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种子的传播效率与植物种群扩散能力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杂草及入侵种大都具有很高的种子传播效率.在众多种子传播途径中,风传播是一种效率很高的传播方式,危害最严重的入侵种常为种子风传播的菊科植物.研究以云南常见的7种杂草型菊科植物(紫茎泽兰、飞机草、千里光、臭灵丹、黄鹌菜、蒲公英、斑鸠菊)为研究材料,在对比分析它们具冠毛种子形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模拟研究种子飞行特征,分析了种子形态特征与风传播特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种菊科植物繁殖器官(种子)的大小和风力传播结构(冠毛)存在显著差异; 7种菊科植物种子沉降速度为40.1~81.6 cm/s,依次为斑鸠菊蒲公英千里光黄鹌菜飞机草紫茎泽兰臭灵丹,种子的水平传播距离臭灵丹紫茎泽兰飞机草黄鹌菜千里光蒲公英斑鸠菊.与除臭灵丹之外的杂草相比,入侵种具有更强的风传播能力; 7种菊科植物种子沉降速度与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冠毛数量、冠毛长度和种子长/冠毛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种子长宽比不相关.7种菊科植物种子水平传播距离与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冠毛数量、冠毛长度和种子长/冠毛长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种子长宽比不相关;种子水平传播距离与其沉降速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沉降速度和水平传播距离受种子综合形态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蓝桉叶水提液(2%、5%、10%)、抽提后的蓝桉叶(2g、5g、10g)和阴干蓝桉叶(2g、5g、10g)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蓝桉叶水提液能降低紫茎泽兰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胚根和胚轴长度及幼苗生长,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2%水提液对发芽率的作用除外),但低浓度有时会促进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和幼苗新生叶片数;以蓝桉作为竞争植物与紫茎兰竞争以抑制其生长,且蓝桉不会对当地其他植物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3.
采用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对云南松林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土壤分布、坡向分布、坡位分布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云南省境内,云南松林水平分布范围北至28°23′33″N,南至23°01′20″N,东至97°46′39″E,西至105°54′05″E;垂直分布海拔跨度在710~3320m之间,其中分布面积最多的海拔区间为1500~2500m,占云南松林总面积的66.66%;云南松林下的土壤包括8个土类,其中红壤分布面积最多,占61.58%,其次为紫色土和黄棕壤;就分布的坡向而言,在阳坡的分布多于阴坡,前者占58.29%,后者占41.71%,但分布于阴坡的云南松林质量总体上优于阳坡,前者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为79.1m3/hm2,后者平均为74.0m3/hm2;坡位分布方面,分布于中坡位的云南松林最多,其次为上坡位,下坡位的居第3,分布于山脊的居第4;从林分质量上看,山脊上的优于上坡位的,上坡位的优于下坡位的,出现了林分质量与立地质量相背离的情况,但下坡位到山脊受到的人为干扰不断减少.这表明在现存云南松林中,人为干扰因素取代立地质量等自然因素,成为影响云南松林质量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用滤纸和溶液2种方式培养紫茎泽兰并收集其根系分泌物,研究此分泌物对大麦、玉米的化感潜力.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幼苗在真叶长出之前,其根系就能产生对大麦、玉米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而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其根系分泌物对指示植物苗高、根和叶伸长的抑制作用,大麦分别达到32%,13%和43%,玉米分别达到45%,35%,82%,而对干重的影响相对较小.紫茎泽兰幼苗根系分泌物对紫茎泽兰幼苗根的伸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一定浓度下会促进其叶和茎的生长.紫茎泽兰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在其种子传播并迅速侵占新的生态位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干热河谷水电站建设弃渣场废弃地是植被恢复最困难区域,采用种子萌发实验的方法对金安桥水电站不同类型渣场的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渣场平台土壤种子库储量92~633粒·m-2,渣场边坡土壤种子库储量25~325粒·m-2.土壤种子库萌发实验共统计到12科20属20种植物种子,以十字花科(54.55%)和菊科(26.70%)为优势科,草本(90.91%)种子储量占绝对优势,灌木和乔木则很低,以荠菜(54.55%)为优势种.明挖为主弃渣边坡较洞挖为主弃渣边坡的土壤种子库储量大,随时间推移储量在下降,应尽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渣场恢复.  相似文献   

