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在山丘和谷地上荡,忽然间我看见一群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在树荫下,在湖水边,迎着微风起舞翩翩……这几句诗来自英国诗人华兹华斯非常著名的一首诗,写于英国湖区的一个春日。华兹华斯常常吟咏《水仙》,但这无疑是最为出色的一首。从天空中的云朵到湖边摇曳生姿的水仙花,诗人将自然的美  相似文献   

2.
这学期开学不久。我们斑一名刚刚转学来的女生李倩茹到办公室找我,她进来时.只有我自己在办公室。她那样羞怯,很不自在。我以为她是来问题的,没想到她小声对我说,她写了一首小诗,说着,顺手递给了我。其实那是一首只有我和她才称为“诗”的小诗,题目是《星星》。她是这样写的:“星星一闪一闪\我就静静地看\仔细看星星\星星慢慢地动\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沉默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别康桥》不是一首单纯抒发离情别绪的赠别诗,而是一首政治诗。既是诗人资产阶级理想破灭后的散发弄舟之作,也是诗人心灵苦旅中的一次总结性的沉默放歌。沉黩的康桥既是诠释诗人寂然内心的生动的诗歌意象,又是诗歌主旨之载体。它那轻柔的风格美,和谐的韵律美,整饬的诗体美,散逸着中国式的古典美,熔铸成一个诗的志摩。  相似文献   

4.
“洗”菜     
正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童年是一首文采飞扬的诗,童年是一曲优美雄浑的交响乐……童年时的我也做过许多荒唐的事,至今想起来还觉得不好意思呢!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件事——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上午,妈妈买完菜回来,见我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便说:"雨儿,快帮妈妈洗一下菜,妈妈有事要出去一下。""好!"我爽快地  相似文献   

5.
何之为诗?常有读者来信向我发问。以我之见,诗是抒情言志的纯金。诗之灵魂在于一个“清”字,诗之内涵在于一个“志”字。诗之所以为诗,其语言应该是筛过、滤过、淘边、铸过的闪闪发光的金子。诗中有我,我中有情,情中有志,这才算得上一首好诗。  相似文献   

6.
王亚宜 《奇闻怪事》2006,(11):26-27
那还是在我教高二上册的一节英语课上。做完了一个单元剩余练习后离下课还有几分钟,我放了一首英语歌曲让学生们欣赏。听完后,我便问他们:“Have you ever heard this song?”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Yes.”我吃惊于他们的异口同声,就问:“Do you always listen to English songs together?”原来是班里的一名学生会唱好几首英语歌曲,经常在班会或晚会上给大家唱。于是,我很想知道这个学生是谁呢?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竟是我带的这个班上英语成绩差得几乎能倒数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把文学比喻带人对城市的观察中,因此也就有了“阅读……”之说。如果把墨西哥城比为百科全书,把洛杉矶比为散文集,把芝加哥比为历史小说,那么圣彼得堡就是一首诗,一首带浪漫气息的诗。  相似文献   

8.
梅尧臣是北宋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反映出他有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他描写动物的诗很多,也很生动。最近我注意到他写的一首《咏蜘蛛》: 日结一尺网,知吐几尺丝? 百虫为尔食,九腹常苦饥。诗中“九腹”一词费解,经查《诗  相似文献   

9.
赵晓晨 《大自然》2009,(6):26-27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基本概括出了山西的地貌轮廓。  相似文献   

10.
在上《游子吟》一课时,在激情导入新课,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大意后,我说:“每当朗诵起这首诗,就不由得想起一首歌。同学们猜猜是首什么歌?能唱的唱几句也行。”  相似文献   

11.
正9月的一天,我帮妈妈整理抽屉,看到一张旧照片:一个小女孩站在茅草屋前,一脸好奇地盯着镜头。我问妈妈:"这是谁呀?"妈妈说:"这是我。"我疑惑不解,又问妈妈:"您为什么站在茅草屋前,您在拍电视剧吗?"妈妈哭笑不得,说:"拍电视剧?那屋子是妈妈小时候的家呀。"妈妈小时候住在茅草屋里,这怎么可能?在我的印象中,茅草屋只出现在电视剧里。唐朝诗人杜甫写过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相似文献   

