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注水油田套管损坏区套管损坏预测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对套管损坏区浸水域的形状和大小提出一种估算方法,同时根据地应力情况,对穿过浸水域的套管所承受的岩层位移性截荷进行了分析,以该区套管损环历史和岩层位移性载荷发展的对应关系为依据,结合开发计划,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区可能发生套管损坏的井数,实际使用效果表明,以这种理论和油田大量开发动态基础所建立起来的预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对防止套管损坏工作有?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页岩储层有效注水方式,采用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露头分别制作长度近100cm、直径近10cm长岩心12个,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长岩心连续注水、脉冲注水、不稳定注水、周期注水、水平井注水吞吐及常规井注水吞吐的采出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采出程度下,连续驱替含水率最高,间注间采的周期注水方式含水率最低;最终采出程度间注间采的周期注水方式最高,为35.24%,连续注水最低,为28.35%。在相同轮次下,注入压力越高,注水吞吐采出程度越高,最高值为5.08%;在一定吞吐压力下,第一轮次采出程度最高,随着轮次增加,单轮次采出程度大幅下降,第三轮次降幅可达82.61%;水平井注水吞吐效果优于常规井注水吞吐。较高的注水压力,有利于获得较高的采出程度;压力变化幅度大有利于启动微小孔隙中的原油,提高原油采收率。注水吞吐由于缺乏能量连续补充,采出程度比周期注水低约30%。  相似文献   

3.
油田水结垢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油田水结垢是油田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概况,分析了结垢类型及成垢原因,讨论了油田水质和水垢的分析方法,结垢趋势预测的原理以及对防垢剂评价的有关问题,简述了结垢预测研究的发展和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吉林油田红岗采油厂造成注水生产系统设备腐蚀的原因,研究了各主要腐蚀因素对注水系统和井下机具的腐蚀作用。本文通过对红岗油田注入水水质、油田伴生气和溶解性气体、微生物生长情况及腐蚀垢样成分的分析,确定了造成注水系统腐蚀的主要原因为硫酸盐还原菌长期滋生造成的微生物诱导腐蚀。通过对多种杀菌药剂按绝迹稀释法严格筛选及现场应用证明: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的杀菌剂TS-780不仅具有良好有杀菌性能,同时表现出良好的缓蚀效果,杀菌剂TS-780能有效地解决红岗油田注水系统长期存在的细菌腐蚀问题。  相似文献   

5.
结合油田现场供电、供水、注水工艺和设备管理要求,介绍了一种油田自动化注水泵站用经济型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连续运行表明,经济型集散控制系统突破了原复杂控制系统的局限,满足现场控制和监视要求,可以推广应用中小型集散控制系统中,为油田注水泵站设备和技术改造,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大型注水系统注水站合理排量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注水管网系统结构复杂,涉及的井点、管网节点多,且压力、流量互相耦合,注水站排量合理分配难度大。以流体力学基本理论为基础,利用“压力谷”的性质,根据注水管网特性,建立了注水管网的基本模型,并在满足注水量和管路阻力损失最小的前提下,给出了一种确定大型注水系统注水站设计排量和运行排量的方法。实例计算表明,利用该方法调节大型注水系统注水站排量,可以使注水站和管网同时达到最优运行状态,并且能够科学地计算注水站的设计排量。该研究为大型注水系统的合理设计和优化运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油田注水井油层堵塞原因很复杂,和注水中的微生物,悬浮物有关,杀菌解堵试验处理后,井底水杀菌效率达100%,H_2S和油类全部去除,悬浮物去除63%,施工后连续注水一个月,地层水中各种菌数量仍比施工前少,硫酸盐还原细菌仍减少100%,H_2S减少63.34%,悬浮物减少67.53%,油类减少60.36%。施工后连续注水二个月,硫酸盐还原细菌还减少40%,H_2S减少33%,悬浮物减少42%,油类减少30.88%,注水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周期注水数值模拟研究—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前苏联二层系统周期注水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在周期注水过程中高低渗透层之间的压力差及相应的液体交渗流动,建立了新的二层系统周期注水数学模型,应用油田的实示数据和井网,对周期注水进行数值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POTOP模型的结构进行对比,说明利用本项研究所建立的新的数学模型也可以进行周期注水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解决注水泵站在试运行中发生断轴,扭轴等重大事故,以及设备安装就位后振动较大等现象为出发点,认为转子找中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详细论述了转子找中的调试过程,分析解决了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找到了该泵站的热升高偏差,最终实现了注水泵站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0.
提高注水效果是很多高含水油田巫待解决的问题。生长、代谢在水中的微生物通过降低水的pH值、生物酸的生成等使水的酸性琢强,并增强注水效果。微生物产生的生物聚合物,可增加水相粘度,从而提高波及系数和降低水油比。生长繁殖的菌体和代谢物与重金属形成的沉淀物也形成物理堵塞,起调剖作用,可进行选择性封堵以改变水的流向。细菌进入水驱油层并在油层孔陈的孔喉处产生聚合物,时含水层的孔陈进行有效的封堵,还有助于减少注水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数量化理论,给出了如何建立煤层注水效果的预测数学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预测.实例表明,根据本矿已知煤层注水工程的各种信息,采用数量化理论.建立的计算机预测煤层注水效果的方法,不仅可以确切地判定所给定的注水组合参数是否最优,同时还揭露了注水参数与水分增值的内在关系,为调控参数提供了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以西山矿务忆官地矿32303工作面高压注水为例,实测了高压注水时,注水压力,注水量与时间的变化规律及煤体的湿润情况与防水效果,论述了煤体高压注水及防尘机理。  相似文献   