6.
选用紫茎泽兰茎和叶为模板制备了C/TiO_2复合材料,采用X线衍射(XRD)、N2等温吸附-脱附、电子扫描电镜(SEM)、电子透射电镜(TEM)和电子能谱等技术,对产物进行表征和分析;并研究了不同煅烧时间、煅烧温度条件下以紫茎泽兰为模板制备的C/TiO_2复合材料对苯酚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紫茎泽兰叶和茎为模板的C/TiO_2材料,成功保留了紫茎泽兰叶和茎的气孔,叶脉、茎维管束和孔道结构.煅烧时间为4 h、煅烧温度为1 000℃时,以紫茎泽兰叶为模板制备的C/TiO_2复合材料对质量浓度为50×10-6苯酚吸附效果最佳,吸附率达到97.8%.  相似文献   

7.
银胶菊在不同入侵生境中的繁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银胶菊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 在耕地、草地、疏林及公路旁 4个入侵生境中的种群密度、花序数量特征、种子产量、种子千粒质量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生境中银胶菊的密度、头状花序数、结实率、种子产量和种子千粒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密度变化范围为 (10±2)~(80±24) 株/m2; 头状花序变异范围为 (2 618±843)~(14 539±3 296) 个/m2; 平均结实率为 (43.8±5.6)%~(82.5±2.2)%; 平均种子产量的变异范围为 (10 308±1 036)~(60 361±14 661) 粒/m2; 种子千粒质量为(0.34±0.06)~(0.46±0.01) g。其中, 生于公路旁生境的种群, 密度最大, 但结实率和种子千粒质量最小; 生于耕地和疏林下的种群, 密度较小, 但结实率和种子千粒质量却最大。根据繁殖特征, 探讨了银胶菊在不同生境中的入侵能力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祝元春  程伟 《科技信息》2011,(34):442-444
本文以相邻格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绘制年龄结构图、静态生命表以及存活曲线,分析秦岭铁杉林种群更新过程。结果表明:(1)铁杉主要是靠种子繁殖后代,其种群天然更新是借助风力传播,铁杉种子在不同群落中的萌发率均存在显著差别,且幼苗受群落类型、林窗面积、在林窗中所处位置、光照强度及水分的影响。(2)铁杉林种群以种内竞争为主。竞争强度随胸径增大而逐渐减小。(3)铁杉林的乔木组成通常以铁杉为优势,铁杉林的结构复杂,乔木层通常有2~3个亚层。铁杉林下的灌木、地被植物,特别是厚密的苔藓层阻碍了铁杉林的天然更新。(4)铁杉林的种群在各年龄阶段分布格局中,Ⅰ、Ⅱ龄级的个体株数最多,随着龄级的增大,个体株数减小,即幼树较多,老树较少。(5)各种因素促使铁杉林的更新演替逐渐向衰退型演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 Ascherson)种群更新及濒危机制,研究其土壤种子库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生物影响因素。【方法】对广西合浦榕根山、防城港交东、防城港山心3个贝克喜盐草典型分布点进行调查取样,统计(或称量)样品种子、直立茎、雌花、果实数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结果】从水平方向分布来看,相同方向上不同距离处贝克喜盐草土壤种子库密度差异不显著,海草场潮沟、外海、海岸方向一侧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在榕根山和交东分别为271粒/m~2、180粒/m~2、52粒/m~2和52粒/m~2、23粒/m~2、16粒/m~2,差异显著,可见该海草种子水平空间分布格局受到落潮水流与落潮后流向潮沟的微水流的影响,受距离影响较弱;垂直方向上,上层(0~4cm)、中层(4~8cm)、下层(8~12cm)土壤底质中贝克喜盐草种子数量分别占总量的73.0%、20.8%和6.2%,上层土壤中种子数量显著高于中层和下层(P0.05),表明绝大部分的种子分布于土壤表层(0~8cm);贝克喜盐草海草场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其种群雌花密度、直立茎密度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2 9(P0.01)、0.845 1(P0.01),与果实密度、地上部分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呈多项式曲线关系。【结论】贝克喜盐草土壤种子库的水平空间分布受潮沟、入海河流等外界环境和地上植被的种群属性、种子自身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在表层底质中,且地上植被的种群属性是决定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研究对云南普洱21个思茅松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粗死木(CWD)、凋落物进行了调查,建立了思茅松生物量模型,估算了其生物量和碳储量,并分析了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普洱地区思茅松林活体生物量为82.63~197.89 thm-2(平均129.11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占97.86%~98.38%,灌草层为1.62%~2.14%.乔木层生物量的器官分配为茎(67.06%~78.45%)枝(9.75%~16.98%)根(10.14%~13.85%)叶(1.54%~2.10%).死地被层生物量为4.58~8.94 thm-2,其中凋落物占到了81.58%~96.91%,CWD仅占3.09%~18.42%.乔木层生物量和碳储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分别从12~13 a的101.76 thm-2 和52.06 thm-2增加到25 a的194.68 thm-2 和 97.03 thm-2.当地思茅松林的间伐活动严重影响生物量和碳储量,在间伐强度高的16~19龄的样地中,生物量(82.63 thm-2)甚至低于12~13龄的生物量(103.79 thm-2).  相似文献   

