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现代汉字学纲要》(第3版)苏培成著2014年6月出版开本:32开定价:33.00元ISBN 978-7-100-10440-1该书是现代汉字课程的教材,也是研究现代汉字的重要参考书,由作者在历年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补充而成,主要研究现代汉字的属性和应用,包括现代汉字的字量、字音、字序,汉字的整理和简化,汉字和中文信息处理,等等。本次修订增加了近年来一些新的资料和观点。该书可作为大学中文系本科教材,也可作为报考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2.
<正>《汉字构形学导论》王宁著ISBN:978-7-100-11090-7定价:29.00元本书吸收了系统科学的方法,对传统"六书"的精神重新阐发,在汉字表意特性和汉字构形系统这两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古今各种体制的汉字结构分析、系统描写的普遍原理和可操作的方法,自汉字存在和发展的诸多现象中提炼规律,建立有关汉字构形的术语系。全书分为十二章,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举例详实,对汉字整理、应用和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陈平语言学文选出版时间:2017年7月《汉语的形式、意义与功能》ISBN:978-7-100-13980-9《引进·结合·创新——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语言学研究》ISBN:978-7-100-13981-6《语言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ISBN:978-7-100-13982-3《汉语的形式、意义与功能》该书围绕汉语的形式、意义与功能三者关系展开,研究对象是汉语句法、语义、语用和话语分析中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课题,包括汉语句子组织的基本格局、话题结构、同指称相关的哲学、逻辑、语法、  相似文献   

4.
正Rejected Expectations:The Scalar Particles Cai and Jiu in Mandarin Chinese《预期之否认:汉语梯级算子"才"和"就"研究》Huei-Ling Lai(赖惠玲)著该书是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副词"才"和"就"进行专题研究的又一力作,把对"才"和"就"的语义研究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这是一本对相关语言事实描写充分、思路清晰、解释易懂、有独到见解的语言学专业博士论文。该书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普通话中的副词"才"和"就"的用法和语义,也对汉语中梯级算子做出了细致的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5.
正书号:978-7-100-11518-6定价:56.00元出版日期:2016年3月该书第一部分是对人工智能主体的高层次描述,人们可以用自己熟悉的语言和这个人工智能主体自由交谈。第二部分分析了自然语言的主要结构,也就是说者和听者模式下的命题内和命题间函词论元结构、并列结构及共指关系。第三部分定义了用java实现的英语片段的陈述性规范说明。该书为计算语言学相关的研究人员和学生以及软件工程师等提供了一个对自然语言交流进行理论  相似文献   

6.
正书号:ISBN 978-7-100-12271-9定价:105元开本:16开,成书尺寸:165×240该书全面系统地描写分析婺州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现象,对南部吴语异常复杂的文白异读、连读变调、小称音变等做了深入考察。这是一部高质量的全面深入分析南部吴语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汉语方言研究中的一个空白,满足了语言学研究者的需求。了解婺州方言是开启南部吴语研究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术语》2007,9(2):F0004-F0004
本书系汇集了近10年来中国大陆主要学术期刊和论文集发表的对外汉语教学各研究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形成了7个系列22本专题研究书系,可作为对外汉语教师,研究人员,教材编写者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赵金铭总主编,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正书号:978-7-100-12063-0定价:165.00元出版日期:2016年4月该书在系统整理、汇编先秦至明代的音训材料的基础上,对清代之前音训材料以及音训方法的自身发展进行了全面研究。联系地址: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邮购部电话:010-65219282邮政编码:100710E-mail:readerclub@cp.com.cn  相似文献   

