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镇一般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作为物质文明的杰出象征,古镇历史的陈旧和传统的古朴让人魂牵梦绕。以传承人类文明为己任众多的国内档案期刊和古镇有着天然的联系,应为挖掘古镇历史,感受古镇风情,探索古镇出路而竭尽全力。  相似文献   

2.
刘伟 《中国西部科技》2007,(6):32-32,42
通过分析古镇的定义,以宜宾龙华古镇为例挖掘出古镇的人居环境、建筑艺术价值,以促进更好的宣传古镇、保护古镇,吸引更多的人来分享和保护前人留给我们的艺术财富。  相似文献   

3.
潘慧 《广东科技》2014,(23):59-60
古镇位于广东省中山市西北面,毗邻港澳。灯饰业是古镇的龙头行业,也是古镇的经济支柱。2012年6月29日,古镇现代照明灯饰专业镇与中山大学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暨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签约揭牌仪式在古镇隆重举行。古镇镇政府与中山大学签订了"一校一镇"、"院士工作站"等多项合作协议。"中山大学(古镇)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作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一部分正式在古镇投入运作。  相似文献   

4.
古镇旅游热近年来持续发酵,全国古城镇旅游开发如火如荼,学术界研究古城镇旅游开发的成果颇多,但对龙潭古镇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并结合龙潭古镇的历史概况,着重分析了古镇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原因,同时秉承古镇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互通发展的目标,对龙潭古镇的旅游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龙潭古镇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走其他衰亡古镇的老路。  相似文献   

5.
对“凤凰古镇”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河湖水系,气候等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古镇建筑,景观,规划特点,找到保护古镇,传播古镇文化历史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旅游多样化发展,传统古镇旅游资源已难以满足现代旅游者需求,模仿式古镇旅游随之出现,如彝人古镇的模仿式古镇旅游随之出现。目前国内外对旅游古镇的研究,内容及视角等都具有多样性,但从文化真实性视角对新出现的模仿式古镇进行利弊分析的研究却知之甚少。彝人古镇是模仿式的,它没有原生文化系统却以彝族文化为依托,不是真实的传统古镇却能给游客真实的旅游体验。所以,遵循文化本质的模仿式古镇开发是值得倡导的,只是要把握好原则,不要使文化因旅游而变迁或遗失。  相似文献   

7.
根据笔者在安徽省寿县田野调查获得的资料,对新形势下寿春古镇开发旅游进行了SWOT评估,指出寿春古镇开发旅游存在便利的区位、旅游资源独特性等方面优势;存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管理分散,古镇内部环境等方面的劣势;面对外部条件,寿春古镇面临着中部崛起和合肥经济圈发展等机会;同时也存在国内其它古镇和周边淮南地区旅游威胁。对古镇开发旅游提出了整合资源,扬长避短,提高资源禀赋,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旅游服务等策略,尤其对开发四顶山庙会和古镇巷道文化提出了建议,希望对寿春古镇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古镇旅游在全国已经得到了普遍发展,尤其是四川成都周边地区,本文以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古镇为例,对古镇资源以及目前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为更好的保护古镇历史文化遗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古镇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黄姚古镇旅游业正处起步阶段,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历史文化遗存重要价值的认识,确保古镇遗存完整性,抓住机遇,加快古镇基本设施建设,全面开展黄姚镇与景区总体规划,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把黄姚古镇逐步建成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古镇旅游资源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运用区域共生思想﹐探讨古镇旅游如何通过与区域关联要素的协同发展以突破困扰其发展的瓶颈。按照古镇与城市的空间关系把古镇划分为城区型、近郊型和偏远乡村型3种类型﹐进而根据各类型古镇旅游发展的现实条件及驱动力等方面的差异﹐提炼出3种基于区域共生的古镇旅游发展驱动模式﹐即城市居民游憩需求驱动下的"古镇—城市"共生模式、旅游热点(线)带动下的"古镇(村)—景区"共生模式和旅游良性竞合下的"古镇(村)—古镇(村)"共生模式,然后探究各类型古镇与区域的共生特征、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和驱动策略。以重庆1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例﹐通过区域特征、区域格局分析,分成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渝东南等3种空间类型,从区域共生视角分别深入探讨了各类古镇旅游驱动发展对策。研究表明﹐古镇旅游要突破自身局限性﹐必须根据区域内城市发展水平、旅游资源品位及与其它古镇关系等关联条件﹐选择适宜的依附式和差异性发展方式﹐促使其有机地融入区域旅游发展的大格局之中﹐寻求古镇与城市、知名景区、其它古镇之间的联动互促,以谋求借势发展和区域旅游格局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了苏州辖区的周庄、锦溪、木渎三个古镇作为研究对象,对古镇中的旅游区、商业区和居民区进行夜间照度测量,同时在昼间对古镇内的标志性建筑进行墙面反射率的监测,还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古镇的调查和监测,发现三个古镇都存在着一定的光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商业区街道道路的光照不均、彩光污染和居民区光照不足。建议政府加大对古镇区域光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对古镇区域光环境进行科学规划,加大对居民小区路灯建设的投入等。  相似文献   

