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合成了新配体 2 -苯基 ( 5 -氟 )咪唑 [f]邻菲咯啉 (简称PIP(Ⅴ ) ) ,并合成配合物Ru(bpy) 2 PIP(Ⅴ ) ,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荧光光谱 ,观察到 5 89nm( λex =4 71nm)处产生很强的荧光峰 ,优化了分析DNA的最佳条件 ,该方法简便快速 ,灵敏度高 .对合成样品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一些过渡金属配合物因能与DNA螯合而可以成为一种以DNA为靶分子的金属抗癌剂。以Co3+为中心离子的金属配合物易与DNA结合,光致发光强;且EB-DNA复合物中,EB发出的荧光比游离的EB本身发射的荧光强度大10倍。因此本文用EB作为荧光探针,通过荧光光谱法对〔Co(C5H7NO3)3〕3+与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Co(C5H7NO3)3〕3+主要以静电形式与DNA作用,此结论通过〔Co(C5H7NO3)3〕3+-DNA-EB体系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甲酸铕配合物Eu(HCOO),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其单晶结构,表征了该化合物固体荧光和在2~300K温度范围的磁学性质.结果证明该配合物表现出Eu3+离子固有特征荧光和单个Eu3+的磁行为.  相似文献   

4.
在合成染料木素钐(Ⅲ)配合物的基础上,以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染料木素及其钐(Ⅲ)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发现,该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在加入DNA后增大,而染料木素则降低;配合物使DNA-EB体系的荧光强度降低要明显强于染料木素;配合物相较于配体与DNA相互作用之后,其紫外光谱的减色效应以及红移现象均强于配体;配合物使DNA粘度的增加的程度也大于配体.结果显示,染料木素及其钐(Ⅲ)配合物都能与DNA发生插入结合作用,但配合物与DNA结合得更加紧密.抗肿瘤活性体外测试的结果表明,无论染料木素还是配合物对于筛选的瘤株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配合物对瘤株的抑制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5.
6.
应用荧光光谱法得Eu(Ⅲ)(EB)3配合物与DNA可形成摩尔比为41的复合物,通过磷酸盐实验与阴离子猝灭剂实验可知其相互作用为混合模式,包括嵌插作用、沟渠作用和静电作用。由双倒数法求得ΔrHmΘ=1.11×105 J/mol,ΔrGmΘ28℃=-3.24×104 J/mol,ΔrSmΘ28℃=475.08 J/(mol.K),可知该反应为熵驱动反应。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新配体2-苯基(5-氟)咪唑[f]邻菲咯啉(简称PIP(Ⅴ)),并合成配合物Ru(bpy)2PIP(Ⅴ),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荧光光谱,观察到589nm(λex=471nm)处产生很强的荧光峰,优化了分析DNA的最佳条件,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对合成样品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以(dmp)2RuAFO2+(dmp为2,9-二甲基邻菲口罗啉,AFO为4,5-二氮杂芴酮)为中间体,分别与对苯二胺、邻苯二胺和苯肼反应,合成了3种新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dmp)2RuL]2+(L为二氮杂芴酮的衍生物),并用元素分析、电子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手段进行表征.用吸收光谱法,平衡透析和圆二色谱等方法对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推测了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9.
利用傅立叶变换———表面增强拉曼光谱(FT SERS)研究了萘酚绿B(NGB)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 在银胶体系中, NGB分子1436,1358~1333,1080~1043,987,672 cm-1等处的拉曼信号有较显著的增强, 表明NGB以萘环吸附到银胶粒子的表面. 加入ctDNA之后, NGB分子的部分SERS带发生位移, 或强度进一步增加, 部分SERS带信号趋于消失, 说明NGB分子可能以静电力作用键合到DNA沟槽和通过插入作用等两种不同的模式与DNA发生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Ru(phen)3^2+与小牛胸腺DNA和鱼精DNA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CD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Ru(phen)32+与小牛胸腺DNA和鱼精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Ru(phen)32+与小牛胸腺DNA作用为插入作用方式,而与鱼精DNA的作用却是面式结合方式.该配合物与这两种DNA的作用具有不同的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在Tris-HCl(pH7.2)介质中,研究了1个新的苯甲酸氮芥铕(Ⅲ)配合物(Eu(BANM)3·H2O)与DNA相互作用的荧光性能,表明此配合物可作为DNA定量测定的荧光试剂.此外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对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证明DNA与配合物之间存在插入和沟结合2种非共价作用方式,配合物与DNA的平均结合常数为7.19×105.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等光谱方法研究了配离子[zn(phen)2]^2 (phen=邻菲咯啉)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在DNA存在下,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了明显的减色效应。DNA的碱变性曲线在配合物的存在下向pH值增大的方向移动,增色效应减小.荧光光谱表明EB(溴化乙锭)-DNA体系的荧光强度随[zn(phen)2]^2 的加入而迅速减弱,表明锌的邻菲咯啉配合物与DNA之间发生了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13.
0Introduction Withtheincreasinginterestinginthestudyoftheinter actionbetweenpolypyridylruthenium(Ⅱ)complexesandDNA,ligandsderivedfromvariousmodificationof2,2′bipyridine(bipy)and1,10phenanthroline(phen)havebeen developed.Oneofthemostinterestingobservationsisthedis coveryofthemolecular“lightswitch”complexes[1].Theyarenotphotoluminescentinwaterbutdoemitinnonaqueoussol ventsorinthepresenceofDNA.Atfirst,thecomplexesRu(bipy)2(dppz)2 andRu(phen)2(dppz)2 (dppz=dipyrido[3,2a:2′,3′c]phena zine…  相似文献   

