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浮质微粒的来源多种多样,例如工业粉尘和火山灰。即便在浓度很低的情况下,它们也能够分散阳光,降低其强度,从而减少太阳传递到地球表面的热量。随着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科学家们有幸在1991年直接目睹了浮质的威力。当时,这座火山向大气中喷发了大约1500万吨携带二氧化硫的尘埃,导致地球的平均温度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下降了0.6℃。基于这一事件,一些科学家建议,通过人工方法复制这种现象,从而帮助抵消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的积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创建的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的专家们认为,酸雨或许能保护我们的地球免遭全球变暖.数学模拟变暖进程的“滞后”结果正可以说明这一点.酸雨是因燃烧煤或石油而排放到空气中的硫酸盐微粒溶解于雨水中而生成的.现在发现,大气中的硫酸盐微粒能非常有效地将太阳热量反射回宇宙空间.计算表明,在北半球含有硫酸盐微粒的大气层平均每平方米表面反射1瓦太阳热量,在燃烧矿物燃料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每平方米表面能吸收2.5瓦太阳热.故大气中的硫酸盐微粒使温室效应几乎减弱一半.  相似文献   

3.
飞往宇宙的航天器在返航时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再次通过大气层。2008年9月,3名中国宇航员乘“神舟7号”飞船从外太空回到了地球。还有,2010年6月13日,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乌号”也从外太空返回地球。航天器在进入大气层的瞬间会承受非常大的摩擦热。这些航天器既要保护内部,又要保证安全降落。为什么下落时会产生那么高的温度?如何才能承受得住如此炙热的温度?让我们一起揭开再入大气层的秘密。  相似文献   

4.
对于用十二烷基硫醇包覆的金纳米微粒,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制备了二维金纳米微粒有序阵列.在单纯的硫醇包覆的金纳米微粒形成的LB膜中,由于硫醇分子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容易导致金纳米微粒的自组织而在LB膜中形成缺陷.为了改善金纳米微粒的成膜性能和提高金纳米微粒阵列的有序性,正十二醇作为添加剂和润滑剂加入到金纳米微粒的氯仿溶液中与金纳米微粒一起形成LB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金纳米微粒的二维阵列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正十二醇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减少用LB技术制备的二维金纳米微粒阵列中的缺陷,提高金纳米微粒阵列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NASA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在系外行星WASP-107b的大气层中探测到了氦气。这是人类首次在太阳系之外的大气层中发现氦元素。该研究已于2018年5月3日发表在Nature上。氦是宇宙中除了氢之外最常见的元素,也是木星和土星等气态行星最主要的组成物质。早期理论推测,系外行星的大气层中,特别是延伸至宇宙中的逃逸型  相似文献   

6.
对火灾下气溶胶灭火剂固体微粒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沉降过程进行了非稳态分析,给出了微粒粒径对其运动状态的影响特征,对固体微粒在流场中的稳定性及滞留时间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微粒到达火源表面的临界粒径表达式。结果表明,微粒沉降过程其沉降的雷诺数与粒子直径相关,且基本处于低雷诺数状态,沉降速度与微粒粒径的平方成正比。当微粒直径小于100 μm时,将在很短时间内达到相对稳定的流动状态;当微粒直径达到1 μm时,可在空间中长期滞留,并通过卷吸进入火焰区域,达到灭火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储层岩石速敏伤害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储层速敏伤害存在于油气田开发和生产中,其伤害机理为微粒运移,从力学理论上分析,当作用在微粒上的水动力大于范德华力与双电层力之和时,就会使微粒脱离、释放、运移,对储层造成伤害。水动力大小与流速成正比,临界流速是速敏性伤害的一个标志。因此储层中可运移的微粒不仅仅是粘土矿物微粒,还包括石英、长石等非粘土矿物微粒。速敏性造成的伤害是不可恢复的。  相似文献   

8.
在静脉补液时,由于各种原因致使注射用药和器材遭受非活力性微粒异物污染,这些微粒细小,直径大多在1-50微米之间,不能为肉眼检出,不同大小,数量和性质的微粒进入人体后,将会对病人带来程度各异的医源性危害。由于静脉补液在临床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对这种介入性非活力性微粒的危害应有一定的认识,并积圾清除及预防。微粒状况非活力性微粒在电镜下,其形状为球形、成角和纤维状。X线光谱测定微粒含Ca、钴、铬、Fe、Mn、镍、Zn、St、I、P、C、CI等元素和纤维素纤维。微粒的种类和性质多种多样,包括有玻…  相似文献   

