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的欧化现象一直是众多作家学者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有人认为汉语语法变化主要是汉语自身不断发展的结果,有人则认为汉语语法变化主要是受英语语法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变化并跟英语第三人称代词进行对比来看待这种欧化现象。另外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欧化”现象,既防止英语第三人称代词汉译过度欧化,又能恰当地吸收英语中的有益成分来丰富和发展汉语。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自建语料库,运用定量的研究方法探究丁西林剧作语言的欧化情况,丁西林剧作中词的形态变化,词类和词的结构都受到欧化语法的影响,句子中“一+量词”连用情况增加,出现表判断的“是”字句,插语法多用。丁西林剧作的语言呈现欧化与去欧化并存,白话与文言交融的欧化特点。丁西林能在保持汉语凝练简洁的基础上,有所取舍地吸纳欧化语法,通过中西结合的手段给现代戏剧带来新鲜的气息。  相似文献   

3.
吴晓丽 《科技资讯》2011,(22):204-204
从汉语存在着民族变体这一角度以四个类型为框架浅析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习作中出现的语法偏误,由此可知虽然维吾尔族学生用母语的语法结构模式套改汉语语句,但从语句的结构模式看,仍然是具有灵活性的分析性语言,因此对于不影响交际的语法偏误可以不用打断学生思路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外国人学习汉语中出现的语法方面的偏误进行分类归纳,并探究产生这些偏误的根源,进而提出避免这些偏误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国庆 《科技信息》2010,(31):I0087-I0088
词语集语音、语法、语义、语用和文化于一体,主导着语言的结构和机制。对外汉语教学中,应从语法、语义和语用角度对留学生习得汉语词语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找出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问卷调查分析显示:(1)处于汉语中、高级学习阶段的哈萨克族学生在使用汉语否定结构时.会出现一些带有普遍规律性的偏误;(2)母语负迁移所造成的偏误很少出现,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造成的偏误已经占优势;(3)学生对汉语否定结构的掌握程度与学生的汉语水平并不完全成正比;(4)学生正逐渐形成汉语否定结构的规则和系统,但还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则。  相似文献   

7.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惯用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留学生对惯用语既感兴趣,但又因为难于理解而倍感棘手.文章从惯用语的性质特点入手,针对留学生惯用语使用中的三种偏误现象:语义偏误、语法偏误、语用偏误,提出了惯用语教学的四项对策,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助动词"在汉语中具有较大的作用,使用率高,但是泰国学生经常在学习和使用汉语助动词中产生各种的偏误。本文通过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来进行研究,探讨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助动词中的困难及偏误情况,分析他们产生偏误的原因。我们发现经过基于对比研究设计的汉语助动词课堂教学后,"后测(Post-test)"的选择正确率高于"前测(Pre-test)"的已达到83.3%,说明对比分析的研究成果对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助动词具有较大的帮助,学生能更容易、更好地把握汉语助动词的语义、语法功能与特点。  相似文献   

9.
量词是汉语语法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偏误最多的词类之一。以对外汉语量词教学作为研究点,对留学生学习使用量词时出现偏误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可以对留学生学习产生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意了“汉语语法教学”,忽视了“对外”的特点。竟然觉得教外国人比教中国人容易,认为只要把语法现象、规律讲得浅显一些、简单一些就可以了,忽视了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的特点和难点。应该指出,虽然我们教的都是汉语语法,但是教外国人,必须把它作为一门外语语法来教。无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的选用都应该同教本国人不一样。这里绝不是什么深与浅、难与易的  相似文献   

11.
越南学生汉语助词“了”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是现代汉语特殊的语法现象,也是对越汉语教学的难点。通过对越南学生"了"偏误的调查,列出越南学生"了"偏误的类型,并运用有界和无界理论分析"了"的使用情况,最后用中介语理论总结越南学生"了"偏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采用偏误分析和汉英对比的方法,分析"把"的缺失和"被"的误加这两种句式偏误,指出汉英思维差异和汉语语法的过度泛化是偏误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比较句是汉语语言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点,也是第二语言习得者汉语句式习得的难点之一。由于汉韩两种语言在比较句方面有诸多差异,由此造成的比较句习得偏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尤其值得我们关注。据此,针对韩语负迁移造成的韩国学习者的习得偏误进行了分类和原因分析,以期能够指导汉语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中,虚词起着“经络”作用,其重要性大大超过实词,而外国人学汉语所发生的语法方面的偏误,有一半以上是由于误用虚词造成的,因此,虚词教学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回顾一下九十年代以来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研究,对对外汉语虚词教学及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研究的继续开展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五四”以来,汉语受外语影响,语法规则发生了一些变化.语言学界曾经使用“欧化’这个术语来定义这些变化。笔者认为“欧化”这个术语是不确切、不妥当的,但在本义中不拟展开讨论,并以新拟术语“外化”来探讨《朝雾》语言受外港影响产生的新用法,赋予其内涵为:受外语影叼而发生的语言结构规则变化.瞻路别语言gF{t的原因万物皆变,语言也不例外.但在漫漫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汉语的发展变化却是异常缓慢的。18啊年,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垮了封建统治阶级闭关自守的大门,社会发生了剧变,汉语因此获得与其他语…  相似文献   

16.
张颂 《科技信息》2009,(31):320-321
汉语和韩语虽类型不同,但汉韩语音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韩国学生母语影响着汉语语音的学习。母语中与目的语相同点促进了汉语语音的学习,相异点令韩国学生的汉语语音产生集体偏误。本文用对比分析,偏误分析的方法,以韩国学生的汉语中介音为观测点,深入研究学汉语的韩国学生母语语音的正负迁移现象,并探讨消除偏误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汉语的“欧化”,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汉语的“欧化”突出地表现在文字改革上,它包括语音、词汇和句法等三方面的改革。汉语的“欧化”,是中西文化运动中,汉语及其文化体系适应西方文化整合的结果;是现实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汉语走上开放体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汉语在语系上属于汉藏语系,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孤立语,没有太多的形态变化。动词重叠作为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不仅是词法层面的构词手段,也是句法层面的构形手段。动词重叠问题对于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笔者结合实际教学中泰国学生出现的偏误,对动词重叠式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哈萨克语属粘着语,而汉族属词根语,两者差距较大。汉语的补语较为复杂,又是哈萨克语所没有的语法范畴,因此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补语困难较多,偏误也较多。本文从汉语述语动词和结果补语之间的语义联系的角度,对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结果补语时产生偏误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步骤和策略,从而对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偏误分析理论自八十年代运用于汉语中介语研究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在汉语中介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偏误研究硕果累累,语篇方面的研究则较为后起,但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文章将从母语背景不同的研究对象这一角度对语篇方面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并对研究现状及趋势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