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要在两地间传榆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本文简要介绍了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交换方式及其适用范围、数据通信的分类。  相似文献   

2.
配网馈线自动化通信方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基于光纤的一点对多点的多点共线通信方式和基于无线的一点对多点的点对点通信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得出了两种通信方式相应的优缺点,就配网馈线自动化数据通信的要求,提出了应按网络方式传输数据,应按连接方式传输数据,应采用面向对象方式的应用层协议,应采用国际标准化的应用层协议。就数据通信对馈线终端单元(FTU)的要求,提出了FTU单元应具有网络内核操作系统,应按客户/服务器模式实现数据通信,应按面向对象方式定义组织传输的数据,应根据数据逻辑地址传输数据。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混沌通信的改进方案,将差分混沌键控(DCSK)中的参考信号和信息信号通过不同的线路信道或不同的频带信道传输,在接收端通过相关接收解调二进制数字信号.通过对其噪声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可知,改进方案具有与DCSK相似的噪声特性,在混沌信号源带宽和信息信号长度相同的条件下,改进系统有更快的信息传输速率,并且改善了系统结构,提高了信号在传输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特别是Internet的出现与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大,人们对数据业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也就促进了数据通信的快速发展。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本设计主要设计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包括各个通信模块构成的总体完整数据通信系统框图、各模块的设备参数、网络结构、通信协议、软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硬件相应的设备参数。  相似文献   

5.
陈菲 《科技资讯》2011,(21):22-22
随着现代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在信息传输中高速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已经被广泛认同。同时,通信传输已经成为当今信息传输的主要方式,通信传输中也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而通信传输中的信号的衰耗就是其中最为普遍的问题,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对通信信号的损耗特性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加以介绍总结。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以GSM通信模块为核心开发的远程无线抄表系统.系统由远程数据管理中心(RDC)和家庭数据终端两部分组成.家庭数据终端由主控单元(MCU)、无线数据收发模块和带有无线传输模块的水、电、气表组成,各表与MCU通过无线调频方式进行数据通信;MCU通过GSM移动通信网络与RDC进行数据、命令传输,从而使其应用范围大幅度提高,不再受地理小区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杨瑛 《甘肃科技》2000,16(4):59-59
气象预报的基础是气象资料的采集、加工、传输、汇总,根据大量的观测资料进行判断、准确而及时作出预报。气象预报的现代化,首先要求是气象通信的现代化,使预报员能及时得到气象资料。 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普遍应用(气象部门亦是如此),微机之间的通信以及微机与其它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便是一个十分迫切而实际的问题。通常把以计算机为主的中央装置和分散在远地各处的终端装置,通过通信线路彼此连接,从而进行数据的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系统谓之“数据通信”。 在数据通信中,所传送的报文和监控信号都是由代表一定意义的字符织…  相似文献   

8.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未来通信行业发展必将以数据通信为主要方式,推动了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它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传递。由于不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通信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本文主要探讨了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的发展,分析了数据通信的应用,阐述了计算机网络以及数据通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配电网上实现高速、可靠的通信,研究其信道的传输特性十分必要.通过对电力线路及变压器的阻抗特性研究,确定了电力线路的参数及变压器的等效模型,最后借助Simulink的PSB模块库,建立了配电网的等效信道模型.通过对信道中不同处的电压的分布规律仿真分析,得出结论:在某一频段,恰当的耦合方式及最佳的阻抗匹配可以实现信号高速、可靠地传输.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特点和信息传输与处理特征,提出了利用物理神经网络作为通信信道的观点.在分析了现有通信信道物理模型之后,具体讨论了作为通信信道的神经网络的可能拓朴结构、神经网络学习要点、允许传输信号的模式特征,研究了神经网络信道的传输延时、通信带宽及信噪比,分析了神经网络信道处理多媒体信号的计算潜力,并着重剖析了神经网络信道固有的保密通信特征.最后给出了一个具体的神经网络信道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1.
郭建英 《科技资讯》2011,(26):9-9,11
在全球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中,通信与网络的基本内容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与拓展,特别是在近十几年的时间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与渗透,通信与网络的内涵更是获得了加大程度的填充。不管是从基本的理论感念上,还是从实际的应用来看,数据通信与网络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通信无处不在、信息无处不在以及网络无处不在的理想化目标正在逐步的实现。但与此同时,在数据通信与网络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要保证数据通信的安全性与准确性也成为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网络的安全来加强对数据通信网络的维护已经成为必然之举。因而,本文主要围绕数据网络通信维护与网络安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无线通信尤其是短波通信具有许多独特优点 ,如 :能远距离通信及移动通信 ,其设备简单、使用方便、机动灵活、成本低廉等 ,一直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手段。但无线信道是一具有严重时变色散性的变参信道 ,时间衰落、多普勒频移及多径传输造成了信号在时、频、空三维空间中的严重扩展 ,影响了数据在无线信道中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 ,成功研制了系列无线数据调制解调器 ;其中包括信息速率达 960 0 bit/ s超短波调制解调器、信息速率达 2 40 0 bit/ s短波并行高速调制解调器及信息速率达 480 0 bit/ s短波串…  相似文献   

