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春凤 《科技信息》2009,(19):177-177
项目导向教学法是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来引领教学过程,强调实训环节,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于学习中,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到了实践这一层面,使得学生掌握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本文研究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汉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真正进入到教学做一体的理想学习环境中。  相似文献   

2.
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接受高等工程教育之前所拥有的工程实践经历显著地影响其专业兴趣、理解能力和实际工程能力的发展。中国大学新生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有必要从一年级开始进行基于项目的工程实践课程教学,通过从简单项目到综合项目的实践,培养学生工程科学、专业知识和工程能力。并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和实践,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将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开设基于项目的工程实践课程,以设计制造简单产品为项目培训课程,在大学1~2年级完成。以设计制造综合机电产品为创新项目研究课程,在大学3~4年级完成。经过基于项目的实践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工程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到《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以CDIO培养大纲为指南、以瓒目设计为导向、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任务驱动式项目案例教学法是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法在真实或模拟项目教学中深度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文以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类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探讨了任务驱动式项目案例教学模式的设计、构建以及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以项目为载体,精心设计项目案例,将相应教学目标有机融入项目案例实施过程,通过项目任务驱动,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协作完成既定项目任务,从而构建起课程知识体系,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能力导向,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5.
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是一种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根据“数字逻辑”课程的特点,将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应用于“数字逻辑课程设计”中,给出了设计流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必要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结果表明: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利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尝试改变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考试的工具"的教学模式。以"项目驱动"式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具体的项目(任务)为载体,力图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会贯通"机"、"电"两方面内容,拓展工程实践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初步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人机工程学是工业设计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工业设计专业学习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学生学习效果将会影响到后续产品设计系列课程学习。在教学方式方面,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加课程间的衔接性,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加实验课,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在考试方面,以分析为主,记忆为辅,提高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人机分析的能力。结果证明,此种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马书波 《科技信息》2012,(14):185-185
本文从当前职业计算机教学的问题出发,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能力,并使之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均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网页设计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师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在网页设计中运用"项目导向教学策略",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以"项目"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诉求有积极的引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CDIO教育理念在工程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方式和培养标准等方面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宗旨相吻合,引入CDIO理念对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广西大学基于CDIO理念,指导大学生开展了一套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教学设备研制工作。在模型设计过程中,坚持遵循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实验设备设计为导向,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由学生独立构思与设计,实现了被动接受教育到自主创新、设计和实施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表明:引入CDIO模式切实提高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质量,有效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晓红  李琳 《实验室科学》2012,15(6):151-153
分析了工业自动化系统实践课程的特点,详细论述了工业自动化系统实践课程教学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建设及完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硬件平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改革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  相似文献   

12.
高校《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文中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对《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在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内容、教学方式及实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制图类课程是工科大学生必修的主要技术基础课程。通过对课程内容的重组,营造"工程背景"氛围,借鉴"项目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等各种先进教学模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工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利用多元评价理论,进行考核模式的改革,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教学效果明显改善,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电工学”课程实验环节的教学研究,对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进,以增强实验设计性内容为着眼点,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创新性实验是增强学生实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组成部分。通过在《电子证据》课程中实施创新性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切实体会了创新性实验对《电子证据》实践教学的积极意义,对今后的《电子证据》课程教学是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VB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大多数文科生反映编程太难学,像打字员一样机械地敲程序代码。作者在VB教学中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分析、尝试和实践,并根据文科专业学生的特点,本着因材施教与个性化培养的原则,引入“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兴趣和主动性;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改革实验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利用网络课堂拓展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环境;采用网上无纸化的考试手段,形成一种更为完善和先进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差。要想切实提高学生技术技能,必须要夯实基础,要求教师提高实验授课的能力,尽量与工程技术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实践解决能力为目标,培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要求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电气专业中大多数课程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教学中只有通过综合实验教学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以“DSP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说明电气专业综合实验的实行过程.这门课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现有实验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对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训练.提出通过设置基于DSP三相电路的U和I的采集及模拟继电保护跳闸回路综合实验,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来培养和锻炼学生工程素质.实践证明该实验在培养学生掌握DSP应用设计及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效果良好.详细介绍了综合实验的选题、硬件、软件、报告撰写等内容及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加强高等院校食品加工综合实验教学。综合实验实行项目化教学,将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转变成具体的训练项目,实施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二模块"教学。在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中,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统一于教学活动中,实现综合实验教学的多元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江楠  孙志刚  赵海龙 《科技信息》2010,(23):I0131-I0132
"电工学"实验是"电工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本文基于CDIO工程理论对该实验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文章从完善实验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引入辅助手段、建立开放实验室和增加科研训练等内容,详细介绍CDIO工程理论在实验课程改革中的运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