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农村老人需求的农村养老方式是当务之急。该文从社会老龄化现象、农村家庭养老问题以及政府养老问题的弊端所在对比分析了居家养老的必然性,居家养老的优势使其成为农村老人的一种养老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由于资源相对匮乏,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更为严重。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主要是社会和家庭因素的缺位,以及现有养老保障系统不健全导致的,因此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努力以及构建多元化的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王镇 《科技信息》2013,(7):25-26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1]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本文以徐州市社区养老的现状为例,从现状、优缺点以及模式完善等角度出发,详细介绍社区养老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中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速,农村家庭空巢化现象日益凸现.相对于城市空巢家庭,农村空巢家庭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更为严峻,其养老问题与中国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相关联.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对武陵山片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空巢老人养老问题面临的困境,并就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对以往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分析和文献研究以及理论探索的方法,探讨了中国老年人居住方式和家庭代际支持转变的内在机制以及对老年人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两代人居住形式上的分离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子女对老年父母所提供的支持,不能简单地将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变化等同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在中国,家庭成员仍是养老支持的主要提供者,但是家庭养老及其代际关系已经展现出了全新的样式。  相似文献   

6.
农村养老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在分析农村老年人的有关特征和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了随着农村经济关系、生产方式、思想观念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在农村家庭中的地位、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日益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进而阐明:在巩固和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的同时,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充分发挥好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妥善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给农村老人一个幸福安宁的晚年。  相似文献   

7.
多元养老模式背景下主要有居家养老、子女同居与养老机构居住三种模式,以CSS2011数据为基础,考察我国老年人与失能老年人养老居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与子女同居的养老居住模式更受老年人青睐,老年人的居住意愿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有老伴不去机构养老,二是郊区城市老人更认可机构养老,三是"三高"(教育高、收入高、保障高)老人喜欢与子女同居;对于生活不便的老人来说,相对于居家养老,"三高"失能老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相对于机构养老,"两高"(教育高、保障高)失能老人倾向于选择子女同居。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城镇化的加速,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留守老人的比例不断上升,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养老问题逐步凸现。这不仅影响到了家庭的稳定,也正在逐渐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逐步探索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补充、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养老模式将是解决农村养老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居家养老作为我国现阶段大力推行的养老方式,使得对居家养老型住宅设计的研究成为建筑设计领域面临的必然问题.在分析老年人对居住空间特殊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老年家庭结构下的居住模式的分类和研究,归纳出了居家养老居住模式的特征,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满足居家养老需求的独居型、同住型、邻居型和分而不离型4种主要的居住模式和套型分类.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与之对应的住宅套型图,并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女性在家庭养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女儿赡养老人成为农村家庭养老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本文认为"养儿防老"预期的弱化、养老形势严峻、女性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的提高是"女儿养老"兴起的原因,并分析了女儿比儿子更善于照顾老人、女儿能给老人更多的情感慰藉、女儿的赡养较少利益考量等优势,认为在农村家庭养老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拓展农村"女儿养老"空间,能够减轻社会保障的压力,满足老人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1.
心理弹性研究表明保护性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对贫困学子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人格倾向性、支持性家庭环境和外部支持系统三个保护性因素促使寒门学子积极应对生活逆境而赢得正常发展。公共教育资源向处境不利学子倾斜,为其提供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智力、情绪、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调查湖南西部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的两周患病率及相关因素,采用封闭式调查问卷和面对面访谈形式的调查方法,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留守老人和非留守老人的两周患病率分别为65.4%和47.2%,留守老人和非留守老人的就诊意向分别为74.8%和89.9%.影响两周患病率和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的主要因素为吸烟、从事体力劳动、健康自评、性别、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子女回家频率、家庭经济和邻里互动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随机抽样对63名罪犯的生活成长史进行访谈研究,探索个体成长、家庭环境以及生存环境对个体犯罪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个体走上犯罪道路是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与个体自身不断交互的过程中逐渐发生的,是一个渐变的隐晦的过程;2、贫穷是个体产生犯罪的显性原因,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社会财富分配制度的缺陷以及个体受教育程度低;3、保障未成年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提升青少年受教育水平、加强和谐家庭建设以及净化社会环境是抵抗犯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在我国老龄人口中占绝大多数是农村老人,农村老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从物质生活水平、精神生活水平、医疗保障等方面来看,农村老人的生活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解决农村老人老有所养问题、加大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成立农村老人协会鼓励老年人自助、深入贯彻《老年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成为当前农村老年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现实作文教学中学生拥有的生活作文并不需要,作文需要的生活学生又确乎没有,写作与生活相脱离的问题较为突出。作文教学应该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心声,个性化地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看法。国外教育界提倡并注重教师写作能力的提高,而我国则对教师的写作能力没有要求,这也是制约我国写作教学水平长期徘徊不前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6.
对2002年陕、甘、宁、青4个省区的4749名年龄分布在50~90岁之间的城市中老年男性的体检数据进行了分析,对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了评估;统计了影响中老年人正常生活的前10大疾病,并结合医疗手段,提出了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不同年龄层次家庭特征及其服装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市统计局政府决策调查系统家庭计划调查网络内300户居民的抽样调查,采用SPSSWIN6.0软件,经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年龄层次家庭其收入、职业和学历特征不同。在4~6月份这一季节中:(1)不同年龄层次家庭其服装消费结构不同;(2)不同年龄层次家庭其服装总开支及其成员服装消费总支出不同。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本季影响不同年龄层次家庭其家庭服装总消费及其成员服装消费的因素有明显差异。其中青年型家庭主要受家庭居住面积和丈夫收入、职业及妻子职业的影响,中年型家庭主要受丈夫收入、职业和妻子收入及居住面积的影响,老年型家庭则主要受子女收入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肖菲  张敏 《长春大学学报》2014,(5):600-603,650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批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留守老人,其生存状况堪忧。通过对留守老人现象十分突出的安徽省姥桥镇官塘村的深入调查,从留守老人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揭示其生存现状与问题,并分析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认为留守老人物质条件匮乏、精神生活孤独这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进而提出了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问题情境创设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问题情境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高师生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新旧知识间联系;通过例(习)题的拓展与引申;利用有趣的故事和数学史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和动手操作实验.  相似文献   

20.
刘小娟 《科技信息》2012,(21):468-468
21世纪是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世纪,老龄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老年人的护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老年人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如果处理、护理不当,往往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根据老年人的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各方面的护理,有利于国家全民健康,减轻老年人家属的负担,从而保证生活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