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指纹图像细化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对指纹图像的细化算法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分析了两种常用的细化算法——快速细化算法和改进的OPTA算法各自的优缺点.针对这两种算法的不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且在第二种算法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细化模板,提出了一种新的细化算法.经过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很好的满足细化的要求,细化完全彻底,细化以后的指纹骨架在纹线中心线,并保持了纹线原有的拓扑结构和细节特征,而且光滑无毛刺,运算速度也很快.  相似文献   

2.
一种图像细化算法及其在医学图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一种具有较高准确度的细化算法。通过基本细化和优化等步骤,该算法抽取的骨架相当接近理想的骨架。还讨论这种细化算法在人类染色体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野媛 《科技信息》2009,(29):I0313-I0313
Sobel边缘检测算法检测到的边缘较粗,需细化处理,而普通Sobd边缘细化算法细化后的边缘会不连续,细化效果也不理想。为了更加突出边缘,更好地保留边缘信息,本文对Sobel边缘细化算法做了改进,测试证明改进使边缘检测的效果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4.
一种二值图像的快速细化算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一种适应于二值图像的快速细化算法,该算法利用边缘跟踪,根据边缘跟踪特点所设计的判断规则及单向链表结构存储边缘信息等技术,大大地加快了细化速度,而且占内存少,当仅需对目标模式进行细化处理时,该算法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二值线图形的基本细化原理及目前流行的各种细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以Hilditch经典算法为基础并行与串行处理相结合的细化算法。该算法大大提高了处理速度,满足工程图矢量识别系统对处理速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剖析现今通用的图像细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有细化算法以提高处理质量和速度的两种可行途径,并据此设计了一种新4×4算法,构造了相应的判别模板及其细化过程,本算法已在图形智能处理系统中得到实际应用,大大提高了图像处理的质量和速度。  相似文献   

7.
光栅投影三维测量中一种新的线条纹细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光栅投影三维测量中的线条纹,提出了一种新的条纹细化方法。实验证明,该算法获得了理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适应于二值图像的快速细化算法,该算法利用边缘跟踪、根据边缘跟踪特点所设计的判断规则及单向链表结构存储边缘信息等技术,大大地加快了细化速度,而且占内存少,当仅需对目标模式进行细化处理时,该算法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针对ZS细化算法中存在冗余像素,在运用到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FPC)短路和断路缺陷定位时,会出现误检和重检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ZS细化算法.首先,对FPC原始图像进行通道分离和二值预处理,运用ZS细化算法获取初始细化图像;然后,针对Z字型,T字型和十字型交点处存在的像素冗余,构造9个删除模板,改进经典ZS细化算法,消除ZS细化算法的冗余像素;最后,将改进的ZS细化算法、Hilditch细化算法和经典的ZS细化算法应用到FPC短路和断路缺陷定位中,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ZS细化算法处理时间比经典的ZS细化算法稍长,但只有Hilditch细化算法的1/3左右;改进的ZS细化算法在保证FPC骨架连续性的基础上,实现骨架的单一像素化,可以准确快速地定位FPC的短路和断路缺陷.  相似文献   

10.
用于字符数控加工的图像细化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针对字符加工的图像细化算法。该算法满足了新的字符加工方法因为要使用字符骨架生成刀位轨迹而对细化算法的要求。根据新的加工方法的思路,通过对传统细化算法进行分析,并且结合opta算法,新算法弥被了通过传统算法获得的骨架偏离图像中心,有毛刺等缺点,新算法能准确地得到骨架上每一点的宽度,并计算出相应的深度,使新的字符加工方法能够加工出传统字符加工无法表现的雕刻效果,通过新算法得到了居中并且光滑的骨架,取得了很好的加工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启发式搜索算法SA,提出不同的看法:①关于SA在自身条件下平均复杂性为O(N1nN)的定理及其证明是不成立的.SA能否在自身条件下避免“指数爆炸”的问题并没有解决;②关于 SA优于 A*的定理及证明是不成立的;③ SA不具有可采纳性。此外.本文还给出了一些其它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2.
