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这些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为国家构建产业创新体系的战略举措越来越多地被付诸实践。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理论基础:战略联盟的产业拓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企业联盟在产业层面的拓展。因此,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联  相似文献   

2.
由我院牵头组建的三个技术创新联盟"海洋监测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煤矿安全光纤传感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山东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近日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等六单位批准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对技术创新及其主体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技术创新的产权或主体属性,提出了确定技术创新主体的基础是产权和基本经济制度,并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形式,以及产业技术联盟的市场风险机制,分析得出影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成效的因素。在我国目前创新能力不强的情况下,技术创新联盟的创建应该采取政府主导,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大学共同参与的形式,为整合社会技术创新资源和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正>1月31日,江苏省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泰州市成立,该联盟涵盖58家全国知名动力电池企业、科研机构。这是我国成立的第一家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也是我市获准挂牌成立的第一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技》2010,(9):22-23
近日,通过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管理中心及创新园19家企业的共同努力,山东省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济南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成立。省科技厅厅长翟鲁宁在成立仪式上强调,推进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加快山东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由企业、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形成的要素资源优势互补的创新组织。通过学习澳大利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税收优惠政策的经验,结合我国现状,总结制定相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税收优惠政策的启示,为科技创新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家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战略的实施,各地逐渐涌现出许多各种类型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盟的出现对各地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结合产业联盟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分析,深入探讨了如何进一步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来推动各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指出要大力推动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建设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使之成为推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迅猛。为了充分调动联盟成员的积极性,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不断发展,有必要对联盟实施绩效评价,构建指标体系。Delphi法和AHP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应用较广且比较成熟,两者结合所组成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客观性和全面性,有利于对联盟绩效做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一、宁波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现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基于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发展需要,由政府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产业内企业群等共同组成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联合的深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是对产学研联合的模式和机制进一步深化的探索,首先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实践,然后借鉴交易成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等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产学研各方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创新科技》2014,(21):61-61
近日,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启动会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食用菌项目推进会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政府机构和食用菌行业有关的高校院所、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利益为纽带,以融合、凝聚产业链中各种创新资源、加快产业技术进步为目标的新型科技创新平台。2010年以来,云南省科技厅围绕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推动组建了一批联盟,其中在高原特色农业领域共培育组建了27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5个联盟被列为省级试点,联盟成员单位共达300余家。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在上海,作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重要内容之一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在联盟构建过程中,依托单位或理事长单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部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解决联盟内企业面l临的产业共性问题;部分联盟建立了具有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了自主知识产权在产业中的发展与...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技》2010,(7):20-20
近日,成都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在成都市新津县举行,事丰医疗、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迈克科技、普什医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奥泰医疗等22家成员单位签订了联盟章程和联盟协议,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药监局、成都市经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将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以企业发展需求和各方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围绕重点新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有效推动成都市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把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成为聚集科技资源的有力抓手,突破关键技术的有效平台和对接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结合新模式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2007年6月10日,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召开会议,正式启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在讲话中指出,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产业技术创新战  相似文献   

15.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为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和牵引者,核心作用不容忽视。安徽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几年发展迅速,联盟的内部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发展的规模效应初步凸显,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文章提出有序构建联盟发展的政策环境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推动完善联盟各项组织运行机制、健全联盟绩效考评和奖惩制度、加快完善联盟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从而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属于安徽的若干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6.
《创新科技》2012,(12):33
11月30日,以“引领燕麦产业发展、推动燕麦技术创新”为主题的内蒙古燕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内蒙古燕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在燕麦界企业家、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由内蒙古塞宝燕麦食品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乌兰察布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11家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组成。  相似文献   

17.
运用博弈论相关知识,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双方的信任合作进行了一次性博弈和无限次重复博弈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政府这个外在环境因素,阐述了政府的介入对于企业和高校双方信任博弈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一次性博弈中,企业和高校都会选择“不信任”的帕累托低效均衡解;无限次重复博弈,企业和高校都会选择“信任”的帕累托最优均衡解,双方均走出了一次性博弈时的困境;而政府的介入,对于联盟成员具有非常显著的约束力,会影响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针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由于缺乏信任导致的联盟效率低、失败率高、稳定性不足等诸多问题,健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的信任机制对整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高效运转至关重要.应当从法律基础建设、信用评价体系构建、政府介入等方面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信任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产业联盟:技术创新新思维 产业联盟,是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之间,为达到特定战略目标,而自发建立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对稳定的网络型组织.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联盟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19.
《今日科技》2010,(5):21-21
为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近日苏、浙、沪三地联合成立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长三角地区11家行业龙头企业、8所高等院校、6家科研院所以及2家行业学会组成,并吸引了11名两院院士带头指导联盟的技术创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华东科技》2012,(10):34-39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形成动因有两类:一类是产业发展面临威胁,威胁来自全球化或其它技术的竞争;另一类是产业发展存在重大发展机遇,机遇来自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