12.
七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歌流派,该派有一个很重要的诗学观点就是"人诗合一说".虽然中国自古就有"诗品即人品"的说法,但是七月诗派赋予了它更加深广的内涵,认为做人与做诗是一体的,二者互为印证.一个真正的人本身就是一首诗,即令他不曾写过一行诗句.诗人与战士是"一个神的两个化身",真诚地生活与勇猛地战斗是诗人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3.
X月X日 星期二 晴记得那还是上初一的时候,一个清爽的早晨,我意外地发现我书包里有一个装饰很美的信封,上面用很秀气的字写着我的名字,我悄悄地撕开,里面竟是两粒红豆,我连忙做贼似地把信塞进书包,心怦怦地跳个不停。远处的他默默地看着我  相似文献   

14.
蛐蛐与鸟儿     
正一场秋雨过后,凉意很明显。一次课上,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写作业,忽然耳边传来"咻咻"的声音,很轻很细。我扭转头,看见同学们都在认真写作业,没有人发出声音。那这声音是从什么地方传来的?"咻咻""吱吱吱",声音越来越大,有不少同学听见了,他们也都停下笔四处张望。  相似文献   

15.
"午夜"是加拿大诗人阿奇伯尔德?兰普曼(1861~1899)的一首早期作品。他是四位"联邦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大多数是描写景物的。虽然他酷爱大自然,但他的健康状况不允许他过多地参与户外活动。所以在诗中,他经常以安静沉思的观察者身份出现,只是纯粹地描写事物而不加任何评价。本文主要是从诗人选词、用韵、结构安排、气氛渲染等方面对"午夜"这首诗做了尝试性的分析。从这首诗中,我们认识到了大自然令人敬畏的一面:粗野、桀骜不驯和未知。正因为如此,那神秘之音对我们来说仍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16.
1919年8月6日,《新共和报》(New Repnblic)上第一次刊登了威廉·福克纳的文学作品“L’APres—Mididum”。这是他按照法国象征主义作家斯蒂芬·马拉美(Ste—phane Mallarme)的精巧作品《egtogue》改写成的一首诗。其后十多个月中,福克纳在《密西西比人》(The Mississippian)报上发表了十三首诗:一首是改译的马拉美的  相似文献   

17.
前两天,一个大学时代的朋友给我打了个电话,很兴奋地告诉我她要由台北到北京来参加图书博览会,并向我描述她如何处心积虑、威胁利诱地让主管同意她将年假一次休足的经过,然后又滔滔不绝地对我诉说着她要如何利用这次机会,到多少个地方去游览。“其实我好想去青康藏高原啊!”她的声音带着点三毛式的梦幻,然后还哼起小学时音乐课本里教的歌曲,“青海青、黄河黄,更有那滔滔的金沙江……”“现在叫青藏高原,西康省早没了……”“那我要来一次东北九省走透透,顺便买双乌拉草鞋。”“东北只有三省了,乌拉草鞋也不太暖……”“那我去迪化吃葡萄总行…  相似文献   

18.
诗人蒲柏曾给牛顿拟过一个碑文,后来虽未予采用,但该诗却流传甚广,很多关于牛顿的文章都引用过它。其后,另一个英国诗人J.C.斯奎尔,按同样的形式又续了一首诗。对于后一首诗准确的理解和翻译,曾经引起了一场很热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9.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让老师省心的学生,即便新来的班主任是从省城转过来的,也依旧我行我素。记不清有多少次把一首首抄来的露骨情诗塞给那个心仪的女孩,记不清有多少次翻围墙出去吃烧烤,记不清有多次躲在厕所里抽一根根劣质香烟,甚至当班上同学都在拼命地往高考这艘“诺亚方舟”上挤时,我依旧还在魔兽的世界里沉沦。  相似文献   

20.
登峰直上画楼台,春色满城眼底开。四面青山围屋海,花溪绿水向东来。这是敬爱的朱德委员长在一九六○年三月二日登贵阳东山览胜写下的诗。这首诗绘景抒情,言近旨远。读着它,使人更加怀念敬爱的朱德委员长。特别是在纪念我们党诞生六十周年的时候,又适逢党的六中全会胜利召开,我们更是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怀念曾经到贵州视察过的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副主席、陈毅副总理。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它们或长征过贵州、或到贵州视察工作,都留下了光辉的诗词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