11.
对典型草原 1 2 0种植物种子的大小及其重量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如下 :1 2 0种植物分属于 2 9科 80属 .据 1 2组 2 0粒种子重量的平均值 ,黄蒿种子的重量最轻 ,为 0 .758± 0 .361 mg;芯芭种子最重 ,为 1 62 5.61 6± 80 6.4 34 mg.草原植物以小粒种子为主 ,50 m g以下的种子占总量的 66.67% ;从 1 0 0 0到 1 70 0 mg的种子仅占 1 .67% .植物生活型 (生长型 )与种子大小、重量和散布形式有关 ,在典型草原上 ,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 ,占总数的 77.50 % ;其次为一年生草本和二年生草本植物 ,分别占 8.33%和 6.67% .种子数量与种子重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而且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 .  相似文献   

12.
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叶斑真菌多样性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广西等12个地区的紫茎泽兰和其他8种植物叶片上共分离得到47个真菌菌株.根据菌落、菌丝以及孢子形态,结合18SrRNA基因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型和序列测定分析,47个菌株共分为了19个类群,系统发育关系与Aspergillusniger,Cladosporiumcladosporioides,Sporisoriumreilianum,Colleto-trichumlupini,Alternaria sp.,Sporobolomycesroseus,Dothideomycetesp.,Phoma sp.,Filobasidiumelegans,Aureobasid-iumpullulans,Rhodotorulaslooffiae,R.glutinis,Penicilliumdecumbens,Pestalotiopsismaculans,Cryptococcusaureus,Bimurianovae-zelandiae,Xylariaceae sp.类似.这些菌株中仅有5个对紫茎泽兰离体叶片表现致病性,在系统发育树上分别和Myrothecium sp.,C.lupini,Alternaria sp.,C.cladosporioides,Dothideomycete sp.聚类.有2个R.gluti-nis菌株对马铃薯和白菜有致病作用,但对紫茎泽兰没有致病力.  相似文献   

13.
江西崇义钟花樱种群年龄结构及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江西崇义钟花樱(Cerasus serasoidesvar.campannlata)种群的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和绘制存活曲线,得出钟花樱种群的年龄结构主要分布在第Ⅲ和第Ⅳ立木级,个体数量比重占65.1%,这对维持其种群优势有重要意义。幼老年种群株数严重偏少,种群整体呈衰退状态。钟花樱种群数量的存活曲线呈偏正态分布,表明钟花樱幼苗死亡率高,其生境或种子存活率受到限制。因此,建议适度干扰或开辟林窗以利于钟花樱的自然繁衍,并着力对钟花樱种子进行人工采集及繁育试验。  相似文献   

14.
濒危植物合柱金莲木伴生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濒危植物合柱金莲木(Sinia rhodoleuca)的伴生群落特征,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合柱金莲木的5个分布点:广西融水(P1)、广西金秀(P2)、广西德保(P3)、广东封开(P4)和广东连山(P5)进行调查,分析其伴生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及其种群年龄结构。【结果】在2000m2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153种,隶属58科113属,主要优势科为樟科、壳斗科、紫金牛科、茜草科等。合柱金莲木伴生群落种子植物包含12个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为主,热带成分占优势,温带成分所占比例较小。合柱金莲木伴生群落结构分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匮乏。与P1、P2、P3样地相比,P4、P5样地生境破坏较小,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高。除P5样地内的合柱金莲木种群为增长型外,其余样地的合柱金莲木种群均为衰退型。【结论】合柱金莲木伴生群落的组成种类丰富,科、属组成复杂,其区系特点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伴生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境破坏程度有关;合柱金莲木种群多呈衰退趋势,应对其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5.
黔中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进行种子萌发试验,对3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壤(I.封山育林、II.退耕还林2a、III.农耕)的土壤种子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菊科、禾本科居优势,各类型土壤中种子数量和物种数差异显著。平均种子密度I类型为1664粒/m2,II类型为8060粒/m2,III类型为6239粒/m2;土壤中的种子集中分布在表层0~5cm范围内,种子数量随土层深度逐渐降低,物种数亦呈减少的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种子库物种相似指数虽然较低,但仍表现出了一定的相关性,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及生态优势度指数均以II类型最大,III类型高于I。从种子生活型分析,I、II属于进展演替,其中,I处于较高演替阶段,III仍处于破坏之中,属于逆行演替。  相似文献   

