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市2001~2012年面板数据,三系统耦合模型,实证分析了山东省金融主体、金融环境与经济增长三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的动态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三系统的耦合度具有显著的协调演进态势,但耦合水平并不高;三系统的耦合水平与金融主体—金融环境、金融主体—经济增长和金融环境—经济增长三类二元系统的耦合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非半岛蓝色经济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两区域三系统耦合水平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
广州旅游产业与城市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森  马耀峰  刘智兴  高楠  刘军胜 《河南科学》2013,(10):1820-1826
借助系统科学理论,分析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构建了两系统的耦舍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广州市2001--2010年旅游产业系统与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做了实证分析;并利用RIS分析模型预测了广州旅游产业系统、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结果发现:①广州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基础设施的总体发展水平处于上升阶段;②耦合协调关系实现了从2001--2005年失调阶段到2006----2010年协调阶段的转变;③广州市旅游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在未来将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3.
将山东省17市分为核心区和外围区,运用AHP和耦合方法对其金融生态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金融生态和经济增长的耦合度逐年上升,表现出明显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态势,核心区域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外围区域,并且市域间发展水平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4.
丁浩  宋琛 《河南科学》2015,(2):297-303
在建立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基础上,分析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动态耦合关系.为更深入探讨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影响机理与系统间响应过程,通过分解生态环境系统,进行格兰杰因果与脉冲响应分析,研究两系统的动态响应过程;对山东省1996—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生态环境开始制约经济的发展,山东省环境治理被动地关联于经济增长,环境排放和治理对经济产生了负效应.环境治理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短时期内的大量投入无法立刻反馈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6—2017年苏南五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研究江苏省苏南五市金融发展、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产业升级之间存在正向的影响关系,而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向的影响关系,产业升级对经济增长体现为直接的正向作用。对此,文章提出旨在促进金融发展、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7—2017年中国省域数据,采用系统耦合模型,讨论了人口结构、消费和经济增长三系统的协同发展特征,并利用空间重心模型进行拓展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人口结构、消费和经济增长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东北地区人口结构指数表现较为平缓,东部消费指数最具活力,东北地区自2011年后经济增长指数呈下降趋势;考察期内全国三系统耦合水平由濒临失调阶段发展为勉强协调阶段,区域差异明显,由东向西呈现递减态势,且"消费经济增长"、"人口结构消费"和"人口结构经济增长"三类二系统对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学》2016,(12):2074-2080
构建了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江苏13市的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对其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差异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2005—2014年,江苏省各市的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的综合指数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同时,江苏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苏南地区的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综合指数最高,苏中地区其次,苏北地区最低,此外,苏南地区的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624 9,苏中地区为0.610 3,苏北为0.598 7.  相似文献   

8.
基于二系统耦合模型,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协调程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综合指数上,2001~2014年中国金融发展综合指数表现出稳步上升趋势,经济增长综合指数波动性较为明显,但总体亦表现为增长态势。在二系统耦合度上,当前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区域间差异依然明显,具体表现为由东向西,耦合发展速度逐渐减慢。  相似文献   

