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弥散硬化埃林瓦合金中的负ΔG和负ΔE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谭延昌 《科学通报》1988,33(2):106-106
铁磁性金属和合金的杨氏模量E由于试样被磁化而产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ΔE效应。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归纳出有三种类型的ΔE/E—H(磁场)曲线。在弱磁场范围,Fe,Ni等由于磁化E增加或ΔE/E为正。而Ni-Cu,Fe-Ni,Fe-Co等由于磁化E减小或ΔE/E为负,这称为负ΔE效应。与此类似,在扭振动下由于磁化剪切模量G减小或ΔG/G  相似文献   

2.
谭延昌 《科学通报》1989,34(17):1349-1349
一、前言 Fe—Mn基合金由于在低于反铁磁转变点T_N产生Invar和Elinvar效应,加之该类合金不含或少含贵重稀缺元素,故在研制无磁低膨胀和无磁恒弹性合金中一直受到重视。在合金成分确定的情况下,冷变形量和回火温度对杨氏模量E及其温度系数的影响至今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文献[3]研究了冷变形和回火对含Cr、Ni、W、C等的Fe—Mn基合金的△E/E-T曲线影响。本文在文献[3]的工作基础上,研究了冷变形和回火对含Ti、Cr的Fe-Mn基合金的△E/E-T曲线影响,从而为获得无磁恒弹性最佳性能选择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Lévy拉普拉斯算子是Lévy在研究L~2[0.1]上的泛函时引入的一个无穷维拉普拉斯算子.此后许多作者在不同框架下对它进行了研究.Hida首次在白噪声分析框架下通过U—泛函的二次变分定义了Lévy拉普拉斯算子△_L,证明了△_L零化平方可积泛函.在文献[3]中,Hida和Sait(?)而证明了如下公式:△_LF=-(?)-(△_LF)~(?),其中(?)为F在Kuo意义下的Fourier变换.本文采用文献[4]中关于△_L的一个定义,给出了△_L的一个新表达(见下面的(3,2)式),重新证明并推广了上述两个结果.  相似文献   

4.
相对论磁化等离子体的关联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全康 《科学通报》1995,40(9):775-775
文献[1]给出计算相对论等离子体关联函数的方法.本文给出磁化等离子体的相对论裸粒子格林函数.如图1所示,均匀外磁场B_0沿Z轴.动量分布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相似文献   

5.
弱左C-半群的结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郭聿琦 《科学通报》1995,40(19):1744-1744
我们在文献[1]中定义并讨论了左(右)C-半群,即满足下述条件的正则半群:关于任意e∈E,eS(?)Se(Se(?)eS),其中E为S的幂等元集.我们又在文献[2]中给出了左(右)C-半群的左(右)△-积结构.易知,定义正则半群S为左(右)C-半群的上述条件可用下述条件替代:  相似文献   

6.
具有变量时滞的非线性中立型系统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力更 《科学通报》1986,31(20):1527-1527
中立型时滞系统的稳定性的判定是比较复杂而又困难的问题,迄今所能见到的资料很少。文献[1—4]曾研究过中立型时滞系统的稳定性,获得了一些结果。但一般都要求时滞△(t)满足条件:0<△_0≤△(t)≤△。本文中,借助于文献[1—5]中的思想,对只有变量时滞的非线性中立型系统的稳定性,在只要求时滞△(t)满足0≤△(t)≤△的条件下,获得了在  相似文献   

7.
倪国熙 《科学通报》1984,29(8):452-452
一些学者研究了正交设计的优良性。文献[1]证明了主效应可加模型下正交设计是A-、D-、E-最优的。文献[2]得到了具有一阶交互效应的正交设计也是A-、D-、E-最优的。文献[3]使用Kiefer关于泛最优性的判定定理,确立了正交设计(无交互效应)的泛最优性,概括了文献[1]的结果。然而在具有交互效应的情形下,相应于交互效应的C矩阵不再是完全对称阵,Kiefer的判定定理不能够使用。此时为了讨论正交设计的优良性,我们引进广最优  相似文献   

