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国“印太战略”更加系统、立体赵明昊:今年2月美国首次以白宫名义发布“印太战略”文件,体现了其真正、彻底回归“印太”的战略决心。在乌克兰危机异常严峻的背景下,拜登政府一方面推迟《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出台,一方面如期发布“印太战略”文件,对地区国家释放出“无论发生什么,美国一定要把战略重心转到印太”的信号。未来十年将是美“印太战略”落地的关键十年,必定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2017年11月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访问亚洲期间正式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太”概念以来,美国的“印太战略”已经进入实施的第五个年头,而2019年6月美国国防部发布题为《准备工作、伙伴关系和促进地区网络化》的“印太战略框架文件”、2022年2月拜登政府发布《美国印太战略》报告,又是其中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该如何判断这一区域战略的目标、性质?如何评估其进展和趋势?中国又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方略?本刊特邀几位在这方面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圆桌讨论,本期“封面话题”将有关精彩发言摘编出来,供读者朋友们参考。——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3.
1月12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在下台前夕提前解密战略文件《美国印太战略框架》,提出要通过安全与经济“双轮驱动”方式推动落实“印太”战略。但自2017年提出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印太”框架下的经贸合作远远滞后于安全合作。然而进入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危机叠加中美战略竞争,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对华地缘经济围堵强度不断加码,试图为“印太”战略的地缘经济方面注入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在特朗普政府不断深化对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制定和发布《印太战略报告》是落实2017年底以来陆续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美国国防战略报告》等文件的具体行动,体现了美国军方在所谓"全政府"对华政策中的特殊角色,也揭示了美国在印太地区加大对华制衡的若干重要动向。在这份报告中,五角大楼对中国的定位以及对中国外交安  相似文献   

5.
<正>2022年12月28日,韩国政府出台《自由和平繁荣的印太战略》最终版本。与美日等国“印太战略”不同,韩版“印太战略”未炒作“中国威胁论”,也未将中国设为假想敌,而是将中国定位为“主要合作国家”,尹锡悦政府也一再称该战略“不针对中国”,其重点在于合作而非对抗。但明眼人可以发现,这一战略文件完全就是美日“印太战略”的复制品,显示出尹锡悦政府在中美博弈中向美国倾斜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刘琳 《世界知识》2022,(7):35-37
<正>今年2月,美国拜登政府发布《印太战略》文件,篇幅不长,关于军事安全的内容更少,不仅在文件中所占比例较小,同2019年特朗普政府国防部发布的、聚焦军事安全的《印太战略报告》更是无法相比。  相似文献   

7.
李晨 《世界知识》2022,(6):36-39
<正>2月11日,拜登政府正式发布“印太战略”文件。这一版的“印太战略”明确了五大目标,包括:促进“印太”地区在政治、海空域和新技术领域的“自由开放”;基于美国的盟友伙伴关系,加强“印太”各国之间及同域外国家之间的联系;以“印太经济框架”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等驱动“印太”经济繁荣;以“一体化威慑”、军事技术创新、安全合作等方式强化“印太”安全;应对新冠疫情等非传统安全挑战,增强地区韧性。  相似文献   

8.
正自2020年7月以单列条款形式在"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出现以来,"太平洋威慑计划"逐渐成为美国政府和军方落实2019年《印太战略报告》所规划战略愿景和目标的法律依据,美国加速推进全球军事战略重心向"印太"地区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胡欣 《世界知识》2021,(7):75-75
自美国大张旗鼓推行“印太战略”以来,“印太”作为一个地缘政治概念已然成为主要国家纵横捭阖的角力场。最引人瞩目的是美日印澳四国战略协作的不断推进,这引发了人们对该地区出现一个非正式同盟的猜测。除了这四个国家外,远在欧洲的部分国家也逐步向“印太”延伸触角。  相似文献   

