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向大规模耦合灾害,提出了一种基于增强的真实操作、虚拟模拟、构造模拟(E-LVC)技术的重大综合灾害耦合情景推演方法,并研发了基于E-LVC的灾害救援机器人、大型实验装置、仿真和数据系统的动态交互技术.在耦合灾害场景下,救援机器人进入灾害现场,实时高效探索灾情现场环境并获取前线现场数据,基于E-LVC的动态交互技术实时...  相似文献   

2.
基于风暴潮致灾和成灾过程,分别对风暴潮灾害受灾人口与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进行了综述.总体上看,国内外已建立多种风暴潮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方法,并开发了一些业务化评估系统.但国内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所需数据比较缺乏,评估方法多是对潮灾损失与影响因素间的线性关系分析,对灾情的模拟评估较少,评估结果实用性较低.风暴潮灾情的评估应增强对历史灾情数据、现场调查数据、遥感数据和保险公司业务等数据源的融合和综合利用,加强对承灾体脆弱性定量评估的研究,通过建立风暴潮巨灾模型系统,实现对风暴潮灾情的实时动态可视化评估.  相似文献   

3.
 针对特大地震和海啸灾害的特点与灾情监测的需求,设计和构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决策级融合的灾情快速变化检测方法,首先利用遥感影像中提取的NDVI、主成分变换分量、独立成分变换分量等特征分别提取变化信息,然后对多种变化信息进行决策级融合,获得具有更高可靠性的变化图,用于灾情分析。将所设计的方法用于国产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A/B数据处理分析,对日本东部沿海区域海啸灾害前后进行变化检测与灾情信息提取试验,有效地检测了海啸灾害后的海水倒灌区域、陆地积水区、植被淹没区以及建筑受损区等变化区域。研究表明,基于多源特征融合的非监督变化检测流程可以快速、有效地提取海啸受灾区域,为灾害应急响应与灾情评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2008年初,湖南省发生了近50年来最大的冰灾,给各行各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林业损失最为惨重。因此,从灾情的形成机理角度寻求林业恢复与重建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湖南省林业冰冻灾情严重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大气环流异常导致了冰冻致灾因子强度大,而低山与弱风的孕灾环境则对灾情起着激化作用,同时林业系统的脆弱性又放大了灾情,为此要通过调整林业系统结构降低林业系统的脆弱性与发展林业灾害保险来提高林业系统的抗灾能力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农业自然灾害系统灾情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区域农业灾情形成机制为突破口,以山西省农业自然灾害数据库为依托,逐一分析山西省农业自然灾害系统诸子系统──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与灾情系统的特征值,并研究了各相关要素对区域农业灾情的贡献率。以此为根据,构造了描述自然灾害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定量指标。从而系统分析了山西省农业自然灾害系统灾情形成机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自然灾害信息管理;区域农业相对灾情与绝对灾情意义不同,必须将两指标同时作为系统特征指标;单一的自然灾害要素难以解释灾害形成机制,自然灾害子系统的综合指标可以更好地刻画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灾害地图集》综合应用先进的地图与地理信息可视化方法,较为系统地描述与表达了汶川特大地震的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灾情评估等,反映了从灾害发生、灾后救援、到灾后重建的有关过程,为政府应对巨灾、相关科学研究、灾后恢复重建、公灾科普教育等提供了翔实的参考依据与文献资料。介绍了该地图集设计和编制的总体思路、内容结构、表示方法以及工程组织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广州市洪水灾害的发生历史,研究了广州市洪灾季节分布不均匀,年际变化大,灾情严重等基本特征.运用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系统探讨了广州市洪水灾害的成灾机制.提出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来防治洪水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灾损度DLD和环境不稳定度EI两个要素,构建了灾害经济损失指数DELI(灾损度指数)指标对灾害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并应用它对福建省洪涝灾害经济损失趋势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利用灾损度指数对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方法是可行的,不受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可比性强,资料信息源多,计算方便,适用范围广;福建省洪涝灾害灾损度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反映出福建洪涝灾情加重、灾害本身损失加大与福建省环境不稳定度加大有关,和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9.
晋陕蒙接壤区农业灾情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农业灾情系统中致灾因子与承灾体承灾能力的分析,揭示出自然与经济对灾情的综合作用,在地表与气候均不稳定的共同致灾背景下,灾情主要受经济系统的影响。灾情发生频率与承灾力呈负相关,灾情强度与承灾力呈正相关,不同灾害的影响结果也不相同。统计中的灾情主要与第一类灾害有关,第二类灾害通过影响承灾体的承灾能力加剧灾情。  相似文献   