16.
对厦门港沉积物中桡足类卵库对其浮游种群潜在补充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港桡足类卵库对其浮游种群潜在补充量呈不均匀分布,变化范围为5.3×103~9.7×104个无节幼体/m2,平均值为3.5×104个/m2.其水平分布呈明显的"一高两低"格局,即内港区高于外港区,中心区高于沿岸区.其垂直分布格局为:0~1cm层的潜在补充量最高,达到6.5×103个/m2;另一高峰区出现在4~7cm层,平均为5.4×103个/m2;其余各层较低,平均为2.3×103个/m2,并将桡足类卵库垂直分布划分为功能不同的4层:最表层(0~1cm层),次表层(1~5cm层),中层(5~8cm层),下层(8~10cm层及其下部各层).最后对形成这种分布格局的可能原因及沉积物中桡足类卵库对其浮游种群潜在补充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大安源4800m2样方共记录维管植物31科57属97种植物,其中乔木78种,灌木8种,草本植物5种,藤本植物6种;主要以壳斗科、杜鹃花科、杜英科、山茶科为主,栲属、杜鹃花属、杜英属为最重要的属;优势树种为甜槠(77.10)、马银花(26.70)、鹿角杜鹃(24.68)、薯豆(9.33)、赤楠(8.75),其中甜槠相对胸断面占64.93%;从种-面积曲线可知,大安源常绿阔叶林在取样面积大于4 400 m2后物种数量趋于稳定,拟合曲线公式为:y=21.836lnx-87.287(R2=0.990 2);大安源样地植物胸径小于5 cm的植株数占76.88%,落叶植物仅占12.38%.植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为南坡大于北坡,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随着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取样面积2000 m2时,生物多样性值趋于平稳.大安源甜槠常绿阔叶林是典型的东亚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8.
不同优势度马尾松的生物量及根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重庆酸雨区不同优势等级马尾松单木的生物量及根系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马尾松个体生物量中地上部分占90%以上,根系不足10%,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枝、根、皮、叶.不同优势等级马尾松林木的根系分布深度与幅度有很大区别.优势木垂直根系深度可达130 cm,水平根系集中在半径为3 m的范围内;而非优势木垂直根系一般不超过80 cm,水平根系集中在1.5 m为半径的范围内.不同径级根系在根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粗根、大根、中根、小根、细根,其中粗根和大根占总根量的90%以上.中、小、细根不足10%.通过根钻法调查酸化土壤中生长的马尾松林木细根的分布特征,发现在40 cm深度范围内有大量马尾松细根存在,并在表层土壤较为集中;细根量随距样木距离的加大而不断减少,一般在距样木2.0 m的位置减至最低.  相似文献   

19.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拥有长江中上游保存较为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区内有种子植物166科803属1 565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达139科550属1 023种;科、属组成的优势现象明显,含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23科,所含属、种数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56.36%和62.85%,含5种以上的19个优势属所含的种数占总种数的15.74%,这些科、属在该区系组成中占明显的主导地位;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热带成分优势明显,体现了由热带性质向温带性质的过渡性特征.缙云山在种子植物物种数量及分布区类型上都较为丰富,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并就该保护区植物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群落学研究方法,对湖北鹤峰县木林子自然保护区樱花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调查的2 500 m2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213种,隶属于87科169属;种-多度格局及Raunkiaer频度结果分析显示,该群落物种分布不均匀且植被存在分化和演化的趋势,Raunkiaer频度定律表现为ABCDE。2群落植物区系属的分布类型可分为13种,以温带性质居多占54.86%,热带成分占42.36%,中国特有分布占2.78%,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3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高度在3~7 m集中了乔木层的多数物种,说明整个群落的高度不高;此外,群落郁闭度不高,草本层有较多的阳性杂草。4重要值分析表明野生早樱、尾叶樱和盐肤木为该群落乔木层的优势种群,其重要值分别为12.657%、10.570%和9.577%;灌木层的优势树种为马银花、水马桑和阔叶箬竹,他们的重要值分别为7.890%、7.465%和6.805%。5立木级分析表明,野生早樱、尾叶樱、柳杉、华桑等为衰退种群,而短柄枹、构树、山胡椒等为增长种群。该地区的樱花群落是一种不稳定的森林群落,加大樱花资源的引种开发是保护该类植物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