12.
识别和提取靖港古镇风貌的景观基因,构建古镇风貌景观信息链,有助于挖掘古镇的地域文化特色,凸显其旅游意象特征,为靖港古镇的旅游规划与设计提供有益启示。研究结果显示:靖港古镇风貌的景观信息链构建,应围绕“小汉口”“湘军水战”等文化主题,复原其景观记忆;古镇“景观信息元”延续情况较差,商业习俗、部分传统技艺等未能有效传承;古镇保存着丰富的“景观信息点”,但水运码头等信息点损毁较为严重;古镇“景观信息廊道”交叉布局,形成了独具靖港特色的“八街四巷七码头”格局;古镇“景观信息网络”整体保存较好,部分风貌要素亟待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3.
人居环境研究之龙华古镇保护规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华古镇历史久远,生态环境优美。龙华古镇的保护规划要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认真编制,我们要做好古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古镇的保护与利用开发规划。  相似文献   

14.
从古镇旅游研究现状入手,利用旅游目的地系统理论,对湘西4大古镇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湘西民族地区古镇旅游发展的对策: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多方合作,推进古镇旅游环境治理;打造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将古镇旅游融入“三峡”旅游圈与“大湘西”旅游圈.  相似文献   

15.
社区参与与洛带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定量研究方法建立社区居民对洛带古镇可持续旅游发展态度尺度并对古镇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是可接受的,证实了量表的实用性,且居民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给个人和古镇带来的经济利益、古镇长远的规划以及游客满意度4方面的感知比较强烈.最后,对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偏岩古镇街巷景观空间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偏岩古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从古镇街巷景观建筑布局、沿街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街巷空间界面的尺度比例、街巷界面分析、古镇典型街巷与环境的关系、街巷空间处理手法等几个方面对偏岩古镇街巷景观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调研中明确古镇景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定量研究方法建立居民对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态度尺度,并以黄龙溪古镇为例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是可接受的,证实了量表的实用性;居民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古镇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古镇旅游的正面影响以及社区参与旅游方面的感知比较强烈.最后对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仙市古镇是一个典型的因盐运而生的古镇聚落,走过千年却依然生机盎然。本文主要讲解了仙市古镇的空间聚落概况并简略分析了仙市古镇的环境景观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19.
古镇旅游开发是旅游地发展的重要形式,社区参与古镇旅游开发不仅可以降低旅游业带来的消极影响,还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是,综观全国古镇旅游的发展状况,社区在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虽然积极性很高,但缺乏较为成熟的参与机制。以赊店古镇为例,在分析现有社区参与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古镇旅游开发的社区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周庄古镇旅游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周庄古镇居民在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文化保护态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文化保护态度由文化保护相关知识认知、文化保护认可、保护行为倾向三个维度构成,古镇居民对于古镇文化保护认可度较高,并表现出积极的保护行为倾向,但对于古镇历史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