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溶胶—凝胶法制备SnO2气敏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SnCl2.2H2O及乙醇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nO2纳米薄膜,探讨了制膜的工艺条件用XRD,SEM,TEM,AES以及XPS等研究了所得薄膜的结构性质,同时考察了薄的晶相结构、晶粒尺寸,表面形貌以及薄膜中元素的化学状态与热处理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TEOS-EtOH-H2O-HCl体系原料,应用低温合成技术,成功地在玻璃基底上制备了完整透明的SiO2薄膜。对合成材料进行了差热—失重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透射光谱分析及理化检验。结果表明,无序SiO4四面体网络已经形成,薄膜的固体物理状态可控制为晶态、非晶态,并赋予基底优良的理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InCl3·4H2O和SnCl4·5H2O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和旋转涂膜工艺,在玻璃基片上制备掺锡氧化铟透明导电薄膜(ITO).用紫外-可见透射光谱和四探针技术,研究了不同掺Sn量、不同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对薄膜光学和电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掺Sn量11%,热处理温度480℃,热处理时间6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ITO薄膜可见光透过率达82%以上,薄膜的方块阻为390Ω/□.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ZnO薄膜, 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 晶粒尺寸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与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薄膜表面形貌的结果相符; UV\|Vis吸收谱线表明, 在ZnO带边吸收的位置出现较强的吸收, 并得到600 ℃退火处理的薄膜禁带宽度为3.23 eV; 室温光致发光谱表明, 所有薄膜均在386.5 nm处出现一个紫外发射峰, 当退火温度升高时, 深能级发射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
以MoCl_3(OC_2H_5)_2为原料,应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透明均匀的氧化钼薄膜。实验发现,合适的工艺条件为:浸透液浓度0.1~1.0mol/L,浸透湿度40~60%,H_2O/MoCl_3(OC_2H_5)_2摩尔比2~4,热处理温度300℃。薄膜在300℃以下热处理是非晶态的,加热到350℃时,有MoO_3晶相出现。应用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对干凝胶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研究,在空气气氛中热处理干凝胶,主晶相是MoO_3,加热到600℃时,存在Mo_9O_(26)晶相;在氩气中,300℃是MoO_2晶相,400℃以上则为MoO_2和η-Mo_4O-(11)两种晶相,在1Pa真空中,300~400℃有MoO_2、Mo_8O_(23)和MoO_(28)三种晶相,600℃则转化为MoO_2和ν-Mo_4O_(11)两种晶相。应用DTA对凝胶进行热分析表明:在98℃左右,溶剂C_2H_5OH和吸附水挥发,加热到400℃以上,残余有机物开始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6.
为制备具有电容和压敏特性的SrTiO3双功能器件,以Sr(NO3)2,Ti(OC4H9)4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SrTiO3材料,研究了水和醋酸等对SrTiO3材料的影响机理,并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TEM分析,证明该薄膜为纳米晶体结构,晶粒尺寸为12-25nm。  相似文献   

7.
利用无机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钒钼酸H  相似文献   

8.
采用醇法和部分醋酸盐法两种工艺,获得了透明的BST溶胶,凝胶和BST薄膜铁电材料,应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及X-衍射方法,研究了该两种合成了工艺的物理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结构均匀而无裂纹的NiO薄膜.借助X射线衍射仪和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NiO薄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利用光干涉仪测定了薄膜的厚度.讨论了浸沉涂布时垂直引上速度对薄膜厚度和成膜性的影响.为了制备结构均匀而无裂纹的NiO薄膜,引上速度不应超过12cm/min.  相似文献   

10.
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 -凝胶法在普通玻璃载片上制备了Al2 O3 薄膜 .通过XRD ,DSC -TGA以及椭圆偏振测厚仪等测量手段研究了勃姆石溶胶的制备条件 ,氧化铝薄膜的光学参数以及勃姆石凝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物理变化 .结果表明 :异丙醇铝的浓度、水解温度和胶溶剂的加入量直接影响了勃母石溶胶的稳定性 .45 0℃热处理所得薄膜单层厚度为 31.3nm ,折射率为 1.72 ,表面均匀 ,透光性好  相似文献   

11.
溶胶凝胶法制备平整TiO2薄膜及其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表面平整、致密的TiO2薄膜,并且通过热重分析仪(TGA)、X射线衍射仪(XRD)、衰减全反射红外线光谱分析仪(ATR—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量仪等研究TiO2薄膜的晶相、组成和表面的微观结构、润湿性。利用TiO2薄膜表面部分覆盖的十八烷基三氯硅烷自组装单分子层在紫外光照下的降解来研究其光催化性能,并且用水在该薄膜上的接触角的变化来表征十八烷基三氟硅烷的降解量。研究结果表明:TiO2薄膜具有很低的粗糙度,透明的锐钛矿相薄膜在较弱的紫外光照强度下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在自清洁和光学薄膜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案。  相似文献   

