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朊病毒”这一译名已成大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prion是美国科学家S.B.Prusiner(S.B.布鲁西纳)发现的一种新病原物,被认为是疯牛病、羊瘙痒病的致病因子。Prusiner因此发现而获得1997年度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此词的中文名一直比较混乱,曾出现过朊病毒、朊蛋白、毒蛋白、蛋白病毒、蛋白粒子、蛋白感染粒子、蛋白侵染因子、感染蛋白子、朊毒体、锯蛋白、普利昂、普恩蛋白、普赖子等。 全国科技名词委曾组织prion中文名的讨论,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有的赞同朊病毒,有的提出了普朊、感染朊、染朊子、朊、朊毒等名称。 全国科技名词委2006年公布的《遗传学名词》(第二版)将pfion定名为“普里昂”,又称“朊粒”。但在其他学科名词审定过程中,专家们对此词的中文名仍有很多不同意见,赞同“朊病毒”等译名的也比较多。同时,近年科技界对prion本质的理解仍存在分歧,这对如何定中文名也有一定影响。名词使用混乱必然影响科技的交流,定名不统一将使使用者无所适从。为规范prion的中文名,全国科技名词委拟研讨协调此问题,征询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并在本刊展开书面讨论,作进一步探讨。本刊欢迎专家、读者来稿来函提出pnon的中文定名意见。这里先发表部分专家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19):28-29
现在一项由美国夏威夷大学和两所土耳其大学共同合作完成的.一种能在夜间发光的兔子已经出现了,尽管这听上去更像是孩子们的玩具。科学家们在这项研究中,将发光水母的DNA注入兔子的体内,培育出这种能够发光的转基因“荧光兔子”。在正常的光照条件下,它们就是毛茸茸的可爱兔子,但是在黑暗环境下,它们的不同之处便显现出来——它们的身体会发出绿色荧光。  相似文献   

3.
项目研究出发酵菌6株和生物节能发酵系统,将牛粪通过高低温二次发酵,其发酵产品纤维素降解32%以上,蛋白提高20%以上,生产出蛋白含量≥16%,并富含蛋白酶(0.6IU/g以上)、淀粉酶(5.3IU/g以上)和纤维素酶(0.45IU/ml以上)、维生素、有益微生物和必需氨基酸的优质生物饲料,替代部分常规饲料饲喂鱼、猪、鸭、兔等动物,提高增重2%~11.28%,降低耗料8.33%~11.67%,提高效益7.24%~24.5%。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1999,(14):45-46
一、主要技术内容 化学发光冷光源,是通过化学反应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一种一次性光源.主要功能及技术指标为:该产品可发出红、兰、黄、绿等各种颜色的光,在室温下可连续发光0.5~16个小时(根据需要可以调颜色).该产品发出的光色柔和,色彩鲜艳,无毒,无害,无放射性物质.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09,(11):4-5
2009年4月13日,在墨西哥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世界卫生组织在第一时间密切关注此事,发出警告,把这一事件定义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之后,甲型流感快速蔓延。为让读者了解并积极参与预防此病,本刊选摘了一组稿件。下面是CCTV(新闻会客厅》节目的选录。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发出警告说,未来90年海平面将会上升1.52米,世界各地的很多沿海城市将会洪水泛滥成灾,数百万人被迫逃离家园。这项末日预言是根据对北极气候变化的研究得出的,它预测的海平面上升高度是联合国的正式评估结果的两倍。这项国际性研究发出警告说,北极目前的升温速度比世界其他地区都更快。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术语》2014,(3):60-60
夜空中的繁星发出点点星光,有明有暗,有蓝有红,然而宇宙中并非所有天体发出的光线都能被我们用肉眼洞察,比如有一种天体发出的可见光并不显眼,但在肉眼不可见的X射线波段极为明亮,这种天体叫作“X射线极亮源”。  相似文献   

8.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宇航局公布的一组最新卫星照片,让我们见识了地球多姿多彩、五彩斑斓的一面。这些照片将地球以艺术画卷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令人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  相似文献   

