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据马克思对资本运动、发展和实现的规律的研究,用“资本创新”这一线索来理解马克思资本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把马克思关于资本创新的思想归纳为:资本是能动的主体和不断变革的力量;资本掌握历史的进步来为财富服务;资本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资本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  相似文献   

2.
从源头梳理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科学批判的起点。分配不正义源于私有财产内部即资本和劳动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资本和劳动的分离形成特定的社会关系,并产生相应的分配关系。马克思早期分配正义思想正是对"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这对连体婴的批判和扬弃。  相似文献   

3.
从《哲学的贫困》批判蒲鲁东关于分工与机器关系的错误观点开始,马克思注意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机器的使用"比"机器本身"更为重要。到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将机器视为"固定资本",从资本的流通过程揭示出机器使用与资本增殖的内在一致性。进而,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提出"劳动二重性"理论,从资本的生产过程回答了机器生产促进资本增殖的机制和控制工人劳动的实质,对前两个阶段遗留下的问题做出了合理解答。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企业理论中,通常人们都认为是科斯开创了企业性质的系统研究,但事实上早在古典政治经济学时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企业理论.其基本思想包括:企业源于生产方式变革与资本关系形成;企业具有创新生产力的经济功能;企业体现资本关系及其资本增殖本质;企业治理在于资本的权威协调机制;企业与市场是对立统一的经济活动方式.全面认识和把握马克思这些深刻的企业理论思想,对于正确运用企业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看,我国体育小镇社会管理存在着社会资本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信任"资本有限、"规范"资本不足、"网络"资本不健全。为进一步提升体育小镇的社会管理能力,推动体育小镇稳定、可持续发展,应以社会资本积累为逻辑起点,发挥社会资本对体育小镇社会管理的导向、纽带和辐射作用,以善治为指导,培育社会认同,促进信任资本发展,形成良好公共精神;以法治为指导,加强制度建设,增加规范资本供给,形成完善的法治规范;以创新为指导,协调社会组织,健全网络联结机制,形成社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6.
西方社会资本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新兴的一门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成为政治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各学科交叉的热门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分析人的本质及整个人类社会的本质问题时,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是西方的社会资本理论的立论依据。西方社会资本理论又是在借鉴马克思的社会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关系理论有所深化和细化,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揭示社会运行神秘面纱的一把钥匙,是马克思开创社会理论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建构,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研究领域。在社会发展理论的建构路径上,马克思通过深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解构与建构相统一、实现自我批判的社会本真批判,建构起一套真正直面社会问题,以关注"现代社会"发展命运,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人类解放为内容的严密的科学话语体系,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生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仲帅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7):14-15,22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资本的转换形式和资本的价值实体,说明了资本的逻辑起点;研究了扩大再生产和资本循环周转,指出了资本展开的逻辑路径;推论了资本逻辑不仅带来了一定时期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而且还引发了经济危机,并最终葬送资本和资本主义制度,回答了资本的逻辑结果。马克思的资本逻辑论,思路清晰,论证严密,为我们更好地认识资本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命运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金融支持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我国的金融支持则存在"失位"、"缺位"和"错位"现象.构建金融支持体系的对策是要加大政府支农力度,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实现金融支持主体的多元化;加快培育农业资本市场,构建农村保险和农村担保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益;规范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过了两个大的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00年左右的第一个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开始打破传统教科书体系,形成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实践唯物主义与人学的研究思路;从2000年左右开始的第二时段,在"回到马克思"这一口号的影响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力图从对马克思文本的重新解读中,寻求新的理论框架。通过重新解读马克思思想发展中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其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关系,学界提出了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是资本逻辑批判,并力图以此为基础探索面对当下中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