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蕴岭 《世界知识》2020,(20):72-72
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有着长久、特殊和复杂的关系。久远的不讲,就说近代,两国关系经历了大起大落,好的时候,亲如兄弟,不好的时候,兵戎相见,“近而不亲”似为一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近代,中国与越南的传统关系遭到彻底破坏。19世纪,法国侵犯越南,越成为法国的殖民属国。二战期间,日本染指越南,战后法国又卷土重来。20世纪60年代美国侵略越南,发动了惨烈的越南战争。一个国家遭受如此多劫难,实为少见。  相似文献   

2.
张蕴岭 《世界知识》2020,(22):72-72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两国关系可以追溯到很远。据记载,早在中国的汉、唐时代双方就有了较多的交往。但自17世纪初印尼被荷兰占领、先后成为多个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后,与中国的官方关系就疏远了。不过,规模很大且在当地拥有很大影响力的华人族群是连接两国关系的重要人文引线,难以割断。  相似文献   

3.
张蕴岭 《世界知识》2020,(12):72-72
中国和印度比邻而居,有着长久的交往历史,唐僧千辛万苦赴印度取经的故事世代传颂。不过,也许是因为隔着喜马拉雅山的缘故,两国却总是有些"近而不亲",双方人民都缺乏对对方的深度了解和理解。近代,由于中国衰落,印度被殖民,两国没有发展起正常的关系。1947年印度独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两国建立新关系打开了大门。1950年代初,两国出于共同的理念和诉求,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推动二战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韩关系很特殊,韩国是个新生国家,二战后才建立,中韩1992年才建交,正式的外交关系不到30年,因此,双方基于政体的关系很短。但从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来说,中韩关系又源远流长。半岛南北方本是一个国家,实现统一是双方的民族夙愿,而历史也并不会因国家分裂而被割断。从这个角度说,中韩两国人民之间,无论从思想文化上,还是从历史传承上,都有着特殊的亲近感。二战后诞生的韩国从建国(1948年8月15日)之日起,就被深深地带入到冷战大格局之中。1953年,韩国与美国签订《韩美共同防御条约》,两国成为盟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东盟国家比邻而居,山水相连,有着割舍不断的天然联系。东盟是东南亚国家的联合体,有了东盟,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就有了"双轨":一是与东盟各国的双边关系,二是与东盟整体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定位和处理得好,对发展双方的关系至关重要。二战后,中国、东南亚国家以及双方的关系都经历了转折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2020年到了,今年写点什么呢?面对百年大变局,我想,对世界来说,是创建一个新百年,并防止上个百年大变局的悲剧重演。中美关系无疑是当前最令人关注、也是最令人担心的,因为两个GDP总量居世界前两位的大国,其关系的好坏,不仅对两国,而且对世界都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7.
"24道拐"及其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可能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4道拐”的来龙去脉鲜为人知,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志,是中国西部抗日重要交通运输线的关节点,是中美(盟)军民团结抗战,密切合作的结晶,是中美人民友谊纽带的象征,是中美文化交流实践的特殊文化遗产。新世纪新阶段发展中美关系,既要大处着眼出大手笔,也应小处切入于细微处见精神,以“24道拐”为中美关系新的“G”点。为此,有必要对“24道拐”生态的保护,立体式的宣传,旅游的开发等一系列发展中美民间交流和官方关系作框架性构思。  相似文献   

8.
在周邻关系中,中日关系可谓剪不断,理也乱。作为近邻,中日两国有着长久的交往史,既有美好的回忆,也有痛苦的记录。进入近代以来,日本综合实力大超中国,成为与西方列强比肩的强国,并加入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的行列,在东亚大搞侵略扩张,一举打破了东亚,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传统关系格局和秩序。二战后,中日都发生了巨变。中国建立了共产党执政的新政权,日本被美国改造成为盟国,中日分立在两个对抗的阵营。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对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他在教育子女上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教育子女"要完全靠自己",思想上严格要求,学习上时刻督促,希望"学成为国服务",生活上绝不允许搞任何特殊化。研究、学习和宣传毛泽东的家教方法,有利于广大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以毛泽东为榜样,自觉地严肃家教,使子女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比较文化的视角对《老子》的修身之道进行了分析。《老子》中的修身之道具有“内向超越”的维度,这不同于西方的“外向超越”。在《老子》中身不离道,道不离身,体性一如,在与道俱化中无己成己,而道动于返,用于弱,归于化。  相似文献   

