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人类皮纹,是人类的一种特殊而神秘的遗传性状。它是人体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它的构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人体的本质。每个人的皮纹是不相同的,它可能是认识人体自身的一种密码,所以,它吸引着众多科学家去探索它的秘密。 相似文献
3.
4.
6.
中国下一代移动通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4G)正逐渐成为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4G通信系统力图克服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局限性,为用户提供更高的带宽、更好的服务质量以及更低的资费.本文讨论了4G网络中的关键技术,并且着重调研了国内学者所开展的4G技术研究.所调研的4G技术涉及多载波传输技术、多天线技术、载波聚合技术、中继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分布式天线系统、网络融合技术以及网络自优化技术.上述4G关键技术为满足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的高级全球移动通信标准(IMT-Advanced)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将详细介绍每一种技术的作用、研究内容和现有解决方案.最后,探讨了4G系统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981年3月我应邀去中国,有机会参观访问了中国正在从事研究太阳能的几个城市,即兰州、上海、广州、北京等地的一些研究所和大学,同时与中国的一些高级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座谈。此次去中国的主要目的是给中国从事太阳能项目的技术人员提供一些有关的技术情报,故每到之处均举行了学术报告会。中国尽管拥有大量的煤炭,出口一些石油,亦有丰富的水力发电资源。但这个拥有十亿人口的国家,许多人民至今仍还得不到能源的供应。因此中国政府通过大约在十多个研究所和大学的数百名技术专家来支持太阳能研究工作的发展。中国的太阳能研究和发展程度不同,既有很高的技术研究,又有实际的各种应用和发展项目。第一个方面是光电池的改进。起初是单晶硅电池、选择性途层在玻璃和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上海、北京等地124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膨胀土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以现代土质学研究为核心,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膨胀土的土体地质结构、物质组成、微结构、水土作用机理、土质改良、判别分类等进行详细研究的新进展;从土体成因、矿物、粒度、交换阳离子成分和微结构等内在因素揭示了其膨胀致害的机理;提出运用生石灰改良膨胀土可收到良好效果;运用塑性图判别膨胀土简易可行、判别可靠,对其分布地点,致害程度可准确发出预报,提早采取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漆的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中国漆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涂料,但由于其结构复杂及有毒性,这对中国漆的研究与应用极不方便,黄葆同等曾对中国漆结构与氧化反应进行过一些工作,国外也曾研究过不同品种的漆酚结构,但对深入了解中国漆的结构及其与性能的关系都很不够,本文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中国漆中饱和漆酚及漆酚的结构,从而对影响中国漆性质的因素以及决定中国漆优劣的条件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以便为鉴定中国漆的质量和改进中国漆的性能提供必要的根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变质岩系分布广泛,具有丰富多样的变质岩类型,包括了世界上报道的几乎所有类型的变质岩和变质矿物。变质时代从最古老的3700 Ma的曹庄杂岩到最年轻的20—30 Ma的哀牢山糜棱岩。本文试图用有限的篇幅对中国近十年来变质岩研究的进展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中国超高压变质岩研究评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国际上,超高压变质岩的研究热始于1984年,以Chopin和Smith对西阿尔卑斯山变沉积岩和挪威加里东造山带地壳成因榴辉岩中柯石英的研究为标志.在国内,虽然60年代就开始了对苏北榴辉岩的初步研究,但真正作为超高压变质岩研究则始于80年代后期.自从许志琴在1987年北京怀柔构造会议上口头报道了大别山造山带发现柯石英后,该带引起了国际注目.潘国强等、周高志等,董申保等先后与美国刘忠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科学研究中公认的一块金牌就是地质学,而其中古生物学的份量最重.古生物学中最耀眼的,则是同绕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与研究而呈现的那个时代的缤纷故事.1920-1930年代的中华大地因70万年前北京猿人的再现而聚集了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一群科学家,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研究的第一人--杨钟健正是其中一位,他们开辟了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近代昆虫学的研究,在我国开始于本世紀20年代初期。在解放前的大約30年期間,我国昆虫学工作虽有若干成就,但是总的說来,它的进度十分緩慢,基础甚为薄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正确領导下,昆虫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首先是研究机构的不断扩展:目前除中国科学院系統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系統设有一系列的昆虫学或植物保护学的研究机构外,在医学、林业和其他一些专业科学院系統也都設有研究机构,一些高等学校的教学单位也都进行着研究工作。同时,昆虫学工作者的队伍也比解放前增长了数十倍。“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規划(草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