研究片钠铝石形成后保持稳定的pH值临界条件,对含片钠铝石砂岩展开了不同pH值条件下水-岩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封闭反应体系条件下,相同pH值(pH值为4)、不同体积(10、80、500 m L)条件下,随着反应溶液体积的增大,片钠铝石溶蚀程度增强,片钠铝石稳定性降低;相同体积(500 m L)、不同pH值(4pH9)条件下,pH值的增大对片钠铝石溶解速率影响不显著;pH值不是片钠铝石溶解程度发生改变的主控因素,在研究天然片钠铝石稳定性时,可以排除pH值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台湾“和平土改”具备不可再造之主、客观条件。首先,国民党吸取在大陆失败的教刘,加之与台湾地主无血缘关系,为其和平土改奠定了主观条件。其次,大陆资本的迁台,台湾日据时期的工业基础,美国为围堵中国而对台经济援助,台湾地域的狭小等等,为其和平土改奠定了客观条件。总之,“和平土改”在台湾得以顺利实话,是其特殊的主、客观条件所决定的,在当年中国大陆绝无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铅树"生成实验最佳条件,并进行绿色化改进。方法通过设计响应曲面并建立数学模型,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铅树"实验进行优化,考察pH值、硝酸铅浓度、成胶温度3个自变量对实验中刚生成胶冻所需的时间t_1和锌片表面出现明显树状现象所需的时间t_2的影响。结果在所建数学模型中,以硝酸铅浓度最低为前提,最佳实验条件:成胶温度90℃,硝酸铅浓度0.23mol/L,pH值5.52,此条件下t_1=3.32min、t_2=15.51min,实际值t_1=3.33min、t_2=15.33min。结论经改进,实验总时间可控制在0.5h内,实验成功率显著提高,且有效减少了铅及其化合物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5.
时态标记"着"与连动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着"在连动式中的隐现条件;第二,"着"与连动式中动作的时间顺序;第三,"着"对连动式语意诠释的影响。汉语时态标记"着"除了与连动式中的第一个动词的类型有关之外,还必须考虑连动式中两个动作进行的时间顺序以及影响连动式的语意诠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建立吸油阀动态特性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以吸油阀的动态特性表达式为目标函数,合理确定约束条件.用“外点法”及BAISC 语言进行优化设计.以此优化设计某压力机阀式泵的吸油阀,经计算可使液压泵排油量提高6%以上.经稳定性分析.优化设计的吸油阀工作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夏造冰"是否成功的问题吸引了多位学者的兴趣,或肯定或否定.近期,又有学者或者提出新的解释原理或者说证实古代"夏造冰"法是可以成功的.本文分析指出,新解释是不可行的;所谓新模拟实验采用的条件已经超越了淮南子学派所处的历史阶段所能达到的程度,因此,其结果与淮南子学派的造冰法,毫无干系.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区温室引种库拉索芦荟的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浓度尿素、复合肥、奥丰溶液对引种芦荟进行浇灌,并对芦荟的生长效应及其褐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尿素、复合肥、奥丰对叶长、叶宽、叶厚、叶数作用均显著,其中以复合肥、奥丰在叶长、叶宽、叶数方面效果显著,奥丰在叶厚方面效果显著;不同浓度对叶片生长作用也较显著。在本试验中,光照条件为芦荟叶褐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多层油藏半透壁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多层气藏的半透壁模型及其微分方程组 ,内边界条件考虑了表皮系数和井筒储集效应的影响 .利用有限差分方法编制了模拟试井程序 ,并与精确解进行了比较 .阐明了半透率、表皮系数、井筒储存对井底压力曲线、分层产量的影响 .随着半透率的增大 ,压力曲线越平缓 ,压力导数曲线的“凹陷”不断向外漂移 ;当各层表皮系数相同的时候 ,各层的井壁压力是相同的 ,各层产量趋于各自的产能系数 ;当各层的表皮系数不同时 ,各层的井壁压力是一组平行线 ,井底压力与井壁压力平行 ,各层产量不在趋于各自的产能系数 ;井筒储存可以减小层间越流的早期作用 .这些结果可用于多层气藏的不稳定试井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现代地貌学基本思想的认识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地貌学基本思想的认识和发展
〖ZW(*〗〖ZK(〗〖HT5”H〗〖HTH〗收稿日期:2011-12-15
〖HTH〗基金项目:〖HTSS〗〖ZK(〗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1186)
〖ZK)〗
〖HTH〗作者简介:〖HTSS〗刘希林(1963年生),男,教授,博士
;E mail:liuxilin@mailsysueducn
〖ZK)〗〖ZW)〗
〖BT)〗〖JZ(〗〖HT4K〗
刘希林1 ,谭永贵2 〖HT5K〗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2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樟木乡高级中学, 广西 贵港 537127) 〖BF〗〖JZ)〗〖BFQ〗〖HT〗〖HJ〗〖GK2!2〗〖HTH〗摘〓要:〖HT5”SS〗 
