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技术创新法制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保护创新才能激励持久的创新,而保护创新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法律保护,实现技术创新,法律法规是坚强的后盾。一、我国技术创新法制建设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并实施了多项与技术创新有关的法律及其配套法规,初步构筑起我国技术创新法制的基本框架体系。1.制定并实施了科学技术基本法。1993年10月10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是我国科技进步基本法,为我国科技立法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为推动我国技术创新发…  相似文献   

2.
地方立法体系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强有力保障之一.文章以地方科技创新中心立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科技创新中心立法的内涵、外延、理论依据、地方科技创新立法的阶段和特点,并采取对比分析法对上海、深圳和成都等地方政府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立法的需求、思路、框架和重点制度等进行研究.文章认为,省、市科技立法比较结果的启示在于:地方政府要进一步研究确立区域科技创新基本法制度;要处理好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基本法与现行法规的关系;要允许区域立足改革创新实践需要根据授权作变通规定;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人才的立法制度保障等,并据此提出了对北京制定科技创新中心条例的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瑾  高晶 《广东科技》2013,(15):41-42
《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下称《条例》)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振刚教授从高校科研管理及企业创新的角度,就《条例》实施的宏观背景、法规特点、企业创新及人才培育等方面为我们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4.
赵峰 《凉山大学学报》2002,4(4):36-39,65
本文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不久成文,严格依据该法的规定来考察我国建构一个何种类型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的问题,文中首先分析了中小企业法的概念与性质,并且同公司法,外资法等相关企业立法进行比较,其后,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法的立法背景,得出中国中小企业立法刻不容缓的结论,最终用相当的篇幅结合各国中小企业立法体例与我国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提供出一个中国中小企业立法体系的建议模式。  相似文献   

5.
郭孝锋  张健  王家 《创新科技》2011,(10):14-16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企业、政府(UIG)合作创新已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以及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构成的一大突破性实践,对推进实现高校(或科研机构)、政府、企业三主体协调发展、多方共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谢艳艳 《甘肃科技》2012,28(24):8-9
科技创新已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制度上确立科技创新的法律地位尤为重要。此次《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需保留、吸纳原《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和国家科技进步法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内容,切实为创新驱动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1985年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科技法律体系。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现行的科技法律体系已明显不能满足推进科技创新活动的现实需要。我国应尽快完善、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创新科技立法机制和程序,整合各类科技法律资源,加强科技立法的前瞻性研究,为实现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8.
正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应  相似文献   

9.
谢惠加 《广东科技》2013,(15):30-32
突显政府创新职能科技政策法制化出台《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通过立法形式确定政府对科技创新中承担的职责。科技创新是一项投入高、收益慢、风险高的行为。与其他项目相比,政府加大科技投入经常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成效,因此以法律形式规定政府促进科技创新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创新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在现代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城市崛起的成功案例,如美国的硅谷、韩国的大田、新加坡的裕廊、台湾的新竹等等。它们的共同点是以一个或儿个成功的科技园区为平台,推动城市中政府、大学、企业、中介机构等创新资源之间的联系和融合,科技园区作为衔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纽带和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成长的重要基地,在城市的创新体系中担当起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任,通过参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正>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技进步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科技进步法》自1993年7月颁布、2007年12月第一次修订之后的第二次修订,这3个总跨度28年的时间点及其法律文本是《科技进步法》的3个重要里程碑。在“两个一百年”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通过科技基本法确认科技创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实现新型举国体制的法治化(或法律升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合肥科技》2008,(1):1-1
1月3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显著位置刊登了专题报道——《合肥:体制创新催生科技创新),突出报道了我市作为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进程中,通过不断体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积极探索并建立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字[2002]202号)精神,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作用,加强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教育部、科技部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14.
浅议制定《科技创新法》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发达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法律对于保护科技创新的作用,并纷纷出台了鼓励科技创新的法律,以保障科技对经济的强大推动作用。借鉴国外科技创新立法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一部专门的《科技创新法》,以法律的形式对科技创新的相关内容加以规定,依法保障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制定《科技创新法》,是规范我国科技创新管理的需要在1999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创新大会上,我国提出要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这是我国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战略性选择,也是实现技术跨越的必经…  相似文献   

15.
小庭 《华东科技》2006,(10):48-51
本文是《创新美国》系列解读报告第七篇,也是最后一篇。从政策落实的视角,借助“创新实施路线图”(an innovation roadmap for action),对美国的企业、大学以及政府在创新政策推进中的角色和分工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相关政策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今年来,奉化市政府围绕加快推进"实力城市、品质城市、文化强市"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等领域求突破,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有力地促进了经济转型发展。一、大力营造创新驱动氛围奉化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奉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扶持政策》、《奉化市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管理办法》、《奉化市"风麓英才"计划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在财政科技资金使用上,重点向共性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强力量。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我们有法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新时期国家和安徽省发展科学技术的目标、方针和战略,强调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是新时期国家和安徽省科技事业发展和全社会科技进步的重要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突出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各级政府在推动科技进步中的职责,规范科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区域创新体系中大学及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科技中介等行为主体的关系,分析了区域创新主体的系统动力学释义模型,构建了区域创新动力系统模型,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发展模式,并探讨了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人才数量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郝为民 《天津科技》2006,33(4):30-31
2006年3月,科技部和国家开发银行为全面落实《关于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开行发[2005]117号)的要求,发挥科技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优势和国家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融资优势,进一步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平台的建设,逐步建立在政府引导下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投融资体系,特别制订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平台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