9.
正书号:978-7-100-11958-0定价:315.00元出版日期:2016年3月该书借鉴当代词汇学、语义学和语言学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戍果,借助前人注疏以及《说文》等小学专书,结合出土实物和简帛文献,发掘"三礼"名物词的词源义,归纳其命名理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礼"名物词的物类、词义两大系统,总结普义结合规律,并与上古的历史文化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0.
书号:978-7-100-11958-0定价:315.00元出版日期:2016年3月该书借鉴当代词汇学、语义学和语言学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戍果,借助前人注疏以及《说文》等小学专书,结合出土实物和简帛文献,发掘"三礼"名物词的词源义,归纳其命名理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礼"名物词的物类、词义两大系统,总结普义结合规律,并与上古的历史文化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术语研究》2012,(5):61-64
语言学linguistics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包括语言的本质、发展和起源以及语言的结构、功能、类型等等。传统的语言学以研究古代文献和书面语为主,现代语言学以当代语言和口语为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不同的门类或分支,如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等。  相似文献   

12.
语言学linguistics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包括语言的本质、发展和起源以及语言的结构、功能、类型等等。传统的语言学以研究古代文献和书面语为主,现代语言学以当代语言和口语为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不同的门类或分支,如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等。  相似文献   

13.
由浙江大学何亚平主编的《科学社会学教程:理论与方法》一书于1990年1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内第一本科学社会学的教科书,它一方面是国内近年来科学社会学研究成果的汇集,同时该书的出版将促进国内科学社会学的教学并带动科学社会学的进一步研究。该书既包括了科学社会学的历史渊源,又包括社会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还包括了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该书比较适合作为研究生或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的教材。  相似文献   

14.
语言和言语是现代语言学的两个重要概念,一直以来,学术界从未停止过对其研究和探讨,语言和言语这两个语言学名词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不仅拓宽了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也推动了语言学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术语研究》2011,(3):F0003-F0003
商务印书馆2002年斥资100万元人民币,设立语言学出版基金。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用于资助对汉语、汉字或中国境内其他语言文字的现状或历史进行调查研究有贡献的中国学者。特别提倡汉语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汉语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汉语的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标准语研究与方言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语言和言语是现代语言学的两个重要概念,一直以来,学术界从未停止过对其研究和探讨,语言和言语这两个语言学名词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不仅拓宽了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也推动了语言学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术语学理论与翻译的一些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术语学与翻译术语学与翻译这两个学科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一 )术语学和翻译的区别翻译和术语学是在两个不同的语言和认知层面上运作 ,也就是说 ,两者的研究重点是侧重于语言研究的不同的领域。翻译大体上可以说成是应用语言学 ① 的活动 ,它关注译入和译出文本 (text)的应用 ;而术语学则是一个跨越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的学科 ,它同样关注译入或者译出文本的应用 ,但是文本只是诸多应用领域中的一个 ,是作为术语学的系列材料中的一个重要来源。由此 ,译员与术语工作者的工作方式也有所区别 ,译员是与语言的使用打交道 ,而术…  相似文献   

18.
术语不仅是专业词汇,同时也属于语言词汇范畴。因此研究术语,也是研究语言。语言学术语是术语学和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文章研究汉语和乌兹别克语中的几个语言学术语的定义,以及它们与民族概念系统的关系。我们可通过语言学术语分析得出术语学方面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术语》2010,12(3):F0003-F0003
商务印书馆2002年斥资100万元人民币,设立语言学出版基金。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用于资助对汉语、汉字或中国境内其他语言文字的现状或历史进行调查研究有贡献的中国学者。特别提倡汉语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汉语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汉语的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标准语研究与方言研究相结合,汉语研究与非汉语研究相结合,汉语研究和跨语言研究相结合。提倡扎实、严谨、科学和创新的学风,鼓励学术争鸣。尤其重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年轻人。  相似文献   

20.
在语言学中,“文字学”这个术语常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以不同民族文字为对象,揭示人类文字构成和运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另一种是指“研究汉字的学问”。目前,无论是从术语规范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人们现今的实际使用状况来看,后一种用法已经很不合适了,应予以剔除。另外,“研究汉字的学问”目前还有着多种异称:“文字学”、“汉字学”、“中国文字学”等,为避免术语使用的混乱,应确定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汉字学”作为规范的正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