在总结地貌学传统基本理论并结合现代地貌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貌含义的新的理解和地貌系统的整体观。地貌是由形态、组成物质、作用过程和边界条件4个组成部分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并要求相互适应而构成的整体。这一新的地貌含义加入了形态和边界条件两个因素,从而不同于传统的“地貌是构造、营力和时间的函数”的表达模式。建议“时间”可以不作为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这样就为“地貌是三维空间和时间组成的四维空间的总体”这一说法赋予了新的含义。还提出地貌的发展演变是地貌各组成部分不能相互适应而出现的“非平衡态”过程,时间并不是地貌发展演变的动力。自然界处于“平衡态”的地貌是存在的,自然界地貌各组成部分总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互适应,因而总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也是现代地貌学能够进行定量研究的基础。边界条件是控制地貌发育的关键因素,地貌发展演变的方向是由地貌的初始状态(形态)和边界条件决定的。
〖HT〗〖HJ〗〖HTH〗关键词:〖HT5”SS〗
地貌学基本思想;地貌系统整体观;地貌边界条件;地貌发展演变;地貌平衡态 〖HT〗〖HTH〗中图分类号:〖HT5”SS〗P64223
〓〓〖HT5H〗文献标志码:〖HT5”SS〗A〓〓〖HT5H〗文章编号:〖HT5”SS〗0529-6579(2012)04-0112-07
〖JZ(〗〖WT4HZ〗 Re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asic Ideas of Modern Geomorphology
〖HJ1*2〗〖HJ〗〖WT5BX〗〖BF〗
LIU Xilin1, TAN Yonggui2
〖WT5BZ〗
(1.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 Sun Yat 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2. Zhangmu Township High School of Guigang City, Guigang 537127, China)
〖BFQ〗〖JZ)〗〖HJ1*2〗〖HJ〗〖WTHZ〗Abstract:〖WTBZ〗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asic ideas of modern geomorphology.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raditional geomorphology theory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modern geomorphology, it puts forward a new explanation on the meaning of landform and integral view of geomorphic system. Landform is an interrelated and co adapted entirety, composed of morphology, composition materials, geomorphic proces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This new interpretation of landform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genetic mode, which regards landform as a function of geologic structure, agent and time.This paper does not suggest that time as a factor of geomorphic evolution, then, it can provide a new understanding on the statement that landform is a complex of four dimensional space which consists of three dimensional space and time. In this study, geomorphic evolution is a “non equilibrium state” process, which is caused by the maladjustment among the four geomorphic elements, and time is not the drive power of geomorphic evolution. The “geomorphic equilibrium state” does exist in nature, which is also the basis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modern geomorphology.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critical factors that control the geomorphic evolution process, and geomorphic evolution direction is decided by original geomorphic feature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WTHZ〗Key words:〖WTBZ〗
basic ideas of geomorphology; integral view of geomorphic system; geomorphic boundary conditions; geomorphic evolution; geomorphic equilibrium st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