8.
程旭 《科学通报》1990,35(17):1355-1355
本文在n维紧Riemann流形M上考虑下述问题:—△u=λu,得到了关于具负下界Ricci曲率的流形的第一非零特征值λ_1的两种互不包含的估计,改进了文献[1]的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9.
磁场对酪氨酸酶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马贵斌 《科学通报》1995,40(11):986-986
酪氨酸酶(Tyrosinase)又称多酚氧化酶,广泛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是催化与生物体内黑色素的形成有关的一种含铜氧化酶.该酶分子中含有两个铜离子的结合位置,铜离子存在与催化活性有直接的关系.磁的生物学效应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科学家们都试图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磁的生物效应进行观察和研究,曾经有人研究了核磁共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增产效应,马逸龙采用生物传感器测定了H场磁化水对细胞内几种酶的活性影响.本文选用了广泛使用的H场磁化杯和流体磁化器,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首次比较研究了两种磁场磁化器对酪氨酸酶催化底物DL-3,4-二羟基苯丙氨酸活性的影响.这一研究对于揭示磁场对生物体系内活性物质的生物活性影响及磁的生物效应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席力  贾成龙  薛德胜 《科学通报》2019,64(35):3686-3698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具有非易失性、高读写速度、高存储密度、低功耗和微型化的存储器成为了未来信息存储发展的主要趋势.尽管有多种信息存储方式,利用磁性材料磁化翻转的磁存储依然是当下信息存储的主体.在磁信息存储的过程中,相比于磁场和电流驱动的磁化翻转,在铁电/铁磁异质结构中利用电场调控铁磁性材料的磁化翻转具有高存储密度、低能耗、局域化和高效率等优点.铁电/铁磁异质结构磁性的电场调控也因此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兰州大学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铁电/铁磁异质结构的磁电耦合效应研究方向的进展:实现了电场作用下铁磁层材料磁矩的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翻转,多态高密度存储,外延单晶铁磁层薄膜磁性的多场调控,磁化动力学性能以及自旋波(磁子)的电场效应,并讨论了未来多场可控自旋电子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袁宁  曹世勋 《自然杂志》2019,41(5):358-363
磁化开关效应(也称自旋开关效应),是指RFeO_3中稀土离子磁矩或铁离子磁矩在特定的外场和温度下发生180°翻转的现象,且由于材料体系中稀土离子的不同而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文章对稀土正铁氧体RFeO_3体系中的磁化开关效应进行分类讨论,并详细讨论磁化开关现象发生前后,稀土离子磁矩和铁离子磁矩两种亚晶格的磁构型,以及外磁场对磁化开关效应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人们一般把磁性金属和合金的电阻随磁场大小而改变的现象称为磁电阻效应.磁电阻效应的大小通常用[ρ(H)-ρ(O)]/ρ(O)×100%来衡量,其中ρ(H)和ρ(O)分别是有磁场和无磁场时的电阻值.磁电阻效应,早在1857年就被英国的开尔文(L.Kelvin)发现了.不过,这种改变的幅度并不大,通常只在1%到2%之间.  相似文献   

13.
FeCrSiB纳米晶薄膜中的纵向和垂直巨磁电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宜华  陈晨  栾开政  张林  颜世申 《科学通报》1997,42(10):1062-1065
材料的交流阻抗随外加直流磁场的改变而变化的特性称磁阻抗效应.1992年日本名古屋大学毛利佳年雄教授等人最先报道了这一现象.最初对这一效应研究得最多的是具有零或负磁致伸缩系数的钴基非晶态软磁合金细丝,特别是长度只有几毫米的小尺寸细丝.当丝通以高频电流时,丝两端感生的电压振幅随沿丝长方向所加外磁场强度的改变而变化,这种变化无磁滞效应,是快响应、高灵敏度的.对这种特别大的磁阻抗效应人们称之为巨磁阻抗效应.在趋肤效应可以忽略的低频情况下,阻抗中的电阻分量受外磁场影响很小,交流电压的磁场关系主要来自细丝的电感分量,因而这时称巨磁电感效应.由于巨磁阻抗效应在交流磁传感器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它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目前所研究的材料品种已扩大到非晶薄带和薄膜中,而纳米晶合金薄膜中的巨磁阻抗效应至今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4.
雷衍连  宋群梁  熊祖洪 《科学通报》2010,55(24):2361-2370
有机半导体器件中的磁场效应, 是指在不包含任何磁性功能层的有机半导体器件中, 其电流或发光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发生改变的现象. 由于有机半导体器件中的磁场效应具有高的灵敏度, 且其绝对值即使在室温下也较大, 因此有机半导体中的磁场效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从而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兴趣, 并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已经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 重点综述了产生该奇特磁场效应可能的物理机制, 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陈笃行 《科学通报》1984,29(15):953-953
一、引言 自从Greer和Leak在金属玻璃Fe_(80)B_(20)中发现关于居里点T_c的Crossover效应以来,已对Fe-Ni和Fc-Cr基金属玻璃的T_c和杨氏模量E的这种效应做了实验研究。在文献[6]中,我们对一种Fe-Co基金属玻璃的磁感生各向异性常数K。做了有关Crossover效  相似文献   

