端弯曲呈钩状,鉴定为拟茎点霉(Phomopsis macrospora).两种病原菌单独接种均可使杨树枝条产生小的黑斑,混合接种可加重病害的发生,形成大型不规则黑斑. 相似文献
6.
何联华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5(4):66-66,68
1992年2月至2005年共遇急生阑尾炎穿孔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误诊为肠梗阻20例,现对误诊原因及处理等问题作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8.
9.
杨树溃疡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杨树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杨树溃疡病迅速在我国各地传播和蔓延,已成为我国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根据当前国内外学者在杨树溃疡病综合防治方面的研究,深入探讨该病害的主要类型、特点、发病原因以及发病规律,结合当前综合防治措施现状,提出合理的杨树溃疡病综合防治策略和防治技术,以防止该病害的进一步蔓延和扩散,为我国林业工作者在今后对杨树溃疡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苏北杨树溃疡病类型及其病原的致病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苏北杨树溃疡病发生状况的调查发现,主要有4种溃疡病症状:水泡型、凹陷小圆斑型、不规则黑斑型、烂皮型。其中以大型不规则黑斑溃疡病危害最重。对各种类型的杨树溃疡病组织进行分离、病原菌接种,结果表明,不同病原菌对不同杨树品种的致病力有一定差异。金黄克囊孢(Cytospora chrysosperma)对NL895杨和I-72杨的致病力要大于拟茎点霉(Phomopsis macrospora)和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而后两者对NL895和I-72杨的致病力相近,各病原菌对I-69杨的致病力相近。 相似文献
11.
柑橘溃疡病是柑橘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对全球柑橘产业发展具有巨大破坏作用。微生物防治在柑橘溃疡病害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减轻病害发生,且对环境安全、无污染。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有关微生物防治柑橘溃疡病的研究报道进行分析,发现柑橘溃疡病的微生物防治目前仍主要集中在生防菌的室内筛选与鉴定,其中以细菌中芽孢杆菌类单菌防效研究较多,施用方式主要以活菌株或菌剂为主,具体机制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抑菌活性物质分离鉴定也鲜有报道。生防真菌和噬菌体的开发具有较大潜力。柑橘溃疡病生防菌的资源开发、作用机制以及田间应用均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下叶基底段肺结核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 对珠海地区2005年1月~2008年12月登记管理的下叶基底段肺结核67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为肺炎16例,支气管肺炎31例,肺脓疡8例,肺癌9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3例.结论 下叶基底段肺结核的临床症状、X线表现均不典型.易误诊,应提高对下叶基底段肺结核的认识.全面收集临床资料,充分利用各种检查手段,寻求病原和组织学诊断依据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98年5月-2004年6月收治女性急性阑尾炎367例,术中发现子宫积脓穿孔2例,误诊率为0.054%,现分析如下:1病例报告例1:女,66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8d,伴寒战、高热10d、呕吐4次,于1999年5月27日人院。查体:T:39.2℃,R29次/分,P105次/分,BP80/50mmHg(10.6/6.7Kpa)。一般 相似文献
14.
红鳍笛鲷溃疡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省文昌铺前某网箱养殖场患溃疡病的红鳍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病灶处分离到1株优势菌,经人工感染证实,所分离到的优势菌为致病菌,初步鉴定该病原菌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药物敏感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氨苄青/舒巴坦、利福平、左氟沙星、奥复星、先锋必素、妥布霉素等6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5.
16.
急腹症临床较为常见,而引起急腹症的原因常涉及内、外、妇、儿几十种疾病,临床上由于有些症状不够典型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或不重视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或临床观察不仔细,或缺乏一定的辅助检查常常引起误诊。因此,笔者对18例急腹症误诊为阑尾炎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基层医院外科急腹症的误诊原因。只要临床医师全面询问病史、细致地体格检查、充分发挥辅助检查的作用、认真分析临床资料、发挥多学科会诊的优势、提高医疗水平,才能减少急腹症的误诊,提高急腹症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正>南京地区国槐(Sophora japonica)溃疡病病原主要是Dothiorella ribis,其次是Fusarium tricinctum。它们终年潜伏在外表健康的绿色树皮组织内,当树皮失水到肿胀度85以下时,即会引起病害。终年都能用失水的方法诱发溃疡病发生。与上述二种病原同时潜伏在国槐健皮组织内的真菌还有六种,它们是健康组织内的寄生菌,但不引起病害。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致伤接菌法对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13个栽培品种的溃疡病抗性进行了室内鉴定和评价,并探究了猕猴桃枝条含糖量与溃疡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的离体枝条在接种病原菌Psa后,溃疡病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及病斑长度均有较大差异.接种病原菌后第25天根据病斑长度由小至大排序,各品种的抗病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米良一号”“米良二号”“楚红”“翠玉”“贝木”“湘碧玉”“湘吉”“湘吉红”“武植三号”“金艳”“东红”“贵长”“红阳”,以“米良一号”抗病性最强,“红阳”抗病性最弱.各品种猕猴桃枝条感病后,可溶性糖含量均下降.感病后可溶性糖含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的品种,抗病性较强.枝条的还原糖含量、皮孔性状及皮层厚度与抗病性强弱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采样地病原菌菌系,测定药剂对该病原菌的毒力,通过探究药剂联合抑菌方式,寻求药剂的减量化施用,以降低其对环境及人体的危害。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病原菌,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方法鉴定病原菌;应用浑浊度法测定药剂对病原菌的毒力,利用回归分析获得毒力方程;通过药剂联合抑菌试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药剂与菌体互作后,获得病原菌生长的动态变化。病原菌为柑橘黄单胞菌柑橘亚种(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A菌系。20%噻菌铜悬浮剂、20%松脂酸铜悬浮剂、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12%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乙蒜素乳油、0.5%靓果安水剂半数有效浓度(EC50)值分别为26.60μg/mL、18.80μg/mL、3.39μg/mL、3.01μg/mL、0.32μg/mL、0.004 1μg/mL。联合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加药时间≤48 h, 0.5%靓果安水剂的防治效果最明显。48 h后,80%乙蒜素乳油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防治药剂,但72 h后其防治效果下降。优先施用0.5%靓果安水剂,48 h后施用80%乙蒜素乳...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不同林分密度对树冠结构的影响以及不同密度条件下杨树树冠结构与溃疡病的关系进行
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条件下的杨树一级分枝粗度和冠层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病情指数与
密度呈显著正相关(0.631),与冠形率呈显著负相关(-0.540)。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树冠结构指标
对病情指数的综合作用均为负,从大到小依次为:冠幅、单株总叶面积、冠长树高比、叶面积指数
、枝下高、树冠表面积、冠层密度、一级分枝粗度、冠形率、一级分枝角度。其中以冠幅和单株总
叶面积的综合负向作用最大。因此,杨树溃疡病密度调控的树冠结构指标选择应着眼于冠幅和单株
总叶面积。在调查的5个林分中,株行距为2.0 m×3.0 m的林分密度最为合理,林中溃疡病病情最轻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