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单晶硅电池制备两块实验组件A和B,在高温高湿高偏压的条件下进行电势诱导衰减实验。电致发光(EL)缺陷图显示,随着测试进行,两块组件都出现了微裂、断栅等电池缺陷;伏安(IV)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电势诱导衰减测试192 h后,实验组件A和B最大功率衰减分别为19.34%和11.02%,表明实验组件在高温高湿高偏压的环境下产生漏电流,导致Na+由玻璃向电池迁移,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这也是实验组件性能发生衰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杨萍 《科技资讯》2014,12(21):82-82
论述了光伏组件中电池片隐裂带来的危害,并利用电致发光技术(EL检测)结合模拟实验,对于在组件生产过程中有关产生电池片隐裂的几个影响因素分别进行验证,同时提出改善措施,降低隐裂发生率,提高组件产品合格率.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光伏技术作为可持续利用的新能源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实验设计测试了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及输出功率特性.实验测试得到了光伏组件串联与并联的伏安特性和输出功率与单片光伏组件的性能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根据输出电压、电流及功率需要对太阳能光伏组件进行组合.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单位产能所需的电池面积和降低光伏系统发电成本,采用低倍聚光器将太阳光汇聚在光伏电池上,对太阳电池进行低倍聚光.设计双V型槽式低倍聚光光伏系统,利用太阳跟踪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了在不同聚光条件下,常规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最大功率等电池特性参数,利用在电池组件下加装散热器来解决聚光后组件温度升高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双V型低倍聚光后,电池功率提高了27%,短路电流提高了25%,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变化不大,电池表面温度升高到44.8℃.利用双V型槽式低倍聚光光伏系统,增大了电池组件发电功率,为使用简单可靠的聚光器降低光伏系统发电成本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具体分析二极管在太阳电池、光伏组件和光伏阵列的作用。利用Matlab中Simulink 仿真工具,根据太阳电池的仿真模型,建立光伏组件和阵列的仿真模型,分析计算二极管在太阳电池、组件及阵列中的作用,仿真分析计算具有不同导通电压的二极管对光伏组件和阵列输出功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正确选择二极管的导通电压对提高光伏组件和阵列输出功率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光伏发电技术的商业应用,针对城市住宅小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屋顶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方案.对屋顶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布置和分组串接技术、光伏系统外置设备的防雷保护技术、并网逆变器控制保护技术以及光伏系统负荷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浙江省慈溪市天和家园住宅小区屋顶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具体介绍了该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及做法.实践表明,这些方法与措施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7.
光伏电池通常是在复杂光照、温度和不同串并结构下工作,根据理论模型计算的输出特性曲线难以准确反映光伏电池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电容、实时可控负载的光伏电池测试方法,建立了变步长负载变化的光伏电池输出特性曲线测试平台.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实际测试,拟合出了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曲线,解决了理论曲线与实际曲线不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灰尘效应减小光伏组件光通量,降低光伏组件工作效率.对一款自行设计的外置机械式光伏组件除尘装置样机进行了除尘效果的测试.以光伏组件闭路电流ISC为参考量,定义了除尘效率ηDE.选择了重庆当地普通建筑用河沙、地表红壤粉末和建筑物顶部浮尘3种材料为样本,进行了除尘效果对比测试.单次除尘作业时间3.2min,功耗60W.测试发现河沙样本除尘效果最好,一次除尘率和二次除尘率分别达到78%,90%,浮尘样本除尘效果最差,分别是51%,79%.测试分析表明该除尘装置具有有效去除光伏组件表面灰尘、克服灰尘效应的功能,最佳作业次数为3次.  相似文献   

9.
以光伏板红外成像缺陷检测技术为对象,综述了近十年以来光伏板红外成像技术、光伏板故障类型和故障成因以及光伏红外图像处理算法新的研究成果,并对光伏板故障检测技术面临的挑战、光伏红外成像缺陷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建议.为相关研究者了解光伏红外成像故障检测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B题关于太阳能发电装置的电池组件选配问题,建立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建立光伏电池的优选模型对电池进行优选,减少了可选的电池数量,简化了模型的计算复杂度.从而有效地计算出三个问题中的发电总量和收益率.  相似文献   

11.