10.
P-Ⅲ型分布与信息扩散理论的风险估算模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灾害数据库支持下,获取了中国1988—2007年发生的洪水灾害次数、人口死亡数和洪水灾害经济损失3项统计指标;利用P-Ⅲ型分布估算模型和信息扩散模型进行洪水灾害风险分析,并对二者方法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数据量较少的情况下,当风险水平在6或8时,P-Ⅲ型分布的重现期估计值变化迅速,这与实际灾害发生情况不符,不能很好地拟合洪水灾情情况;而信息扩散变幅不大,能够很好地拟合洪水灾情情况;说明信息扩散方法在小样本数据量情况下明显优于P-Ⅲ型分布估算模型,可以解决样本资料短缺的问题,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小样本的方法.信息扩散理论对洪灾风险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北斗卫星的灾情信息采集与灾害应急指挥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快速定位、双向通信和精密授时三大功能,在我国政府当前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上报高时效性的要求下,可以在灾害应急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北斗"系统在灾情信息采集与灾害应急指挥系统的应用需求以及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组成,对"北斗"系统在我国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江西地方政府的灾情传递,包括勘测收集灾情、上报灾害信息、接收清廷中央救灾决策信息等环节。清代灾情传递主要依靠传统的驿递方式,并且在制度上严格地规定了报灾时限。通过对清代奏折与上谕的分析,可以推算出灾情传递中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虽然清代皇帝在奏折处理方面效率较高,但奏折经由皇帝批复后在各部院议决的时间长短会影响救灾决策信息的传递速度。相对于清廷中央层面,基层的地方官员是否具有敢于作为、担当的责任意识,不仅影响到灾害信息的判断与处理,而且关系到救灾的实效。此外,灾害性质、受灾程度与灾区离省会的远近等因素也会影响州县官员的灾情传递。为更准确、及时地掌握地方灾害信息,清代政府在常规行政层级上传渠道之外,利用非制度性的渠道上传灾害信息,使得各级地方官员相互牵制、监督。但这未形成稳定的机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灾害信息在地方与中央之间真实、有效的传递。传统官僚组织的灾情传递效率关系到救灾实效,这也是理解清代的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特点与灾情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0-2007年的热带气旋灾害相关资料,分析了中国东南沿海登陆热带气旋特点及其灾害损失,并采用综合灾情评估方法对热带气旋灾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东南沿海地区登陆热带气旋频率高,强度大,登陆热带气旋集中在福建、广东地区;7~9月为热带气旋登陆高峰期,而且登陆地点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综合灾情评估结果显示东南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灾害损失偏重,福建省和浙江省灾害损失最严重,上海偏轻,广东省灾害损失中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考虑灾情因子指标之间的影响,将加权灰色关联度作为评价准则建立灾情评估模型.利用1990-2007年(除2004年)17年对华南影响较大的热带气旋灾害资料,选取死亡人数、受灾人数、农田受灾面积、房屋倒塌间数和直接经济损失5个指标对灾情进行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基于灰色关联度确定灾情因子指标权重的方法可行有效;使用该方法所得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许高伟 《科技信息》2011,(31):148-14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给救灾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救灾工作要求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将灾情第一时间逐级上报,这就凸现了灾情信息员建设的重要性,为此,就灾情信息员现状,洛阳对当地的灾情信息员建设进行了调查调研。1建立灾情信息员制度的必要性灾情信息员主要承担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接收和传递、灾情信息收  相似文献   

16.
灾害新闻报道是指对自然灾害事件和人为灾难事件的报道.灾害新闻报道对于大众及时了解灾情真相、有效地监督政府救援工作、稳定民心、树立政府形象等起着重要作用.灾害新闻报道重要作用的实现有赖于新闻媒体对灾难新闻报道“度”的理性把握.通过对目前我国灾害新闻报道“度”的把握中常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可以得出灾害新闻报道“度”的标准及相应的解决对策:实事求是地还原新闻价值真相、树立责任意识,科学理性地正确把握舆论导向、选准新闻视角,弘扬人性真善美、懂得取舍,重事实,不煽情.  相似文献   

17.
利用Python程序采集了与2019年台风“利奇马”和“白鹿”相关的1 036篇有效微信文章,抽取其中的灾情信息,基于词云图分析了灾害应急信息类型并给出台风“利奇马”中各省灾情大小的排序;构建了省级台风灾情指数并以此验证上述灾情排序结果.结果表明:(1)在台风的不同阶段,大众的关注内容反映出不同的灾害应急信息类型,在台风登陆前,主要为交通信息、天气预警;台风登陆时(后)主要为交通信息、天气预警、伤亡及营救、次生灾害、电力中断、事件/人物追踪、灾后恢复等;台风消亡后,主要为伤亡及营救、灾后恢复;基于微信文本数据推测的各省灾情排序为浙江、山东、上海、安徽、江苏、福建、台湾、湖南;(2)台风“利奇马”的灾情指数为11.57,处于大灾区间范围内,台风“白鹿”灾情指数为1.33,处于轻灾区间范围内;在省级台风灾情指数中,各省灾情排序依次为浙江、山东、安徽、江苏、上海、辽宁、河北、吉林、福建,与基于微信文本数据推测的各省灾情排序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子波变换分析对大采空区动力灾害声发射监测的信号特征分析有很大的优势,本文尝试将子波变换技术应用在采空区动力学破坏监测的非稳态信号分析中.基于现场的工程分析与评价,结合统计力学的理论,对大采空区围岩非稳态破坏位置进行了统计推断以及对断裂位置正确定位.这为工程信号中奇异点的探测与识别和矿山采空区动力灾害声发射监测信号识别提供先进、可行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9.
2013年秦州区境内发生了数次洪水灾害,境内娘娘坝镇灾情最为严重,给农业经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甚至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通过调查灾情,分析成灾原因,提出了灾害预警,山洪、泥石流治理,生态堤防建设,异地搬迁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增强了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0.
出于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防治决策的需要,针对山区沿河公路沿线区域崩滑灾害发育的特点,从崩滑灾害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两方面对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以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解译为手段,建立崩滑灾害编录和因素基础数据库、遴选评价指标;以历史崩滑灾害面积分布信息熵为基础,计算指标权重;并在统计量化指标崩滑信息指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将该方法用于美姑河省道公路沿线的崩滑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灾情比较吻合,可为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减灾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