9.
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5座中心城市为例,构建旅游产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赋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案例区域各中心城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4年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区域中心5城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呈逐年平稳上升趋势,耦合度C∈[0.8,0.9],整体位于高度耦合阶段;协调度D∈[0.5,0.7],整体处于"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各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程度各异,耦合协调度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5座城市中,十堰的耦合协调度较高,3系统的耦合度较好,属于良好协调型;安康、汉中属于初级协调型;商洛和邓州目前正步入勉强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的背景下,研究市域单元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程度对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从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质量角度对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特征进行识别和刻画,并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我国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空间效应.研究表明:研究期间内,中国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但呈持续上升特征,城际差异呈持续缩小特征,空间格局呈“东高西低”和“南高北低”的地带性特征.Moran’s I指数表明中国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出空间集聚分布,且集聚程度随时间不断增强;时间路径分析表明城镇化协调发展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稳定性较强,其空间格局演变呈动态整合的特征;时空跃迁分析表明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和空间锁定特征.经济发展、人口规模、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产业结构、政府能力对本地城市城镇化协调发展均具有正向直接效应;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对邻域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负向溢出效应,人口规模对邻域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正向溢出...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测度河南省2000—2010年的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发展水平,并进行相关和协同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河南省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经济增长与公共服务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公共服务水平增速较缓,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性有待提升.提出了调整公共支出结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建设与公共服务持续、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山东省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笔者根据山东省2010年17地市相关数据,选取经济和社会两个系统共30项基本指标,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系统的评价模型,定量评价了山东省17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得出以下结论:山东省经济社会协调水平较低,在空间上存在由东向西明显的梯度性格局,社会发展水平落后导致了山东省17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偏低.最后从协调发展类型的角度提出山东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分析2004—2013年四川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同.2004—2013年间,四川省区域经济系统综合指数呈现出总体上升的态势,而旅游产业系统综合指数则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分别在2008年和2013年出现下降.二者耦合协调度则呈现出持续增长的上升趋势,2013年达到0.680 6,处于初级协调的耦合类型.  相似文献   

14.
教育服务设施供给与城市发展存在良性互动关系.本文通过构建协调发展度模型,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变异系数法、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法,对山东省2008和2016年17个城市义务教育与城市竞争力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2008—2016年山东省义务教育服务设施水平下降,城市间差距缩小;城市竞争力水平上升,城市间差距亦缩小;义务教育服务设施水平与城市竞争力水平呈高度正相关,义务教育服务设施水平领先于城市竞争力水平.②义务教育服务设施水平与城市竞争力水平系统处于高水平协调状态,协调发展水平呈较弱上升态势,城市间差异缩小;协调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更加均衡,极化现象减弱.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7城市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应用耦合方法,探讨了这一区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动态特征,并对二者间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度逐年递增,有协调发展趋势,但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各市域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变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宜昌市为例,构建旅游—经济耦合协调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和耦合度模型,依据2005—2017年的数据,分析旅游和经济两系统的耦合程度及影响旅游业的具体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宜昌市旅游综合水平值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但经济综合水平值持续上升。旅游和经济耦合协调度呈持续上升趋势,2016年已达到优质协调;初期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后期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当地旅游业产生强烈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区域系统是由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区域系统的协调性与综合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发展水平.选择区域子系统的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评价标准,根据集对分析的思想,对山东省91个县域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与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结论可为山东省不同县域采取相应策略促进区域系统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耦合理论,在分析入境旅游与城市经济耦合机理的基础上,建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中国典型旅游城市桂林,根据2006—2017年入境旅游与城市经济系统各个指标的统计数据,对两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大尺度演化态势做了实证分析。测评数据表明:桂林耦合度与协调度指数均出现大幅度上涨趋势,耦合协调发展态势不断得到优化,但不足之处是整体协调等级依然不是很高,处于“拮抗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指数尚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制约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原因是城市经济滞后。桂林需要在积极发展入境旅游的同时,继续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发展城市经济,使耦合度与协调度得到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耦合理论,在分析入境旅游与城市经济耦合机理的基础上,建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中国典型旅游城市桂林,根据2006—2017年入境旅游与城市经济系统各个指标的统计数据,对两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大尺度演化态势做了实证分析。测评数据表明:桂林耦合度与协调度指数均出现大幅度上涨趋势,耦合协调发展态势不断得到优化,但不足之处是整体协调等级依然不是很高,处于“拮抗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指数尚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制约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原因是城市经济滞后。桂林需要在积极发展入境旅游的同时,继续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发展城市经济,使耦合度与协调度得到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与耕地减少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干旱区,对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性,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恶化,使得人口~水~耕地系统失去了动态平衡,威胁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吐鲁番地区人~水~耕地系统耦合关系与其资源、环境现状,对吐鲁番地区人口、水资源与耕地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吐鲁番地区人~水~耕地协调发展系统模型。通过对该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拟,分析模拟三个子系统及耦合系统失衡的关键因素,提出调控方案,为吐鲁番地区未来的发展制定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