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科学数据共享的理论基础与共享机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本文从科技自身发展特点、共享的逻辑起点、法理基础和共享管理系统诸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探讨了科学数据共享的理论基础;并从可共享数据资源的整合及其分类分级、共享政策与法规体系、共享技术、协调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共享机制的建立问题。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数据量每天都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这些看似虚无的数据仍需要实体介质存储它们,数据中心便由此诞生.而存储设备的运转要消耗大量电力,如何高效环保地建立数据中心成了全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凡尔赛全球数据中心将冰岛视为理想的数据储存之地,因为这里不仅有完善的水利和地热发电网,常年的低温也能为设备提供天然冷却.中心首席技术官塔特·坎特雷尔相信,冰岛将成为存储互联网数据的绿色天堂.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一、重要意义 1.重要性 地球系统科学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我们唯一生存环境——地球的基础科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间的过程与变化以及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致力于不同层圈研究的各个分支学科相互交叉渗透非常突出;地球系统科学发展依赖于应用现代观测、探测、实验和信息技  相似文献   

4.
过去400年,世界5个科学中心分别在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形成并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史的发展轨迹表明文化振荡、社会变革、经济的快速增长、新型学科群的崛起和科学家的集体流动是科学中心形成的基本成因。在我国目前面临的许多社会发展问题中,科技创新政策、策略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优化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如何利用世界科学中心形成的契机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的。  相似文献   

5.
计量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工具,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计量工作的目的在于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测量数据溯源到计量标准。在2006年立项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由中国计量科学院承担的“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现代计量基准研究”项目,一经公布便受到社会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6.
作为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与社会(STS)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并成为自然辩证法领域内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STS的学术繁荣与学科发展,首先梳理了我国STS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概括了我国STS学科的理论体系,分析了我国STS学科的现存问题,指出了我国STS学科的建构原则,以期为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科技与社会(STS)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科学史旨在探究特定个体或机构等对象的教育或职业等轨迹,并就这些对象的知识流动得出相关发现.本文采用了一种不同的方法,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来探索隶属于希腊和中国机构的个体所留下的知识轨迹.具体面言,通过研究两国机构下个体间的合作出版模式,我们试图找出在发表量、时间跨度和质量(通过引用量衡量)等方面表现出众的个体.根据约翰·克...  相似文献   

8.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之数据联盟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据资源建设是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其难点之一。本文比较了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资源建设的三种主要模式,指出数据交换模式更适合于当前目标定位,即建设开放共享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数据联盟模式,由此构建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可灵活地解决数据资源建设和整合问题,从而提高数据的利用率,提升服务质量;并提出了当前构建科学数据联盟模式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两点建议;最后以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的建设为例进行了实例说明。本研究将为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球科学数据共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利用网络获得各种数据成为现实,也使得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成为可能。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是时代的需求,为了实现地球科学数据跨系统、跨平台在不同硬件、软件平台下共享在数据层面上,必须制订地球科学数据共享的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健全地球科学数据的采集标准、共享标准以及进行数据和用户分级;在技术层面上,需要选择适合地球科学数据特点的网络环境,以及开发处理海量异构数据的技术和元数据库,并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浅淡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建设的战略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数据共享工程自2002年启动以来,先后对多个部门和行业进行了试点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开端。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国家目标,从12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战略取向,以期为“十一五”的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第一部分讨论了人体生物样本数据库的性质、定义、特色、社会价值和概念模型,以及在此领域评价决策的标准,即伦理原则,认为应该包括效用、知情同意、保密、公平可及、透明和共济。第二部分讨论了数据共享的伦理学辩护,分别考查了反对和支持数据共享的伦理论证,以及数据共享引起的关切和影响数据可及的可能障碍。第三部分讨论了如何在保护隐私与数据之间保持平衡,以及伦理委员会可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科学仪器信息共享评价模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带动下,先后启动了科学仪器共用共享平台的建设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如共享建设形式化、服务不到位、仪器使用率低等。为此,如何评价科学仪器信息共享工作成效,成为目前科学仪器信息共享工作深化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本文从"可见"、"可得"和"可用"3个层面来建立科学仪器信息共享评价模型,用以评价各类科学仪器信息共享平台的共享服务水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科学数据姿源的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科学数据管理的整体角度出发,对科学数据共享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科学数据作为资源的价值的发挥,在于对科学数据、科学数据资源、科学数据活动的有效管理”的理念;阐述了科学数据管理及其时代特点、管理的原则;论述了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必须以需求为导向;并基于分类分级的共享机制,探讨了数据发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公益性科技名词数据是一种重要的科技数据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应当被全社会平等共享。通过分析公益性科技名词数据的性质和特点,探讨公益性科技名词数据共享的原则和方法,希望以此建立科技名词数据共享的体制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中瑞合作的西北科学考查团是一个富有成效的科考团体。从合作一开始就展现了双方较高的智慧,他们围绕西北考察这一共同目标达成共识。最终瑞方达到为“开辟航线”收集气象、地理、地磁等各种资料的目的,中方达到维护主权,考察西部边陲和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中国科技史和中外科技交流史上书写了非常有意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中华自然科学社的前身为华西自然科学社,1927年9月在南京中央大学成立,以"研究及发展自然科学"为宗旨,1951年宣告解散。作为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一个全国性、综合性科技社团,中华自然科学社通过创办《科学世界》、编纂科学书籍、召开年会、举办演讲等途径,在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积极致力于中国科学的体制化。与此同时,就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科学研究路径、科学大众化等问题,中华自然科学社社员阐发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科学数据的作用日益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开放与共享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我国在科学数据共享领域已经有了近10年的实践经验,构建了一批领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然而,对这些平台数据资源的组织、规模、类型、开放程度等客观情况的分析比较少。鉴于掌握数据资源的现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这一医药卫生领域的国家级平台为研究对象,从其网站上获取公开的已共享数据资源信息,以第三方的视角对平台数据资源现状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研究。对整体把握我国特定领域的科学数据资源情况提供思路,指导平台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