相变控温光伏电池组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低温石蜡和聚乙二醇作为相变控温材料与光伏电池结合制备相变控温光伏组件(PV/PCM).实验研究了两种相变材料、聚乙二醇用量以及相变导热结构对组件的控温效果;实验室与现场测试了PV/PCM组件的温度-光辐射-功率曲线.研究表明,聚乙二醇作为相变控温材料效果更佳;增加相变材料用量,控温时间延长,但两者间并非线性关系;采用钢丝束能有效加强传热效果.聚乙二醇PV/PCM组件的最大冷却度达30℃,冷却时间可达6h,组件的开路电压提高6%,功率提高10%.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研究新型光伏器件的实际性能及影响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关键性因素,设计并建成一座多种光伏设备组合交叉安装的50 k Wp并网光伏实验电站。根据电站实际运行数据,对比了不同气象条件下光伏阵列选用不同类型组件、智能优化器以及不同容量逆变器的发电状况,分析了辐射量变化对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类型光伏组件中双面电池输出特性表现最佳,其发电量高于其他类型组件;对于无阴影遮挡的光伏发电系统,智能优化器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采用较小容量逆变器可减少太阳能电池组串模块间的差异性带来的影响,增大光伏阵列总发电量;受太阳辐照度变化影响各类型光伏组件实际输出最为稳定的是多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和双面电池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应用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全球光伏市场的现状和产能扩张计划,分析了光伏技术的现状,介绍了全球五大光伏电池和组件生产企业,重点分析了多晶硅产业现状并介绍了全球五大多晶硅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太阳能发电装置的电池组件选配问题,建立了双目标规划模型,并进行了求解.有效地设计出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最优铺设方案,并给出了光伏电池逆转换器配置办法,提出了一种比较经济的太阳能小屋设计办法.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利用率,以蓝斑、磨损、缺角等局部缺陷类型的光伏组件为研究对象,对有缺陷的太阳能电池表面利用图像增强、中值滤波、改进的Canny边缘检测等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模拟仿真及实验.通过Canny算子检测得到其表面缺陷,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边缘检测算法相对于传统算法具有较好的抗噪性能和检测精度.根据实验测量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热光伏技术是将太阳光辐射出的能量,通过热光伏电池直接转换成电能的技术.由于它可广泛使用热源和具有较高能量输出密度等优点,因此在未来的光伏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首先介绍了热光伏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重点评述了Si热光伏电池、Ge热光伏电池、Ⅲ-Ⅴ族化合物热光伏电池、量子阱热光伏电池和中间带热光伏电池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目前热光伏电池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研究设计绿色环保的太阳能小屋,绘制了山西省典型四个方向总辐射强度散点图,结合三大类光伏电池的特点,确定了房屋不同侧面应采用的电池类型。以光伏组件与逆变器组合的单位费用发电量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排序光伏组合性价比的单目标优化模型,采用Lingo编程求解得出排序情况。根据二维排样算法,结合铺设条件,对组件组合进行下料。房屋顶部采用光伏电池组件整体架空的方式,以光照总辐射强度最大为目标,采用逐步细化搜索算法确定顶部的斜面倾角。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光伏电池组建的物理特性等效电路及数学模型,基于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了光伏电池组件的仿真模型,模型的基本参数按照Solarex MSX60 60W产品参数设置,其他参数根据基本参数及数学模型计算得出。该模型可以实现在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下60W光伏组件的输出U-I特性,并且可以灵活地推广到其他功率等级的电池组件及其串并联特性的模拟。根据光伏电池的输出U-I特性,可以分析得到组件的U-P特性曲线为单峰曲线,故光伏电池存在最大功率工作点(MPP)。在此Simulink模型基础上研究了光伏组件最大功率追踪方法(MPPT)。在众多最大功率追踪方法中,电导增量法有着比较优秀的控制效果,因此本文着重讨论了电导增量法,对比分析了电导增量法及其两种改进方法(两种步长电导增量法和梯度变步长电导增量法)的最大功率追踪控制效果,这两种改进方法均对普通电导增量法中控制步长固定的不足做了修改。按照一天中光照强度变化的近似规律设置环境条件,仿真模拟光伏电池组件的MPPT控制,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模型准确性以及改进后的梯度变步长最大功率控制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设计绿色环保的太阳能小屋,绘制了山西省典型四个方向总辐射强度散点图,结合三大类光伏电池的特点,确定了房屋不同侧面应采用的电池类型。以光伏组件与逆变器组合的单位费用发电量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排序光伏组合性价比的单目标优化模型,采用Lingo编程求解得出排序情况。根据二维排样算法,结合铺设条件,对组件组合进行下料。房屋顶部采用光伏电池组件整体架空的方式,以光照总辐射强度最大为目标,采用逐步细化搜索算法确定顶部的斜面倾角。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光伏组件在户外运行过程中产生蜗牛纹缺陷的机理,系统分析了失效组件的电性能衰减变化、蜗牛纹的微观形貌、银栅线和EVA胶膜的成分变化.结果表明,户外湿热环境以及组件制备工艺是造成蜗牛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改善组件工艺和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技术组件能够有效避免蜗牛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