13.
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与可用稀缺资源的分配使用密切相关。多用户通信系统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整合多重存储和信息传递,优化整个系统。本书共有6章,各章内容如下:1.介绍多用户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2.讲述线性多重信息系统,重点强调怎样获得能够广泛应用的一般模型;3.回顾了多用户信息理论,主要集中在多重存储信道;  相似文献   

14.
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数据通信的概念、系统的构成原理,介绍了数据交换方式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数据通信网的分类和适用场合,指出未来的通信网络将是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的连接各种大量信息源的信息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5.
短波信道是一种变参信道,存在严重的衰落和干扰。本文讨论了信道对数据信号传输的影响,并详细叙述了用于中短距离数据通信的微型短波数据终端的设计思想,最后还提供了该终端的硬件系统框图及信道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低压电力线网络拓扑结构变化复杂,为了研究低压电力线信道传输模型,根据低压电力线网络的基本特点建立了描述电力线网络拓扑结构的模型,利用模型把低压电力信道作为一个过程去描述,建立了节点信号传输函数来推导低压电力线网络的传递函数.通过仿真不同负载不同连接方式的电力线信道传输模型,证实模型近似地反映了低压电力线信道传输特征.  相似文献   

17.
结合铁路通信传输系统的设置,通过对相邻线,既有线通信设备和线路条件的分析,从通信业务的需求.主要通信系统和容量的选择.电话交换系统.通信调度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站间行车电话及其他专用通信系统,应急通信系统等方面阐述了铁路通信传输系统的组成和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8.
紫外无线光通信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外光通信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近距离通信方式,分析了紫外光大气传输特性和系统信道模型,利用紫外光的散射特性来有实现抗干扰非视距近距离通信这一难题;以紫外LED和光电倍增管分别作为通信系统光源、光电探测器,采用脉冲编码调制和循环冗余编码方式,设计并研制了一套紫外无线光通信系统样机,实现了小角度的实时数据通信,通信速率为9.6 kbps,误码率1%以内,通信距离为5 m以内。  相似文献   

19.
短波通信具有通信距离远、开通迅速、机动灵活、网络重构便捷等优点,是军事通信和应急通信的重要手段.首先,围绕时变色散短波信道条件下信息传输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基本问题,阐释了短波数据传输、链路建立、抗干扰通信和组网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然后,针对下一代短波智能通信系统的发展需求,探讨了短波信道大数据建模与频率预测、复杂电磁...  相似文献   

20.
通信保密已成为近年来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保密通信是对欲传输的信息采取加密措施后在信道中传输,而在接收端则对收到的加密消息进行解密,使它恢复到原信息的通信方式.混沌加密是利用混沌信号的类随机特性,对明文进行加密,进行实时保密通信.本文引入一路正弦信号和方波信号, 以单向耦合映象格子(OCML)模型作为加密手段,并应用此加密模型在信息对密钥的匹配要求很高的情况下,选取不同的密钥,以实现信息的加密和解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