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广西7个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发现鱼类71种,隶属于5目16科51属。7个保护区的鱼类以老第三纪原始鱼类类群后裔及南亚暖水性鱼类为主。本文比较了7个保护区鱼类的起源、分布和区系组成。  相似文献   

2.
采集华南12个自然保护区的鱼类91种,分别隶属6目18科55属;以老第三纪原始鱼类类群后裔及南亚暖水性鱼类为主.详细研究了12个保护区鱼类起源、分布、区系组成.比较了12个保护区鱼类组成。  相似文献   

3.
北部湾北部我国沿岸海区鱼类区系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部湾北部沿岸的鱼类共有326种,按贝尔格分类系统,隶属于17目88科190属。软骨鱼类19种,占总数的5.8%,硬骨鱼类307种,占94.2%,其中鲈形目鱼类占优势,有200种。根据区系的温度特征,本海区鱼类可分为二大类群:暖水性鱼类273种,占83.7%;暖温性鱼类53种,占16.3%;没有冷水性和冷温性鱼类。生态类型以近底层和底层鱼类为主,中上层鱼类和珊瑚礁鱼类较少。本海区鱼类均为南海沿岸种,属南海鱼类区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记录了广西木伦等6个保护区的鱼类72种,并应用弦距离系数比较了6保护区内水系的联系程度。6保护区的鱼类区系以老第三纪原始类群后裔种类为主,此外,还有东亚特有江河平原鱼类,南亚暖水性类群鱼类。云跺高原东部种类也有分布,除木伦保护区鱼类属东洋区南亚亚区的云贵高原鱼类外,其余的保护区属南东亚亚区华南小区。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6年5月~2007年2月在浙江南部外海渔场使用单拖网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所获的鱼类样品,初步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区系特征。结果表明:浙江南部外海渔场调查海域共有鱼类205种,其中硬骨鱼类为195种,软骨鱼类为10种,隶属于20目,85科,145属。大多数为暖水性种类,共有135种,占鱼类总种数的65.9%;暖温性种类次之,共有67种,占鱼类总种数的32.7%;冷温性种类较少,仅3种,占鱼类总种数的1.5%。鱼类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的中-日亚区,其区系关系与我国南海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是日本,而与黄海、渤海关系较疏远。在调查所得的鱼类中,以底层鱼类所占比重最大,为65.9%,近底层鱼类次之,占15.6%,岩礁性鱼类、中上层鱼类分别占9.8%、8.8%。经济价值较高、捕捞产量较好的重要种类主要是刺鲳、竹筴鱼、短鳍红娘鱼、带鱼、黄鳍马面鲀等。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鱼类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进化发展至今,分布在伞世界各个水域中的鱼类形成了能够在不同水温环境条件下生存的各种类型:如温水性鱼类、广温性鱼类、冷水性鱼类/耐低温鱼类和暖水性鱼类/耐高温鱼类。水温的变化不仅导致鱼类的夏眠和冬眠,而且还影响鱼类的繁殖和水体溶氧量,是与鱼类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关系最为密切、并进而影响鱼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1980及1983年两周年在九龙江口采集的样品.初步鉴定浮游软甲动物20种,中华假磷虾最占优势.总个体数一年有二个数量高峰,种数有一个高峰.按其在九龙江口平面分布可分为河口暖水性,沿岸暖水性,沿岸暖温性及大洋广暖水性四个生态类群.它们的平面和季节演替与环境因素,特别是盐度、温度和浮游植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何文 《应用科技》1998,(11):31-31
在冬季,除大型水库、江河、较深。的湖泊很少发生死鱼外,一些中小型水域和池塘常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死__鱼现象。据统计,历年来鱼类越冬死_亡率高达20%以上,因此,鱼类安全一越冬问题,是养鱼业的一个重要问。题,试验证明要使鱼类安全越冬,必须掌握以下关键技术。选好越冬池越冬池是鱼类冬季生活和活动的场所,越冬池条件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鱼类越冬成活率。因此良好的越冬池要求选在背风、向阳的地方,面积要求3-5亩,冰下不,冻水层的水深2-4m,最浅不少于1.5-2m。一般为静水池,有条件的可修建流水池。底质要平坦,淤泥越少越…  相似文献   