12.
溶胶凝胶法制备ZnO薄膜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二水醋酸锌为原料,使用溶胶凝胶法在(100)Si衬底上旋转涂敷得到ZnO薄膜.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经N2、空气、O2不同气氛400℃退火ZnO薄膜的成分和结构差异.使用XRD、原子力显微镜和光致发光手段重点研究了N2气氛条件下,ZnO薄膜结构与发光特性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发现400℃下退火更适于干凝胶薄膜经历结构弛豫,生成具有(002)择优取向、性质优良的纳米晶ZnO薄膜.计算该样品的晶粒尺寸为41.6 nm,晶格常数a=0.325 3 nm,c=0.521 nm,其PL光谱出现495 nm附近强的绿光发射峰,可能源于ZnO纳米晶粒表面缺陷氧空位(Vo).随着退火温度升高,ZnO生成量减少、晶粒体表面积比(S/V)减小共同作用导致绿光峰强度变弱.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体上制备了ZnO和Fe掺杂ZnO薄膜,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所制备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薄膜均表面光滑,为沿(101)晶面取向的纤锌矿结构;与ZnO薄膜相比,Fe掺杂ZnO薄膜表面更光滑,且晶粒尺寸从58.512nm减小到36.460nm;另外,Fe掺杂后,沿(101)晶面的取向程度减弱,且禁带宽度由3.1eV增大到3.4eV。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旋涂工艺在普通玻璃表面制备透明的TiO2薄膜,经500℃退火处理后,TiO2薄膜完全晶化为锐钛矿结构,是由一些大小只有约30nm的TiO2粒子组成的多孔颗粒膜.经紫外光照射后,TiO2具有光诱导超亲水性.  相似文献   

15.
以己内酰胺为分散剂,InCl3·4H2O、SnCl4·5H2O和氨水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粒径约为20nm的氧化铟锡(ITO)粉体。利用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己内酰胺作为分散剂,在650℃煅烧3h能够得到结晶性良好并具有良好的近红外吸收特性的粉体,同时制备了红外屏蔽性能优异的纳米复合膜。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提拉法在不锈钢板上制备了含银的二氧化硅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膜层的组成,通过测试接触角研究了薄膜的亲水性,测试了薄膜对质量分数10%的FeCl3溶液的耐腐蚀性能,并对覆膜不锈钢的抗菌性和附着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可在不锈钢基板上制得含银的SiO2抗菌膜,经过10min氧化处理和5次提拉,并经热处理后,抗菌膜与不锈钢结合牢固,亲水性和耐蚀性提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技术在(100)Si及石英衬底上制备了Ba0.95Pb0.05TiO3(BPT)铁电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术(AFM)对薄膜的物相结构、结晶性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晶化完整的BPT薄膜呈多晶钙钛矿结构,薄膜表面均匀致密.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190~1000nm波长范围内,测量了不同温度退火的BPT薄膜的光学透射率,并通过透射光谱计算了薄膜折射率和消光系数的色散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氧化铟锡(ITO)薄膜,用XRD、TEM和分形理论测试和分析了不同退火时间ITO薄膜的微结构。XRD分析表明:退火时间持续增加,薄膜的晶格常数先减小后略有增大,这是薄膜中Sn~(4+)取代Sn~(2+)导致晶格常数减小和压应力不断释放导致晶格常数增大共同作用的结果。分形研究表明:分形维数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先减小后增大,说明薄膜中平均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与XRD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讨论了加水量、加酸量、加醇量及溶液pH等因素对溶胶-凝胶法的影响,通过反复试验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的最佳值.对制出的TiO2进行表征,得出在本实验条件下制出的TiO2为锐钛矿型,粒径小于20nm.  相似文献   

20.
Barium strontium titanate (Ba0.5Sr0.5TiO3, BST)/silicon nanoporous pillar array (Si-NPA) thin films were prepared by a spin-coating/annealing technique based on Si-NPA with micro/nano-structure. Both the isomer conversion of acetylacetone and the network structure combined by enol and Ti-alkoxide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the BST sol and the subsequent crystallization. Before the perovskite BST begins to form, the intermediate phase (Ba,Sr)Ti2O5CO3 is found. The boundary between BST and Si-NPA is of clarity and little interface diffusion, disclosing that Si-NPA is an ideal template substrate in the preparation of multifunctional composite fil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