9.
自从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至今已有30多个国家发射了8000多颗人造卫星和火箭,花费了数亿美元。难以置信的是有超过350人曾遨游在大气层之上,并在数不胜数的空间应用中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微粒群算法生物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异步随机微粒群算法——ASPSO.该方法是在微粒的进化过程中,采用异步模式使全局最好位置信息以异步方式在种群中传播。从理论上证明了ASPSO与同步模式微粒群算法SPSO相比较具有更快的局部收敛速度,并对四个经典测试函数进行了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与SPSO相比,ASPSO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1.
应用胶体化学基本理论和水动力学原理,定量描述微粒沉积、分散和运移的规律,提出了注水过程中微粒分散运移的判定条件,定量分析了控制微粒分散运移的主导力系.既考虑了影响微粒分散运移的水动力学因素,又考虑了影响微粒分散运移的胶体表面化学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油藏条件下,不同微粒表面电学特征对微粒分散运移具有本质上完全不同的影响,同时,注采速度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个理论对水土保持、深层过滤、地下水工程特别是油田注水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DDP修饰Ag纳米微粒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微乳液中以化学还原法制备了DDP修饰的Ag纳米微粒,TEM形貌分析表明所合成的微粒粒径约十几纳米,且分布均匀,由结构、红外、元素分析和热分析证实了DDP通过化学作用包覆于Ag纳米核表面,有机修饰层的存在使得Ag纳米微粒在有机溶剂中有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3.
用流体力学的方法,导出了圆偏振光作用下光镊光场中液体粘滞系数、激光功率、微粒转速及微粒尺度等参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推导结果得出了一种通过测量液体中微粒在聚焦圆偏振光作用下的旋转速度进而计算液体粘滞系数的新方法,并用Friese等人的一组光致旋转实验参数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实验中观察到水霉活细胞内微粒局域化运动区的存在,给出了微粒在区内不同位置出现几率的直方图,测量了微粒运动的步幅分布曲线,指出细胞骨架网络中除延伸的曲折纤丝外,还存在尺度为μm数量组的小区结构。  相似文献   

15.
固体微粒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乳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钻井液、完井液中常见的固体微粒和某些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乳化作用。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亲油的固体微粒(如有机土)与油溶性表面活性剂相配伍,接近于中性润湿的固体微粒(如SN-1)与水溶性和油溶性两类表面活性剂均具有一定的协同乳化作用.亲水的固体微粒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时情况比较复杂,在W/O或O/W型乳化钻井液中,某些固体微粒能够代替或部分代替表面活性剂而起到乳化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反胶束法制备纳米微粒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概述了反胶束法制备纳米微粒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反胶束中形成的纳米微粒的几种瓜方式及反胶束“水池”中纳米微粒的表征方法,并着重分析了反胶束法纳米微粒的影响因素,同时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邮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  相似文献   

17.
研究加速微粒向细胞中导入DNA技术中平板撞击微粒加速方法的原理,对基因导入参数-微粒发射速度和发射过程对生物靶及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估计适用微粒速度范围的近似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固体微粒与表现活性剂的协同乳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钻井液、完井液中常见的固体微粒和某些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乳化作用。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亲油的固体微粒与油溶性表面活性剂相配伍,接近于中性润湿的固体微粒与水溶性和油溶性两类表面活性剂均具有一定的协同乳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E、B正交复合场中带电微粒运动问题的讨论叶鹏松朱雪英孙电渊(苏州市第二中学,苏州215005)关于带电微粒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情况,高中物理教材已作了比较详尽的讨论,而对于带电微粒在由两者构成的正交复合场中的运动情况则涉及甚少,所以本文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SiO2均匀包覆钛酸钾晶须(PTW)的核-壳式复合微粒,并通过SEM、EDS、XRD、fT—IR对这种复合微粒进行了表征。未处理的PTW在pH=2.0的酸性溶液中开始被腐蚀,并能被煮沸的浓硫酸所溶解;而SiO2-PTW复合微粒耐酸性增强,在浓硫酸中煮沸40min后,仍能保持纤维形貌。PTW表面的SiO2壳层可以阻碍PTW中水溶性钾离子的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