9.
本文材料系1979年8月至次年8月在九龙江口采集的。本调查区的水母类总个体数周年有二个高峰;种类数季节变化全年有一个高峰;主要种类有印度八拟杯水母、帽铃水母、五角水母、双生水母和球型侧腕水母。按照水母类的生殖方式、数量分布以及海况水文条件的关系,可将本调查区的水母分成五个生态类群:河口暖水性、河口暖温性、沿岸暖水性、沿岸暖温性和大洋广暖水性等。它们的季节演替与外海水、沿岩水和淡水水系的消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13—2014年在泉州湾洛阳江口天然红树林区进行4个季节每季连续15d的鱼类采样,以研究该区域内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优势种/类群及多样性指数等的季节变化,并讨论红树林区对鱼类的生态支撑作用.共采集鱼类72种(其中2种鉴定到目,1种鉴定到科,1种鉴定到属,其余均鉴定到种),隶属于9目34科,其中91.3%为暖水性种类,8.7%为暖温性种类;优势种/类群存在季节变化,春、夏季优势种以定居种(如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虎鱼科(Gobiidae)的鱼类等)为主,秋、冬季优势种则以鲻科(Mugilidae)的鱼类、花(Clupanodon thrissa)、七丝鲚(Coilia grayii)等非定居中上层鱼类为主;物种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季节变化均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与其他相似的红树林区域比较,泉州湾红树林区的鱼类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在此基础上从鱼类体长生长的季节变化角度,讨论了泉州湾红树林区作为鱼类育幼场、索饵场和躲避敌害场所的生态功能,说明红树林生态系统存在完整的海洋食物网,对区内鱼类具有生态支撑作用,强调了保护红树林这一典型生态系统的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型水库水温分层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大型水库的建成与投产,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大型水库特别是调节性能好的水库由于大量水体的蓄积,使水库在沿水深方向出现了有规律的水温分层现象.这种水温分层现象使库区内水生生物结构发生变化,影响库区的水质.又由于水电站泄水设施因发电要求而使泄水口高程较低,因此水库的水温分层使冬季下泄水温较天然情况高,而春、夏季下泄水温较天然情况低.下泄低温水可使鱼类在产卵、生长及捕食方面受到极不利的影响,造成鱼类资源的减产甚至某些鱼种的灭绝.下泄低温水还会对农作物产生"冷害"影响,造成减产甚至绝产.因此,在进行大型水电工程规划、设计、运行的同时应积极开展水库水温结构及下泄水温计算和研究,及时采取有效减缓低温水下泄的各项措施,以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正> 淇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境内,流经河南省林县、淇县,于小河口村入卫河,全长161.5公里,是海河水系的一条三级支流。淇河盛产鲫鱼,当地俗称淇河鲫。淇河鲫产量很高,为淇河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甚为人们所喜爱。我国《诗经(毛诗)》中曾有“藋藋竹竿,以钩于淇”的诗句;古诗中还有“以其食鱼,唯淇之鲫”的记载。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经在淇河南面的辉县流璃阁区的战国时代墓中祭器内,发现鱼骨,其  相似文献   