13.
油田注水系统地面管网腐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注水系统的注入水质将造成地面管网腐蚀,降低注水管道的承压能力、使用寿命和安全运行可靠性.对大庆油田采油一厂注水系统地面管网腐蚀状况进行调查,通过现场和室内实验及测试分析,确定了介质腐蚀速度的影响因素.随溶解氧含量、氯离子浓度和硫酸盐还原菌数量增加,介质腐蚀速度增强;主要以氧腐蚀为主,微生物腐蚀为辅,并发生了以氢去极化为主的二氧化碳腐蚀.  相似文献   

14.
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点测压参流装置分析研究了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的性质,证实了该调剖剂有近井增注,远井调剖的作用,提出了用调剖指数、增注指数和增调比数等物理量度量增注和调剖效果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调剖剂作用的影响规律,说明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有增注和调剖作用外,还具有耐温、耐盐等优点通过优化试验,给出了以调剖为主,增注为主和增调结合的三种调剖剂配方,并通过平板模型试验证实了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  相似文献   

15.
极端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极端微生物通常分为五个类群:嗜热微生物、嗜冷微生物、嗜酸微生物、嗜碱微生物、嗜盐微生物.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为了适应生存,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结构和生理机能,以适应环境.因此,研究适应机理并利用其特殊生理机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极端微生物能产生多种极端酶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极端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阚宝春 《科技资讯》2006,(7):234-234
本文从我厂注水系统实际出发,在对我厂注水系统的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厂注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注水系统能耗进行了分析,并应用节能技术,降低注水系统能耗。对油田降低能源消耗,节约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江苏油田马八断块,日注污水150m3/d,由于污水普遍存在结垢、腐蚀等问题,注水密封盘根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渗漏故障。为保证油田科学开发,保持合理的注采比,注水泵必须保证24 h不间断注水。  相似文献   

18.
丁东升 《应用科技》2004,31(7):64-65,68
依据微生物吞吐技术机理,结合微生物吞吐技术现场试验及效果,探讨了微生物吞吐技术在外围油田的应用,利用微生物吞吐技术,不仅可以解除堵塞,改善原油性质,还能达到提高原油产量的目的,总结了微生物吞吐技术的适应井况,阐述了微生物吞吐技术在外围油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葡北地区已进入高含水采油阶段,综合调整挖潜是保证油田稳油控水的关键,井网加密调整,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合理的注水结构调整,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延长高产稳产期,配套的产液结构调整,使薄差油层开发状况得到改善。注水井采用多种增注措施压裂、酸化、调剖、纳米、表面活性剂解堵,同时油井实施压裂、补孔、换泵、堵水、拔堵、微生物吞吐技术,从而提高油层动用程度,达到储采结构进一步调整,逐步探索提高油井采油速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牛20高压低渗透低饱和岩性油藏开发过程进行较系统的分析,初步总结出低渗透油藏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开发的基本作法:油层压裂改造;依据地层裂缝方向布署注采井网;适时选择注水时机,及时补充地层能量;采用高压注水,水质精细过滤,密闭输送工艺配套,注水量保持长期稳定。并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