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解码记忆     
<正>记忆的本质什么是记忆?直到公元前4世纪末,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才提出了一个较为科学的概念。他认为心脏的部分功能与血液有关,而记忆则是以血液流动为基础,遗忘的发生主要是血液流动减缓所致。到了17世纪中叶,英国出现了以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联想主义"心理学派。霍布斯对记忆现象做了唯物主义的分析;洛克则在欧洲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重要的记忆现象——"联想"一词,此后"联想"便成了专门的术语。第一个在心理学史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是对记忆进行严格数量化的测定,并对记忆的  相似文献   

2.
装鬼吓人     
<正>1960年,英国剑桥大学一位心理学家把自己扮成鬼,试图惊吓一部恐怖电影的观众。无意间,这个怪异实验探索了人类认知的极限,揭示了我们心智中的最大"怪癖"之一。1960年5月28日,刚好傍晚7时40分,康奈尔开始扮鬼惊吓正坐在影院里欣赏一部恐怖片的观众。在从阴暗处冒出来之前,他用一张白布把自己从头蒙到脚。他  相似文献   

3.
"医生,我这女儿越长越大,胆子却越来越小,现在不仅不敢去上学,就连家里来了人也躲起来.不管我们怎么劝她,鼓励她,还是骂她,打她,都不起作用."一位中年农民带着他那低头不语的女儿走进心理咨询室边叹气边诉说开来."请坐请坐!"咨询医师边热情让坐,边同他们攀谈起来。"小姑娘,你今年多大了?读几  相似文献   

4.
外国一所监狱别出心裁,在对付暴躁易怒、好侵犯别人的犯人时,并不是动辄关他几天禁闭,而是分配给他一项别致有趣的工作——驯服野马。在与更加暴烈的野马的较量周旋之中,磨炼他们的忍让和耐心。想出这个绝妙办法的人或许没想到,他的方法恰好符合"行为心理学"的理论。跟抱着"精神分析学"不放的心理学家迥然不同,行为心理学家们干脆抛开"潜意识"、"内在精神症结"不谈,而将着眼点放在可观察的外在行为和可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上。他们认为,人的心理障碍、疾患的形成是由于人的习惯行为和思维的缺陷造成的。用约瑟夫·伍尔帕的话说:"许多人都已经成了自己那些恶劣习惯的奴隶。"他发现,习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条件反射。当你熟练地用计算机写文章时,你的思想完全集中在文章内容上,而不必思索每个手指头应放的位置。这是习惯带给我们的财富。可是,一旦沾上某些不良习惯如考试恐惧症、口吃、嗜烟酒等,简直就如鬼缠身,人怎么会任由  相似文献   

5.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从医生嘴里得知他患了癌症,便低声诘问医生:"谁给您权力告诉我这个诊断?"随着病人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医学知识的增加,他们都想知道医生的诊断结论及对病程的预则,自己掂掂分量。但应指出,诊断结果是医疗秘密,医生在任何人面前都不能轻易泄露。  相似文献   

6.
看似聪明     
在说话中经常使用不规范的俚语会使你显得很愚蠢,而大声说话则会使你看起来很聪明。上述结论是加拿大的一个社会心理学研究小组通过克分的实验调查得出的结果。 很久以来,心理学家就一直对我们是如何判断一个陌生人的智商感兴趣。早在 1930年,就有研究表明;人们普遍不能从陌生人的照片上看出这个人是否是聪明的。最近,加拿大心理学家罗怕特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些帮助人们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IQ值的线索。 罗怕特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群高中生回答一些耐人深思的问题,比如“你认为世界环境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这类…  相似文献   

7.
火和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他运用春蚕、蜡烛的变化来比喻人们情深谊长的情感和至死不渝的追求。李商隐这首《无题》诗,不仅写出了他的爱情心理,而且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也许有人发问:"蜡炬成灰"以后变成了什么呢?这个问题,在李商隐以后1000年才被英格兰科学家法拉第揭开谜底。他在《蜡烛的  相似文献   

8.
正"灵魂出窍"一直是热门的"超自然"话题,神秘学爱好者试图通过"灵魂出窍"现象证明"灵魂"的存在,而科学家们则试图探寻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一位医生通过电极刺激大脑诱导了"灵魂出窍",这一发现会成为解开"灵魂出窍"之谜的关键吗?1958年,美国人罗伯特·门罗第一次体验到"灵魂出窍"。那是一个周五的晚上,他躺在床上准备入睡,正当他迷迷糊糊地想着周末的出游计划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肩膀撞到了什么东西。门罗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居然"飘"到了天花板附近。他从高处  相似文献   

9.
正一些国际媒体经常报道涉及"鬼魂"或"幽灵"的"灵异现象"。另一方面,总是有人声称自己遇见了"鬼"。但对这些所谓的"灵异现象",科学家提出了多种自然性解释。据英国《每日邮报》2016年5月中旬报道,有人上传到一个知名视频分享网站的一段"鬼"(注:为阅读的方便,下文中鬼字去掉引号)录像,引起人们争议。上传者称,他驾车在一个森林空旷地带前方的一条高速路口转弯时,拍摄到路旁一个神秘人影。这个灰色影子从左边冒出,平静地穿过路面,看来没意识到任何人的存在。接着,这个人影消失在高速路的另一侧(森  相似文献   