13.
Hyperactive antifreeze protein in a fis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rshall CB  Fletcher GL  Davies PL 《Nature》2004,429(6988):153
Fish that live in the polar oceans survive at low temperatures by virtue of 'antifreeze' plasma proteins in the blood that bind to ice crystals and prevent these from growing. However, the antifreeze proteins isolated so far from the winter flounder (Pleuronectes americanus), a common fish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re not sufficiently active to protect it from freezing in icy sea water. Here we describe a previously undiscovered antifreeze protein from this flounder that is extremely active (as effective as those found in insects) and which explains the resistance of this fish to freezing in polar and subpolar waters.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水分胁迫与调控对冬小麦生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干旱地区有限水资源和发展节水灌溉实际,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探讨了土壤水分胁迫与调控对冬小麦矿质营养吸收、干物质累积、产量形成和籽粒营养品质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各个生育期,土壤水分胁迫与调控均会影响冬小麦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和干物质累积等;各个生育期相应的土壤水分胁迫指标(占田持的百分比),苗期为60%,返青期为60%,拔节-抽穗期为65%,抽穗-灌浆期为65%,灌浆-成熟期为55%;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籽粒的N,P,K,蛋白质,粗脂肪和淀粉等营养品质的影响不大,苗期、灌浆-成熟期水分胁迫对产量的影响最小,而拔节-抽穗期水分胁迫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故拔节-抽穗期为冬小麦缺水敏感期,水分胁迫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15.
深井冬灌夏用,利用地下含水砂层进行蓄热虽已有多年历史,但对其蓄热效率及灌回水温度的理论计算方法尚感不足。本文提出一个较为简化的计算模型,在不考虑地下水流失条件下求解蓄热效率和灌用水温度之间的关系。文中导出冬季灌水过程中地下含水砂层的温度场和夏季抽用水温度变量的基本方程。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实用计算方法来求解连续三年在冬灌结束、夏用开始时和冬灌开始时地下砂层的温度分布,以及夏用时的抽用水温度。并引倒说明此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符合实际运行中测得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土壤冻结过程中水分积聚的影响因素,探讨了水分积聚过程中水盐迁移的机理,指出冻结带水分积聚为冬春季林木越冬繁衍提供了水分,同时盐分也随水分迁移到地表。  相似文献   

17.
冬季干旱对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冬季干旱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济麦20为材料,在苗期进行不同的水分处理:冬季自然干旱、正常灌溉处理和过量灌溉处理,并于返青期对干旱处理复水并正常管理.复水前后对各处理的各特征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冬季干旱对小麦影响涉及诸多方面:干旱组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FV/F0、φPAII都有所减小;气孔导度降低,蒸腾速率降低;根系活力降低,根密度降低,但根生长粗壮,根冠比增加;缺水引起小麦体内脯氨酸含量积累;春前分蘖相对较少,但分蘖粗壮少弱株.冬季干旱下冬小麦生长受到一定影响,但春季复水后表现出良好的长势,可迅速赶上甚至超过灌溉条件下越冬的小麦.所以适当程度的冬季干旱有利于冬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太阳池为水产品越冬养殖供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太阳池为水产品越冬养殖供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太阳池越冬养殖供热试验结果表明,冬季水产品的平均成活率达到69.7%,平均增重率为166.6%。  相似文献   

19.
1938年,R.Emden写了一篇短评:"冬天为什么要生火?"根据原文的计算条件,计算有关参量.注意到:开启加热装置后的房间,气压不变,分子密度减少,房间内的人无高山反应症状.在高海拔地区,气压降低,分子密度减少,存在出现高山反应症状的人群.所以,我们认为高山反应是由气压降低引起.基于此提出一种消除高山反应的方法:在胸部套上一个宽度与胸部高度相等的环形松紧带.将这一推论扩展到水下环境中可知,水压可能影响鱼鳃的功能及其他水生物的呼吸器官的功能,水压的升高可能对水中氧气的缺乏有弥补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麦芽生产废水特点和北方冬季低气温条件,采用高、低负荷组合工艺处理废水,通过处理器中溶解氧的控制达到运行能耗的减少和避免冬季处理器因没有增温措施而出现的结冰现象。工程实践表明:冬季处理器水温度在5℃左右,室外气温度在-20℃左右,COD去除率仍能达到94%以上,处理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总结了一些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说明中国北方冬季处理站不用增温措施也能正常运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