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堂教学效果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我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教育的空间是广阔的,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时时有教育.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综合运用身边一切鲜活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品德课堂中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体验生活、领悟道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要把品德课堂教学置于学生生活之中,提升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只有积极探索和实施活动化教学,才能保证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那么,我们在课堂中怎样有效地来创设情境,提高教学的实效呢?本文将结合日常教学与探索实践,谈谈对巧设课堂情境的一些粗浅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一、唤醒儿童已有经验。关注孩子内心体验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同时,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将凝固的教材文本演化成了生动的课堂,让我们惊喜的看到,每堂课的孩子们都已走进文本,做到回归生活,体验深刻.教学内容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地制宜的;不是老调重弹的,而是与时俱进的.《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在课程价值上具有多元性,注重道德行为和意志品质的构建性,侧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体验.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区,达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成为了真正主人后,让我们看到了无穷无尽的力量.这堂课再次印证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5.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生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道德认知;注重社会现实变化,让学生在认识中激发道德情感;创设生活实践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6.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生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道德认知;注重社会现实变化,让学生在认识中激发道德情感;创设生活实践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明确指出: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是一门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通过活动实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使小学生在了解社会、认知社会的前提下参与社会活动,从而发展他们的认知行为能力的课程。本文通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案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的现实生活走进课堂,在开放、形式灵活的教学环境中,回归生活,亲近生活,丰富自己的社会体验,使他们在生活中去发展,在发展中去生活,让学生在民主,自主的环境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政治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这样的高标准,要求我们的政治教师必须与旧的教学观念“决裂”,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内心世界充满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内化为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9.
王妍 《科技信息》2013,(4):372-372
让语文教学成为一种惬意的享受,让学生在享受中理解文本、丰富文本并超越文本,同时激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他们的心灵火花,让我们的课堂教学闪现出生命的活力!创设情景,想其画,悟其情;找准思想教育的切入点,问题会迎刃而解;让学生触摸生活,关注生活,拓宽语文的时空领地。让我们迎着课改的春风,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实现语文教学的绿意盎然!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产生积极的体验,增进他们对教学活动的热情与参与意识,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很多,我们从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以及教师教学有效性观念淡薄,师生互动缺乏教师的情感交流与支持,学生缺少在课堂上的真正体验三个方面来探讨造成课堂教学低效,并相应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接受品德的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郑爱平 《海峡科学》2006,(9):141-142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的,要求我们以创新的思路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方式,实现教学目的,感受成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的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胡晓燕 《科技资讯》2010,(1):180-180
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传统的品德教育过重于说教,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去感悟、内化道德观念。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儿童品德的形成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所以德育教学中必须强化体验,才会"有利于儿童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4.
钱彩多 《科技知识动漫》2007,(10X):25-25,30
努力把课堂教学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留意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以很好落实数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读书习惯,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是现在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把自由还给学生,给学生一片读书的空间 我们教师只有把读书当作课程来开发,让读书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灵魂,成为他们生活、学习中的一部分,才算是建立起书香校园。  相似文献   

16.
只有学生学得有效,我们的教学才有意义.学生不重视思想品德课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课堂所讲道理与社会现实相比太过理想化,而教师又采用灌输、说教的方式或者运用自身教师的身份"强迫"学生去接受,从而导致他们对学科知识产生不信任感.所以,我们必须立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已有经验,给予学生体验和处理问题的机会,采取更多学生经历和参与活动的手段,让学生感知到思想品德的知识来自社会生活,是每个公民所必须拥有的社会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本节课成功地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让品德回归生活这一思想。教学中教师避免纯学科化的德育和生硬的说教,更加重视品德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追求“使学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学生感觉有人在教育他”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意境。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找准贴近儿童实际生活的切入点设计教学活动,活动形式新颖有趣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感受到自己家庭生活的幸福快乐,学会关爱家人和与家人沟通的方法,从而达到了这个主题活动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陈鹏 《科技资讯》2012,(17):178-179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中学生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他们的数学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必然要求下,教师应充分渗透积极的情感因素,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旨在培养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在一个爱与宽容的环境中成长,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更健康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当一个孩子感到自己不被理解或没有被很好地照顾时,作为父母、教师,再好的目的、意图、课程安排都不能改变这个事实。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处于起步阶段,是否能对数学产生兴趣将直接影响以后的学习,数学教师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情感体验上作出更积极的探索。教师的积极主动的情感教育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能成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动力的直接源泉,还能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因此有效的情感教育既是数学教学的手段,也是数学教学的目的。那么,怎样进行情感教育并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呢?本文着重从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情感质量,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应精心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及努力做到师生间情感交融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j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遣性思维和想象力;点燃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活化教材中晦涩难懂的教学内容;助推打遣高效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传统的生物课堂缺少活力,课堂气氛沉闷,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实践证明生活实例切入生物课堂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引入生活实例。教师要抓住生活实例这一有利的课程资源来进行教学,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出发,让这些活生生的生活实例走进课堂,将知识生活化,使学生切身体验到生物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为将来从事生产生活做更多的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