11.
在宋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朱熹对儒家的朋友之道进行了诠释,将朋友关系拉回到五伦体系之中。朋友关系和其他人伦关系一样,均是天理之义,是天叙的存在秩序,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特点,且在五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五伦的基石。通过对诚、忠等概念的辨析,朱熹详细地阐释了朋友间相处的“信”这一道德规范,并分析了朋友之间为何要以“信”为交往的准则。朱熹重视朋友相处在人格完善上的重要意义,将其视为变化气质、圣贤人格养成的重要途径。孔孟所确立的朋友之道在朱熹的诠释之下,具有了成熟而完备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2.
作为军人和政治家,乔治.马歇尔将军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他的成功,是由多方面的条件造成的。但他的处事风格与他的声誉,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值得关注和总结。他做人比较低调,谨慎对待权力和荣誉;他身处官场,既认真履行职责,又尽量注意避免卷入那纠缠不清的人事漩涡;他爱惜人才、用人有方,但对下属官员又要求严格;他热爱他的家人,但又公私分明。他因此获得普遍的赞誉,他的成功之道,值得今天的为官者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高职院校的不断升格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职院校相继成立了后勤集团公司,但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多是几校合并或升格而成,校区多、办学成本高、后勤服务因之难度加大。针对这些情况,后勤集团公司就应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经营后勤集团公司,严格控制成本,打造优秀的后勤服务企业队伍,加强内外沟通,诚信服务,从而使后勤公司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不断地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古就有"以史为鉴,以友为镜"的说法,西方也早在两千多年前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如何去交朋友,由此可见,朋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论语>作为我国最早的教育范本,堪称国学经典,其中也有不少的关于教我们如何去交朋友的论述.本文将通过对<论语>中有关朋友的话题的分析,来探讨孔子对怎样交朋友以及与朋友如何相处的"朋友之道".  相似文献   

15.
胡乔木勤奋善学的品质、不懈求索的精神、深厚扎实的理论学养、治学为民的理论情怀构成了他治学的鲜明风格。领导干部在建设学习型政党中起着核心、带头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觉、勤奋、不懈学习,向书本、实践、群众学习,牢记学习宗旨、把握学习原则、检验学习效果是胡乔木治学之道对学习型领导干部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智、信、仁、勇、严”为将之道,长期以来是军事理论家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当今的军事理论工作者多半是从现代人的视角去解读《孙子》的,这种解释很可能偏离孙子的原意。笔者尝试用与他处于同一时代的孔子以及儒家学说的一些观点做新的阐释,以期接近其原始之意并对今天的孙子研究以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主张广交朋友。孔子交友,讲究原则性。一是择优而交;二是结交益友;三是结交同道。孔子注意与朋友交往的艺术,认为朋友之间要讲求诚信;要互相宽容;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说话做事要有分寸。孔子的交友之道是其"仁爱"和"中庸"思想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具体体现,在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我们的人际交往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贞观之治"之所以能如此辉煌而为后人所称颂,与唐太宗不遗余力的实行老子"清净无为"、"以民为本"、"修身治国"的治国方略关联重大。  相似文献   

19.
《周易》卦象取法自然,以模拟万物发展情状来阐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元散曲的盛行亦是文学规律自然运行的结果.相较其他文学样式,元曲最突出之特色是本色自然,与"易"之自然之道有契合之处.尝试用《周易》"困""复""遁""乾"四个卦象来阐释元散曲的发展进程,是对易学规律与文学规律之间内在相通性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帝国主义迫使东北人民信奉日本的天照大神,推行"惟神之道",在精神上奴化广大人民."惟神之道"的目的就是要把日本的祖宗变成伪满洲国的祖宗,把中国东北划入日本的版图,进而把其完全纳入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体系,为日本的侵略战争和掠夺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