10.
张闰祎  姚帅 《世界知识》2023,(22):44-46
<正>2022年以来,随着拜登政府出台《美国印太战略》,长期处于美国全球战略边缘的太平洋岛国地区重新进入美国视野。在2023年9月25日至26日举行的第二届美国—太平洋岛国论坛峰会(简称“美太峰会”)上,拜登政府延续对太平洋岛国的密集外交攻势,发展援助成为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1.
王鹏 《世界知识》2023,(14):22-23
<正>王鹏(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历史地看,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经历了三重演化:早期可以溯源至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之后是特朗普时期的“印太战略”1.0版,当前则为“印太战略”2.0版。拜登政府“印太战略”有五个核心特征:“一个目标”,即“汰逐”(out-compete)中国——这是我个人主张的译法,也有人译作“竞赢”中国;“两条战线”,即政治军事战线和经济科技战线;“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世界知识》2022,(16):12-13
<正>“印太经济框架”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柱,服务于整个“印太战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美国认为,“中美竞争不可避免地上升为决定未来国际局势的关键因素”。为了保持中美经济实力的差距,美国想方设法拖住中国追赶的步伐。通过建立“印太经济框架”,美国企图在数字经济、劳工和环境等重点领域制定规则和标准,以及在亚太地区建立排他性的供应链系统,将中国排除在外,以实现美国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3.
<正>3月22日,美国总统拜登任命前朝鲜政策特别代表尹汝尚为总统特使,负责处理美国与其在太平洋地区的三个“自由联系邦”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续签《自由联系条约》事宜。今年2月,拜登政府正式出台《美国印太战略》文件,提出要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同期,国务卿布林肯访问斐济,成为3 7年来首次访问斐济的美国国务卿。  相似文献   

14.
2022年11月27日,特鲁多政府正式对外公布《加拿大印太战略》。对此,加拿大国内那些鼓吹该战略的人异常兴奋,欢呼着“加拿大加入了印太战略俱乐部”。该战略反映了当下特鲁多政府对“印太”地区形势、尤其是对中国的基本看法和心态,表明了加拿大的战略目标,相关动向值得注意甚至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5.
正6月1日,美国国防部发布首份《印太战略报告》,代理国防部长沙纳汉则利用赴新加坡参加香格里拉对话会之机对外阐述了这份报告的核心观点,强调美国将加大资源投入以推进"印太战略",这意味着美国"印太战略"的进一步实化和深化。与此同时,美国的盟友伙伴也在纷纷"跟进",规划制  相似文献   

16.
张洁 《世界知识》2023,(8):14-17
<正>大国博弈正在显著影响着中国周边安全态势。作为进攻方的美国,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持续以所谓“印太战略”为抓手,在地区层面发起对华全面战略竞争,即使是乌克兰危机的升级也未能迟滞美国遏制中国的步伐。这是因为,美国将中国视为“惟一具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和能力的国家”,声称中国正在“胁迫”和“侵略”全球,尤其是“印太”地区,而“印太”的战略态势将“界定国际秩序的基本性质”。因此,美国必须“塑造中国所处的战略环境”,在中国周边形成“规锁”中国之势。  相似文献   

17.
王浩 《世界知识》2021,(4):46-47
2021年1月20日,在拜登宣誓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当天,科特·坎贝尔被提名为白宫国家安全理事会“印太政策高级协调员”,这是一个相当高的职位,将具体负责美对印太地区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因此,不少美国媒体给坎贝尔起了“亚洲沙皇”的外号,这一新设岗位则被视为拜登政府在战略上进一步提升亚洲乃至整个印太地区重要性的信号。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灰色地带"在美国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主要智库纷纷以此为题组织研究,政府和军队也接连发表报告和白皮书指称美国在"灰色地带"面临着来自中国、俄罗斯及伊朗等国的激烈竞争和挑战,应将"灰色地带"作  相似文献   

19.
胡欣 《世界知识》2020,(19):74-74
自特朗普政府公开将中国作为竞争对手以来,美国加快了在国际层面进行力量调整重组的节奏,“印太战略”就是为遏阻中国崛起而量身打造的,对中国构成直接的战略威慑和威胁。美国在印太推进的军事化政策,显著加剧了地区冷战氛围和军事冲突风险。  相似文献   

20.
张洁 《世界知识》2023,(8):17-21
<正>在中美博弈与乌克兰危机的双重影响下,地区主要力量持续进行战略调整。其中,日韩澳加大与美国的战略协调与联盟合作,成为美国实施“印太战略”的核心力量;俄罗斯近年来推进的“向东看”政策被迫停滞,但此前俄方所下的“先手棋”以及危机升级后与中印的战略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