10.
"给自己一个吻",你别把这看成是无所事事者的一种自我解嘲,其实,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约·卡瑟拉对人们的一个忠告。在很多情况下,它对唤醒人们的勇气,振奋人们的精神,鼓舞人们的信念起了很大的作用。如音乐大师贝多芬,在双耳失聪,女友又残酷地离他而去的情况下,没有趴下,而是用一次心灵激情的进发,为人类留下了不朽的乐章。再如美国企业家艾柯卡,曾是福特汽车公司的总裁,但后来突然被人从这个位置上踢了下来,妻子因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而患病去世。艾柯卡没有消沉,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重整旗鼓,挽救并发展了与福特汽车公司激烈竞争的克莱  相似文献   

11.
神奇的超导     
超导体是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昂奈斯于1911年在实验中发现的。他在研究各种元素在低温条件下的导电率时,令人吃惊的现象发生了。在昂奈斯把温度降低到4.15K时,水银的电阻率突然消失,后来他又通过实验发现锡和铅的电阻也会在确定的温度条件下消失,从而证实了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1913年,昂奈斯首次引入"超导电性"一词,用来描绘物质这一新的状态。所谓超导  相似文献   

12.
正两位心理学家对1000名新西兰人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跟踪调查,旨在研究童年时期如何决定日后的人生。1987年,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举行的一次讨论会上,两名心理学博士后——阿夫沙洛姆·卡斯皮(Avshalom Caspi)和特瑞·莫菲特(Terrie Moffitt)比肩而坐。卡斯皮平时不是一个冲动的人,但当看到莫菲特的海报时,很快被她的科学研究吸引住了。他说:"你的数  相似文献   

13.
正太多没有引用率的论文代表了一堆无用或没有意义的研究?实际上,Web of Science的记录表明,只有不到10%的科学文章没有被引用过。不过没有引用率的比例不高不等于说取得越来越有价值的科学发现。曾获得诺贝尔奖的遗传学家奥利弗·史密斯(Oliver Smithies)2017年1月去世,享年91岁。他是个非常谦逊的科研工作者,生前经常提及自己"最大的失误之一"——1953年他发表了一篇有关测量渗透压的文章。他表示该文从来没有被引用过。不仅如此,在2014年德国林道会议上,他对学生们说:"没有人引用过这篇文章,也没有人采用过这个方法。"事实上,史密斯没有意识到,  相似文献   

14.
正这是吕春祥第一次接受采访谈"自己的事儿"。作为碳纤维材料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在网上除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的个人简介外,很难再找到其他有关他的公开信息。这一方面是由于他干的是高度敏感的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实在不喜欢抛头露面。在采访中,"这个不能说"这五个字他常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15.
有车并不能让我们更幸福,而失去这些则焉知非福 究竟什么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心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多数经济学家除外)对这个问题得出了许多不同凡常的见解.他们告诉我们说,在富裕的社会里,金钱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可以"买"来许多幸福.事实上,对于衣食无忧者来说,金钱能够"买"到的幸福感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6.
《知识就是力量》2006,(8):78-79
浮和沉是两个相当常见的现象:扔到水里的石头会"咕咚"一声沉下去,而水池里孩子的游泳圈却轻而易举他浮在水面上.正是对这个现象的思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那么,在这里,我们用鸡蛋来演示一下浮沉现象.奇怪吧,鸡蛋也可以浮在水中?  相似文献   

17.
一位最不愿意被称为心理学家的自然科学家——巴甫洛夫,为了研究消化系统,用狗做了一个经典实验,并发现了条件反射。1903年,巴甫洛夫在马德里的国际医学年会上宣读了他的实验和研究报告,认为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和人类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有个美国人,有晚饭后吃冰淇淋的习惯.每当他驾驶汽车去一家商店买"香子兰冰淇淋"时,都会在返回时出现汽车难以启动的情况;而同样是去这家商店,如果是买其他品种的冰淇淋,返回时汽车却很容易启动.他将这一情况向该汽车制造公司反映后,公司派了一位工程师来调查.究竟是什么原因而产生了这一现象呢?这位工程师为了能有根有据地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对车主每次驾车去买冰淇淋的各方面有关情况都作了记录.  相似文献   

19.
<正>如今作诗AI的祖先是打卡机、缓慢行动的机器人和神一般的游戏引擎。1958年冬天,30岁的心理学家弗兰克·罗森布拉特(Frank Rosenblatt)正从康奈尔大学前往华盛顿特区海军研究办公室,途中他与一位记者喝了杯咖啡。在计算机刚刚兴起的年代,罗森布拉特宣布了一项了不起的发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宣称,这是“第一台能够产生自己想法的机器”。  相似文献   

20.
1873年6月,贝尔和他的助手托马斯·华生两人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联合试验他们的电报机.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一个簧片被粘在磁铁上了,当华生拉开这块簧片时,贝尔发现他这边房间里电报机上的簧片自己颤了起来,并发出微弱的声音.这个意外的发现给贝尔很大的启发.他想,如果对着铁片讲话,不也可以引起铁片的振动吗?他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继续研究,终于发明了电话.这种在创造性劳动中偶有所得的现象通常被称作"机遇".在人类创新的历史中,机遇不仅对一般创新活动非常重要,而且对重大的发明创造也很有价值.据统计,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被认为是机遇发现的成果比例为:物理为3.4%(3:86)、化学为1.3%(1:77)、医学和生物学为5.1%(4:79).由此可见,在创新中不可忽视机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