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报道了湘西地区棘腹蛙(R.bouLengeri G.)幼蛙人工试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各龄幼蛙的日食量平均为体重的3.07%,饵料系数随着年龄增加而加大,平均为3.66;试验中幼蛙的年龄与饲养密度对其体重的增长及成活率的影响明显;不同饲养密度的幼蛙成活率为77.50%~100%;刚变态的幼蛙体长平均为1.98厘米,体重平均为0.95克;经过两周年饲养,体重平均为20.50克,体长平均为5.81厘米,体长与体重的增长曲线呈“S”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在宁波平原地区的人工繁殖和养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其中包括人工授精和人工孵化:蝌蚪、幼蛙和成蛙的养殖等。对于卵巢发育程度良好的雌蛙.可以100%地催产成功,平均孵化率达74以上.孵化条件合适时可以达到90%以上。日龄蝌蚪的成活率达90%以上,80~90d即可变态成幼蛙。幼蛙经过6个月的饲养平均个体重达100g以上,鲜活饵料的料肉比为乙4.1:1。  相似文献   

3.
研究棘腹蛙在渝西地区的人工饲养及繁殖情况,通过对成蛙两年的饲养繁殖观察,发现其生长良好,能安全度夏和越冬;采用自然受精繁殖,获得棘腹蛙卵2 870粒(受精卵1 925粒,平均受精率为67.1%),孵化出蝌蚪1 700尾(孵化时间为12天左右,平均孵化率为88.3%),培育出变态幼蛙230只,越冬前未变态蝌蚪530尾(蝌蚪期为90天左右,平均变态率为39.6%,平均成活率为39.2%).结果表明,在海拔低、气温高的渝西地区进行棘腹蛙人工饲养和繁殖是切实可行的.该研究对棘腹蛙的规模化养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棘腹蛙水系数动态与成体能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腹蛙的水系数与其发育期密切相关,在卵期水系数最低,随着其产出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孵化前水系数平均值仅为58.91%,蝌蚪期水系数变化大,由刚孵化时的接近卵的水系数值,随着蝌蚪的长大而增加,体重在O.1g左右时达最大值94.35%。然而随着进一步的发育而降低至四肢全长出时降为88.4%,水系数在变态期为88.6%。完成变态后不久的幼蛙的水系数87.85%,平均体重2.149的一龄幼蛙的水系数为84%,二龄幼蛙的水系数83.74%,成蛙的水系数在80%左右。能量分布与动物的生理生态、形态等密切相关。棘腹蛙的能量分布从躯体结构来看,头部占10%(♀34.91%,♂31.07%),前肢占12%,后肢接近50%。  相似文献   

5.
从自然环境中获得棘腹蛙蝌蚪两批共783只,在人工饲养室中,分成8组,用不同饵料饲养74天。发现不同龄期生长速度不同,甲状腺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饵料系数则因投饵种类不同而有差别,平均饵料系数为2.79。  相似文献   

6.
从自然环境中获得棘腹蛙蝌蚪两批共783只,在人工饲养室中,分成8组,用不同饵料饲养74天。发现不同龄期生长速度不同,甲状腺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饵料系数则因投饵种类不同而有差别,平均饵料系数为2.79。  相似文献   

7.
合征姬蛙蝌蚪栖息地和人工饲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的综合方法,对陕西省洋县北部合征姬蛙繁殖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合征姬蛙产卵、蝌蚪水中生活时期多与稻田相关,稻田是蛙类的最佳栖息地;蛙类从卵到幼蛙成活率约3%;合征姬蛙产卵期较长;影响繁殖成活率因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水源>挖沙>农药>捞鱼>水质>天敌。人工饲养蛙卵,放归田间,实验数据支持这一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实验用泽陆蛙蝌蚪为模型动物检验食物水平充足的环境中密度对其生长、变态和存活率的影响.密度水平设置为30只/L、60只/L和120只/L.研究发现,蝌蚪的体长、尾长和体重的增长速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高密度显著降低早期的存活率,但随后的存活率不受影响;高密度显著降低蝌蚪的变态率,表明高密度抑制了蝌蚪的发育从而延长变态时间;变态体重不受密度影响.该研究推测高密度环境降低蝌蚪生长速率是导致其变态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变态体重不受密度影响可能是实验动物在水体稳定且食物充足的生境中对高密度导致的变态延迟代价的一种补偿;泽陆蛙蝌蚪生长发育的适宜密度环境可能需低于30只/L.  相似文献   