16.
磁流体Co-硅油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磁流体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磁性纳米颗粒的链状排列的细节,本文对一种组分为Co_硅油的磁流体试样进行了光学和电子显微分析.在外加磁场和表面张力作用下,当磁流体的磁化强度达到或超过饱和状态时,磁流体的自由表面呈现许多宏观分离的立体锥状液柱形貌,这种现象与磁粉在磁铁作用下极为相似[1~4].在磁流体中,磁性颗粒由于被稳定剂改性,已与载液胶溶为一体.因而磁性颗粒在磁场作用下使磁流体液柱升高.此时磁流体的磁能降低,而表面能增大[1,4].将磁流体薄层放置在一磁场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还可得到各种不同的表面扰动形貌,…  相似文献   

17.
潘传康 《科学通报》1994,39(22):2032-2032
把RBS(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及沟道(Channeling)技术应用于超晶格结构的研究起始于1980年Saris等人的工作.他们发现沿着晶轴方向应变超晶格的反常沟道现象,即[110]沟道产额明显高于[100]沟道产额.这个结果被解释为应变超晶格的[110]晶轴的扭折(Zig-Zag)所致.潘传康、朱唯干等人为测量这种扭折角△θ(Kink angle),提出了离子束分层沟道扫描方法,成功地测量了GaSB/Alsb应变超晶格的△θ.这种方法现已被用来测量十余种其它类应变结构的△θ.其中Gossmann等人用此法而获得 AISb(196(?))/GaSb(100(?)异质结的分层角扫描谱.文献[3,4]报道了周期为600(?)的GaSb/AlSb应变超晶格的十分明显的反常沟道效应.  相似文献   

18.
张延忠 《科学通报》1997,42(9):993-997
近期,我们成功地开发了新纳米晶Fe_(72)Cu_1Nb_2Si_(14)B_9和Fe_(72)Cu_1Nb_1Mo_1V_2Si_(14)B_9合金,和早期问世的典型的纳米晶 Fe_(73.5)Cu_1Nb_3Si_(13.5)B_9和Fe_(73.1)Cu_(1.2)Nb_(3.2)Si_(12.5)B_(10)合金相比,降低了成本,明显改善了原始非晶带脆性,仍显示出优良的综合磁性能,并得到若干重要实际应用.本文报道新合金的磁性能、铁损分析结果和几个应用例子.1 实验用单辊液态快淬法制成32~35μm厚、1.0cm宽的非晶带,卷成内外径分别为2.0cm和2.5cm的环形样品.样品在氮气中在不同温度下无磁场退火0.5h后炉冷,根据直流相对起始磁导率μi和f=20kHz及Bm=0.5T条件下铁损值确定最佳退火温度范围.用退火样品测量磁性能.直流磁性、交流相对有效磁导率μe及铁损P的测量方法、条件及采用的符号已在文献[2,3]中说明.纵向和横向磁场退火是在最佳无磁场退火后,再在793K下磁场退火2h.  相似文献   

19.
磁化油燃烧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明栋 《科学通报》1984,29(3):160-160
自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从世界范围来看,节约能源已引起极高的重视。除发展新能源之外,改进雾化并提高燃料油的燃烧效率也是一个极重要的方法。柴油通过强磁场的过程称为磁化。油是一种反磁性物质。它没有磁矩。在它通过磁场或磁场和电场时,油分子的基本粒子——电子在磁场或电场和磁场的诱导下产生瞬时极化,产生一个瞬时诱导磁矩。诱导磁矩的产生使原来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引起分子以直角互相排斥,减弱了分子间互相作用的静电力,增强了油粒子的雾化能力,改善了油的燃烧性能。  相似文献   

20.
陈吉象 《科学通报》1987,32(24):1844-1844
Rajagopalan和Wilansky在文献[1]中提出了可逆拓扑空间的概念,此后一些作者也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对任意拓扑空间X,令E(X)和H(X)分别表示X到自身的连续双射(即既单又满的连续映射)和自同胚的全体。如果E(X)=H(X),则X称为可逆拓扑空间,否则称X为非可逆的。可逆空间包括了紧致Hausdorff空间以及n维(对一切正整数n)不带边流形等一大类空间。文献[1]定理6指出,若X由有限个连通支组成,则X可逆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