9.
英国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次他在田里耕作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带有人发出呼救的哭泣声,他当即放下手中的农具,迅速地跑到泥沼地边,发现有一个男孩掉进了粪池里。他急忙将这个男孩救起来,使他脱离了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血液和精浆中微量元素含量和精子质量以及用金属硫蛋白制剂干预治疗前后患者改善状况。方法:对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血液、精液微量元素、血清激素及精液常规检查,并进行金属硫蛋白干预治疗2个月,每日2支,空腹口服。结果:就诊130名患者中有84.68%血铅〉70ug/L(102.41±45.77),40.54%精浆铅〉70μg/L(69.15±41.19),70.29%血镉〉1.0μg/L(2.74±2.29),41.82%精浆镉〉1.0μg/L(1.69±2.17)。对52例患者进行了含金属硫蛋白制剂干预,血铅、镉与干预后精浆铅、镉下降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727、r=O.692)。干预前、后患者血铅、血镉、精浆铅、精浆镉有极显著性差异P〈0.0i,干预前、后精子密度、A级精子、A+B级精子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干预显效率(至少5项精液指标改善)70.90%。结论:金属硫蛋白对重金属(铅、镉)损伤引起的男性不育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神经元是一种极性细胞,以轴突的起始段为界,可分为轴突和胞体树突两大部分。树突负责接收信息,轴突则负责输出信息。这种不对称的功能,依赖于不同功能的蛋白在轴突和树突上的不对称分布。神经元蛋白的极性分布如何形成以及维持,是神经生物学领域的重要问题。我们的研究发现.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在轴突/树突分化后的两天内,轴突起始段出现一个由微丝纤维和AnkyrinG构成的分子筛,限制了大分子蛋白在轴突和胞体之间的扩散,但允许某些依赖特定马达蛋白转运的膜蛋白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马达蛋白驱动力的强弱,以及膜蛋白.马达蛋白复合体运输效能的高低,是膜蛋白能否通过该分子筛的决定条件。轴突膜蛋白转运复合体VAMP2-KIF5的运输效能较高,可以穿过分子筛从胞体转运到轴突内,而树突膜蛋白转运复合体NR2B—KIF17和GluR2-KIF5的运输效能较低,不能穿越这个屏障。轴突起始段胞浆屏障这种选择性的滤过功能对维持神经元蛋白的极性转运和分布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朊病毒是一类"阴险"的蛋白,会像传染性病原体一样扩散并且引发诸如疯牛病等致死性疾病。新研究显示,一种和糖尿病相关的蛋白同它们拥有一些相似之处。研究人员通过向小鼠体内注射这种蛋白,将糖尿病从一只小鼠传播到另一只小鼠身上,结果并未表明糖尿病具有像感冒一样的感染性,但输血甚至是食物都有可能传播这种疾病。未参加此  相似文献   

13.
一名名为维克多·肖尔的俄罗斯科学家近日在俄小行星和彗星安全问题科学研讨会上发出警告说:一颗名叫2004MN4的小行星可能于2035年撞击地球,将生命从这颗行星上彻底消灭。维克多说,目前许多天文学专家都将2004MN4小行星视做地球生命最大的威胁,科学家最初预言这颗直径400米左右的小行星将于2029年左右撞上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06,(23):50-51
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发出通报,今后中小学中如出现教师强奸、猥亵学生的事件,学校校长也将被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还将撤销行政职务和开除公职。对教师性犯罪知情不报的其他教师,也将开除出教师队伍,永不录用。  相似文献   

15.
1.无线安防系统该系统由控制器和众多无线传感器构成。当控制器检测到某个传感器发出的报警信号时,将发出85分贝的警笛声,通知住户并阻止小偷进入。它也可以拨打事先指定的电话号码,通知相关人员或耆播放一段事先录制好的声音,警告入侵者。如果你要出去度周末,你不防设定该系统在发现情况时给邻居、朋友或者你的手机去电话。这样,无论你身处何处,都可以随时掌控家中情况。如果给该系统配上各种传感器,诸如烟雾传感器、门窗  相似文献   

16.
最近科学家在巴西雨林发现一种自从1840年后再没有人见过的荧光蘑菇,这种荧光蘑菇会发出很亮的诡异绿光,甚至可以借着它的光阅读。这种荧光蘑菇是由旧金山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丹尼斯?德斯贾尔丁和他领导的一个科研组在2009年发现的。目前他们已经收集了样本,并将其重新命名为Neonothopanusgardner。研究人员希望  相似文献   

17.
<正>研究人员从奶牛的唾液腺中提取黏液,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凝胶,可以结合并抑制病毒。受萤火虫的启发,研究人员创造了用于搜索和救援任务,可以发出不同颜色或图案光的机器人。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受鱿鱼皮启发的材料,可以包裹在咖啡杯上,保护手指免受高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蝙蝠在捕获昆虫前,会发出一系列快速的超声波信号,通过回声来定位猎物的准确位置。科学家把这些声音叫作"觅食声",这些"觅食声"也会吸引其他也在觅食的蝙蝠。另一只蝙蝠可以阻碍原来那只蝙蝠发出的声波,使原来那只蝙蝠失去它的美食,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文化并不是人类的专利。科学家发现,一些动物,尤其是我们的灵长类近亲会利用工具提高效率,例如搜寻食物。这是一种文化的标示,具体地说,应该是一种知识的传播。荷兰研究人员说,经过长时间的进化,野生的婆罗洲猩猩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叫声,也就是吱吱的亲吻声——嘴唇撅起,深吸一口气发出的声响。婆罗洲的猩猩也会制造有用的乐器。在预感到陷入威胁时,  相似文献   

20.
<正>荧光是一种光致冷发光现象。当物质经某种较短波长的光照射后,吸收光能并随即发出比入射光波长更长的光即称之为荧光。这种现象常存在于鹦鹉、海龟、以及许多鱼类身上。科学家推测这些动物利用荧光可以实现自我保护或进行交流通讯等。但此前还没有发现过一例可自然发出荧光的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