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中小学择校现象不仅是教育领域中比较突出的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基础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难点问题。本文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依据考试分数、通过金钱以及行政权力等三种择校形式。在阐述择校现象合理与不足之处的基础上,从政府与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三个层面来分析我国中小学择校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据此从政府、学校以及家庭视角提出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缩小校际间办学水平差距;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办学,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格局;完善教育评价以及人才选拔制度;加强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实施校园质量文化建设工程;家长要改变对传统教育观念的认识以及学生应注重学习主观努力和外在环境之间平衡性等可行性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择校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公平和受教育者的利益。我国当前择校主要以优择校、以房择校和以权择校3种表现形式。择校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弊端更为明显。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社会舆论的影响、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以及不同学校教育质量的差别都是择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择校行为的产生、择校制度的具体实施及择校所形成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等三维角度,从择校行为产生的背景,家长的择校动机,家长择校的选择空间,政府对择校的态度和所提供的支持,学校的自主权及择校所达成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等六个方面对中美教育中的"择校"现象进行了比较,并试图通过比较得到一些启示,为有效合理的解决我国择校现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日渐突出,并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城市就读,其择校问题及产生的社会负面效应层出不穷.兰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择校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籍管理难度加大;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学区住房价格高涨;城乡教育差异显著等,基于上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了解决择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调整入学收费政策,转变学校办学理念;提高家长文化素质,减少家、校教育摩擦;确保政府财政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保证政策落实到位,改变薄弱学校现状,以此为统筹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促进社会教育公平,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公平与自由是当代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追求教育的和谐发展需要从人文的视野审视教育中存在的非公平与非自由的问题.教育中公平与自由缺失的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的错乱和公民择校权利的政策性抑制上.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建立公平的机制为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提供制度保证,同时应尊重和维护公民择校的权利,促使择校政策走上理性发展的轨道.公平与自由的联姻能够为教育的和谐发展奠定价值取向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问题是关乎众多社会成员生活命运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教育中的不公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主要根源在于国家与政府价值观念影响下的相关政策、管理的不完善与教育内部的不当行为,教育公平的缺失会导致弱势社会成员受教育人权的失落及人性的麻木,阻塞他们改变人生命运的通路,持续拉大社会发展差别和贫富差距;教育公平的缺失意味着国家协调发展能力的不成熟和社会共同体对人的精神生产(包含教育)重视的不到位。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但研究者关注的大多是宏观层面的教育公平,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的配置是否公平;其实,在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现象。学校内部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包括班级之间、学科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不公平,教师教学评价的不公平和教师关注和期望等隐性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要消除这些不公平现象,首先,要逐步实现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教学;其次,学校领导要在班级之间和学科之间公平合理地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再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公平意识和教育公平行为。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择校热"现象,择校是阻碍义务教育公平前进的羁绊,政府必须采取一系列促进义务教育公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莉  薛苗 《甘肃科技纵横》2012,41(6):104-106
随迁型陪读是农村中小学生家长随学生离开原居住地,进入乡镇或城市,在乡镇或城市中小学附近租房居住来长期照顾学生的一种现象。本课题组对张掖市甘州区农村中小学生家长随迁型陪读现象进行了调研。针对陪读现状,提出相应的策略,包括: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教育公平;转变传统人才观念,科学看待人才培养;学校要完善学校常规管理,改善卫生条件,加强教育引导;学生要学会自理自立,培养自身责任感;家长要转变子女培养方式,注重子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就近入学与择校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近入学是我国在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根本原则。择校是针对就近入学而言的一种入学方式,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无法回避的问题,从教育公平角度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和原因,并指出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我国目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协调,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是主要原因。作者试以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为视角,透过城乡基础教育存在的失衡现象,通过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引发了对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所导致的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相对公平的制度环境。但我国的情况如何呢?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在经济、机会和知识方面的不公平现象仍然十分突出。这不但加剧了社会矛盾,而且已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稳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隐患。结合上期《公平如何影响创新》对公平影响创新机制的理论探讨,本文主要对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三个方面的不公平现象及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际影响进行讨论,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向家坝水电站移民过程中产生的不公平现象.是我国水库移民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新公共行政理论的社会公平和民主行政理论对世界各国行政管理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本文运用该理论对向家坝水库移民过程中的政策制定所导致的社会不公平进行分析,指出作为水库移民执行主体的政府必须以移民为中心,以社会公平为知道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环节。当前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不公平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实现社会公平应采取的措施也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5.
效率和公平是资源配置过程中遇到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是评判资源配置的最一般原则。本文首先介绍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的内涵,其次分析了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现状,从而发现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在公平与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中部6省1450名中小学生的教育公平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段、不同区域和不同家庭的学生在教育公平感上存在差异。对比上次教师教育公平意识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应试教育"是产生微观层面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原因的结论。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相比较,宏观层面教育不公平更为突出,湖北和浙江两省义务教育事业费的差距可为例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意义重大而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新义务教育法明令禁止区分"重点班"和"普通班",但当前分班现象并未消失。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育规律,违反了教育公平原则。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利益趋向导致了分班问题的出现,其标准和目的的不合理,师资配置的不均衡对社会、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社会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而学校也应当规范入班制度,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均衡的配置。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城乡差别、地区差别、阶层差别和性别歧视等等,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教育经费投入不合理、教育价值取向不平衡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国家必须制订把公平作为基础的教育政策、建立良好的基础教育保障体制、坚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等各种策略,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9.
语言分析方法是社会研究中不能忽视的一种方法,对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进行语言学分析,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称谓,从语言表达上来看,"竞争"与"审查"实现了目的与手段的结合,"公平"与"竞争"实现了形式与实质的统一。"竞争"本身就含有公平竞争的意思,在此之前又加上"公平"二字,更突出了公平的竞争理念和特定的汉语环境。然而,刻意追求"公平",会产生"公平"掩盖"竞争"的不良后果;过度考虑"公平"的汉语环境,将导致国际通行标准的"走样"。从语言学的视角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竞争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就要培育竞争文化,不断促进与公众的交流互动,倡导竞争,促进竞争完善信息协同,加强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是国家进行教育资源配置的规范或原则,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延伸,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该文对我国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索研究,即高校的自主办学和办学形式、高校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教育资源的配置,以及调整区域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这些问题和对策的研究能够为高校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