9.
2010年8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市郊稻田采集到一批蝌蚪,其中姬蛙科的蝌蚪经鉴定为粗皮姬蛙,粗皮姬蛙是一种广布于东南亚的物种。对处于36期发育时期的粗皮姬蛙蝌蚪进行了观察、测量和描述,并与文献报道的我国重庆南川、台湾、福建德化以及泰国的蝌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海南的粗皮姬蛙蝌蚪的形态特点是体高大于体宽,尾长为体长的1.7倍;口盘位于吻端部,开口指向身体前部。口唇及周围无边缘乳突和副突;生活时背部和尾基部底色淡黄色或淡黄绿色。比较发现,采自海南省海口市市郊的粗皮姬蛙蝌蚪与泰国的粗皮姬蛙蝌蚪在体型和体色等方面比较相似,而与我国重庆南川、福建德化、台湾的粗皮姬蛙蝌蚪有一定差异。这是首次对粗皮姬蛙蝌蚪描述和测量,为姬蛙属蝌蚪的综合修订和物种分化研究等提供了基本信息;并提示有必要进一步从形态量度和口咽腔内部结构方面对粗皮姬蛙不同分布种群进行研究,揭示这一广布种的形态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10.
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2.5,12.5,62.5μmol.L-1)对黑斑蛙(Rara nigromaculata)外周血细胞DNA的链断裂损伤效应,并观察了重铬酸钾对黑斑蛙胚胎和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2.5和62.5μmol.L-1的重铬酸钾具有明显的DNA链断裂损伤诱导效应,染毒15 d的DNA损伤率分别为85%和98%.在测试浓度范围内,重铬酸钾对黑斑蛙胚胎发育的影响不明显;低浓度<(12.5μmol.L-1)重铬酸钾对黑斑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明显,高浓度(62.5μmol.L-1)重铬酸钾对黑斑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棘腹蛙系统解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棘腹蛙(Rana boulengeri)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生殖及神经系统解剖观察的初步结果,并绘图作了较详细的说明,此外,对各器管系统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棘腹蛙皮肤的重量约占其体重的10%;大多数雄性器官的重量与体重的比率比雌性器官与其体重的比率略大。  相似文献   

12.
在水温21~23℃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牛奶对东北林蛙蝌蚪生长发育及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牛奶影响蝌蚪生长发育及变态;添加牛奶的3组(T_2,T_3,T_4)蝌蚪的活体质量及相对生长自23日龄起较空白组逐渐显出优势;T_2组蝌蚪成活率及变态率最高,T_4组最低;各试验组之间的变态幼蛙初始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牛奶添加量的增加,变态幼蛙初始质量增加,但变态开始日龄延后及历时延长;蝌蚪最大活体质量、开始变态日龄、变态期历时及变态幼蛙初始质量与牛奶添加量呈正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8,0.968,1.000,0.987;变态率与牛奶添加量呈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724;适宜的牛奶添加量为每100只蝌蚪0.5~1.0 m L.  相似文献   

13.
运用体视学方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技术,分析了不同浓度噻嗪酮溶液对黑斑蛙胚胎发育和蝌蚪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外周血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500 mg.L-1和2 000 mg.L-1的扑虱灵(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溶液对黑斑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能诱导黑斑蛙外周血细胞DNA出现链断裂损伤.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比例林蛙卵替代基础日粮饲喂雌性ICR幼鼠探究其对雌性幼鼠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林蛙卵可促进ICR幼鼠生长发育,饲喂林蛙卵替代30%基础日粮组小鼠生长较快,其小鼠体质量、体长高于其他组.研究结果可为林蛙卵营养价值评定及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11—2014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选取3条长10 km的道路样带,分析水体类型、水体面积、水深、距道路距离、相对潮湿度和干扰因素等6个生境因子对中国林蛙产卵量及卵损失率的影响.结果显示:3条样带共调查到479个水体,记录1 451个卵;每个水体样本平均卵数量为(3.02±0.322)个;卵总损失数量为898个,每个水体平均损失数量为(1.87±0.27)个,总损失率为58.44%.研究表明:仅水深(P0.05)显著影响中国林蛙产卵数量;中国林蛙在道路两侧产卵对繁殖地水深60 cm具有一定选择性;相对潮湿度(P0.05)显著影响中国林蛙产卵损失率;相对潮湿度中半干旱类型对卵损失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一种对成蛙给药的新方式。方法采用90日龄虎纹蛙(Ranarugulosa)成蛙为实验动物,人工灌胃添加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菌剂的饲料,实验分组为1个空白对照组和5个剂量组,其剂量分别为1000、2150、4640、10000和21500mg/kg,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有5只成蛙,通过计算农药的LD,。及14d的体质量增加,评价采用灌胃给药开展成蛙急性毒性实验的可行性。结果人工灌胃饲料可使虎纹蛙获得营养支持,使其体质量增加;通过强饲添加不同剂量的Bt菌剂饲料,可以引起成蛙不同的毒性反应及不同的死亡率,且死亡率随Bt剂量增加而增大。Bt菌剂的LD,。为6691mg/kg,95%的置信区间为(5564,8329)mg/kg。结论对成蛙可以采用灌胃方式给药或者补给营养,以进行成蛙相关的毒性实验。  相似文献   

17.
虎纹蛙(Rana tigerina rugulosa)的食性与繁殖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报道虎纹蛙(RanatigerinarugulosaWiegmann)的生态习性特点.该蛙性凶猛,蝌蚪以活的小动物为主食,也会互相残杀,成体则喜吃昆虫和蟛蜞;繁殖期为4~8月,高峰期为4月下旬~5月中旬;属于一年多次产卵类型;卵群形态为小片状,沿着水域的岸边分布;个体发育迅速,春末夏初产卵发育而成的雄蛙,在当年冬眠之前可达性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