14.
采用燃烧法工艺合成了Ca3(VO4)2:Eu3 ,Bi3 荧光粉,对其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该荧光材料颗粒形貌规则、均一、发射主峰位于615.0nm,是一种良好的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15.
Fe(phen)3Cl3的合成及其与DNA作用的光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Fe(phen)3Cl3,进行了红外表征,证实其结构,并以不同的参比研究了Fe(phen)3Cl3与DNA作用的分子光谱,认为Fe(phen)3Cl3与DNA作用的方式主要以插入的结合方式为主,当DNA的浓度增大,同时伴随有静电结合。  相似文献   

16.
荧光法研究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Eu(acetylacetone) 3(phen)Cl3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方式 ,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作用存在两种模式 :嵌入与静电作用 .并运用Eu(acetylacetone) 3(phen)Cl3作荧光探针初步研究了Ni(phen) 3(ClO4) 2 ·3H2 O的两种手性对映体与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这两种对映体与DNA的作用有差别 .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系列异核 ( Eu1-x Erx) ( DPSO) 7( Cl O4 ) 3( x=0 .0 0 0 -0 .2 0 0 ,DPSO为二苯亚砜 )配合物 .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分析 ,IR谱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的测定 .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 :Eu3 在配合物中所处格位对称性低无对称中心 ,本身不发光的 Er3 对 Eu3 的发光有较大影响 ,随着 Er3 浓度的增大 ,对 Eu3 的发光先敏化后猝灭 .给出了在该体系中 Er3 对 Eu3 发光敏化的浓度范围以及 Eu3 荧光发射强度与 Er3 浓度变化的曲线  相似文献   

18.
在固定电压下,将单链DNA固定在活化的碳糊电极(CPE)表面,以电活性物质Co(bpy)3(ClO4)3为指示剂,研究了单链DNA电极(ssDNA/CPE电极),双链DNA电极(dsDNA/CPE电极)的指示剂还原峰电流变化;并利用其差值(△ip)与互补DNA浓度成线性关系以待测DNA浓度进行定量,制成DNA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可用于特定DNA序列的识别和测定。  相似文献   

19.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色氨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酸性条件下,色氨酸对Ru(phen)32+-Ce(Ⅳ)反应体系化学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色氨酸的新体系.对影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各项测定参数.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色氨酸在7.5×10-8~8 0×10-6g/mL的浓度范围内发光强度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3σ)为5 16×10-8g/mL,对浓度为2 5×10-7g/mL的色氨酸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 2%.对合成样品中色氨酸测定的回收率在99 1%~100.8%之间,采样频率为90次/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