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婷  苏丹 《科技信息》2013,(14):188-189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媒体作为最主要的传播载体,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客观、真实的媒体语言会强化其社会传播的效果,措辞不当的媒体语言则会阻碍社会的和谐发展。当下体育新闻报道的"语言暴力"现象突出,已成为媒体语言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软性伤害。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和同"观念对濒危语言保护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大面积的消亡正逐渐成为全球化的一种趋势,对濒危语言要不要保护,如何保护,中国古代"和同"观念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和"是保持矛盾对立面存在的和谐统一,是有原则的和谐;"同"则是否认矛盾对立面存在的差异,强调绝对的同一.故要"和而不同".这对我们解决濒危语言的保护无疑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借用其他理论家的思想对索绪尔、蒯因和维特根斯坦等关于语言意义的原发、成型和存活的部分思想进行诠释,得出语言意义是人的心理的原发现象。语言意义在字、心、声、事,或思维、言语和物的整体链条之中得到确定和认知。语言是一种游戏,相似性将它交缠在一起,它的意义在使用中存活,在似与不似之间活动。再从中国古老的哲学角度,可以看出语言是意义的一种虚实状态:惟有"虚","实"才能转化为"意";只有"实",则无从生"意"。惟有"虚","意"才能活动,不会因"实"而成"死意"。  相似文献   

4.
关于本体的争论由来已久,对于本体论,中、西哲学提出了各自的不同观点。一是对语言的态度上,中国哲学诉诸自我的内心体验而忽视语言,西方哲学则将语言作为建立和探讨本体论的主要线索。二是对人的理解上,中国哲学将人理解为自身内部的原始体验,即"诚"、"尽心",并扩展到宇宙天体,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西方哲学则将人理解为须靠自己的能动作用与他人、社会乃至神达成一致才能实现自我的意志自由。  相似文献   

5.
对《史记·项羽本纪》"马童面之"的"面之"来历有不同解释,传统说法中,有解释为"背对项羽"的,也有解释为"面对项羽"的,肖振宇先生则坚决否定了传统说法,提出"仔细观看项羽"的新解,并认为"根据字义、文义和语言规律",此论新则新矣,可是根据对词语意义、上下文义辨析以及语言使用规律分析,笔者觉得此说有悖于词语意义和语言使用规律,传统解释才更合理.  相似文献   

6.
由"语言的本质是诗"的现代哲学观点看,"状态语言"本是语文教学中的题中应有之义。职教语文教学相比于普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同、教学目标与目的不同,面对的不是"应试",而是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应用"。"应试",更侧重于"语义教学"方面;"应用",则侧重于"综合素质"或"综合语言能力"方面。而"状态语言"的运  相似文献   

7.
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语言的核心则是语感.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何谓语感?即"对于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陈金平 《科技资讯》2011,(12):203-203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这一,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毋庸置疑,英语在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则承担着民族素质教育的重任,而大学英语教学更是重中之重,它直接面临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最后关卡。本文主要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方法来研究大学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9.
"根据Paivio,认知过程中信息的编码依靠两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机制:一种是非语言机制,专门用来对非语言的信息编码,另一种是语言机制直接用于语言编码,在认知编码时由这两种机制传达的信息同时进入感觉运动系统。由语言机制传达的信息在人脑中以概念(词)的形式表征,而由非语言机制传达的信息则以意象形式表征,它们可以是视觉意象、听觉意象、触觉意象、动觉意象、情感体验等。"1笔者从双编码理论出发,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针对对外汉语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教学经验,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诸多佛教大乘经典皆具有文学特质,其阐述佛理所用语言及其表现手法,若以文学视角探讨,则具有与文学作品相联系又相差异的文学特色。大乘经典《金光明经》,就其文学性而论具有丰富的文学色彩,行文语言富于文学艺术,表现方法巧妙多变。其表现佛理叙事语言,意象寓意蕴含自有特色。其中可以称为特殊意象,诸如"光明"意象即具有佛身光明形象、光明普照之场景及经典光明之威力等寓意;"金鼓"意象可与佛教"忏悔观"联系,具有警醒教化之寓意;"如意宝珠"意象则具有佛教现实利益信仰之内涵。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在说出一句话的同时,还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以及对事物的评价。表达主观性的手段则谓之主观化。它分布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当中,其中词汇是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2.
0引言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是从"听"开始的,先会"听",再会"说"。"听"是习得一门语言的基础和重要手段,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习它也必然要从"听"开始。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运用这门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交  相似文献   

13.
学习者的情感因素(Affective Factors)是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中的重要因素.积极,自信,放松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语言习得;反之,消极,压抑,焦虑的情绪则会阻碍语言习得.本文结合目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克里申的"情感过滤说",在这一基础上来探索在中国环境下的一些注重发挥学习者积极情感因素的英语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恰如其分地契合了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不可说"悖论.小说中通过语言书写的是三角恋和复仇的通俗故事,而女性意识的觉醒、性别取向的焦虑和人类存在的意义等深层主题则隐含在表层语言之中.这一创作理念的运用,避免了枯燥乏味的道德说教,同时丰富了作品的阐释视角.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谋划     
语言不是人类的工具,相反,语言是人类的主人.语言的本质就是它自身,语言"说",语言才敞开,世界也才能敞开,语言不"说",世界混沌一片.语言开启了理性的世界.我们所有的思考都存在于语言的"说"中.语言"说"出它的存在,语言敞开,显示.语言"说",语言在谋划,逻辑思维是语言的谋划,文明也是语言的谋划.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中,"否定"现象并不鲜见,许多表示"否定"的词、词语或句型"否定"意义非常明显,一看便知;有些"否定"则不是能够一看便知、望文生义的,因为它们本身不具备"否定"的意思,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有了"否定"的含义和效果.这种"语义"转移现象,使学习者感到困惑不已.本文旨在对英语"否定"形式进行分类辨析,以期读者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7.
以"语言"问题为线索,通过"语言对语言的解构""行为对语言的解构""身份对语言的解构"三个方面阐述了"语言"这一要素是如何造成了文本含混的特征和读者理解的障碍;同时通过"夏洛克语言的胜利和失败""求婚情节中语言的欺骗与反转"两方面论述了"语言"如何建构文本的深层结构,力图阐明"语言"在分析人物、探求主旨方面的作用,并通过这个角度对围绕此剧的一些长久被争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解答。  相似文献   

18.
"真"是逻辑学和语言哲学的重要范畴.对于什么是合适的真值承担者,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句子本身具有真假;另一种则认为句子并无真假可言,而语句的内容即"命题"或"思想"是真值承担者.如果把句子区分为类型句和殊型句,那么句子殊型才是真正的真值承担者,而命题或思想只能是派生意义上的真值承担者.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语言"就被视为文学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给"悲剧"下定义时,特别指出"它的媒介是‘语言’",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更是认为"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实际上,文学就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活动,一部文学作品蕴含的全部审美性基本都是靠语言传达给读者的。可以说,文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文学的变革往往与语言的变革密切相关。回顾中国现代文学史可见,它正是通过一场语言变革拉开了帷幕,"提倡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对"打V"一类的词语中的"打"多定性为词缀,但从梅县客家方言中的"打+谓词性成分"结构的能产性、位置、语义、语法化程等方面进行考察,将它定性为类词缀更为合适,而这类词语的结构方式则为偏正结构。形成这类词语的特点既有认知上原因也有所结合的语言成分的性质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