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通过应用外固定支架在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在我院选取的56例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的28例患者运用环形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即清创及复位骨折后穿针固定),另28例纳入治疗组,则采用国产的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段(“T”型或中线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结果行外固定支架的患者效果远远优于采用环形外固定治疗的对照组,其优良率达95.5%(42/44)。且在一定访时间内,其术后断钉现象、钢针松和感染率以及骨折愈合率均优于环形外固定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对严重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可早期有效固定骨折端,从而在创面闭合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且手术简便易行,创伤较小,使其疗效得到更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边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不同部位严重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0例胫腓骨不同部位严重开放性骨折予以双边外固定支架治疗,根据是否跨关节固定而分为三组。A组29例骨折位于胫腓骨上段近膝关节部位,支架跨膝关节固定。B组34例骨折部位位于胫腓骨中段,支架治疗不跨关节固定。C组27例骨折部位位于胫腓骨远端,可涉及关节面,支架跨踝关节固定。疗效及关节功能结果评定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月~4年,平均14月。A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68.97%(20/29),B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91.18%(31/34),C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59.26%(16/27)。各组之间的骨折愈合与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的比较,B组与A组和C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边外固定支架对伴有软组织缺损的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跨关节固定时,对关节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石红  顾益梅  洪小丽 《科技信息》2012,(35):917+896-437,41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皮肤软组织碾挫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皮肤软组织碾挫伤患者,急诊清创后骨折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碾挫伤皮肤行反取皮后回植,创面或创腔用VSD材料覆盖,接负压封闭吸引,7-10天后去除VSD材料,必要时行二期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结果:患者创面均愈合:骨折一期临床愈合22例(84.6%),延迟愈合4例(15.4%),平均愈合时间为(10.5±8)个月。无一例针道感染。结论:急诊彻底清创,骨折端及时有效的固定,及时正确处理碾挫伤皮肤软组织,术后有效的持续负压引流,及时处理相关术后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各类胫腓骨折42例患者,其中闭合性骨折11例,开放性骨折31例。全身情况平稳后行小切口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结果42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18月,平均14.7月。42例中有6例发生切口感染,经过换药处理及应用抗生素治疗后愈合。有3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均为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其余39例均一期达到骨性愈合。结论小切口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是治疗胫腓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SGD骨科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21例,取得满意疗效。该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支架能方便准确地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和固定,对骨折端具有加压作用,固定牢靠;穿针部位避开骨折处,且穿针数目少,术中软组织损伤少;术后调整容易,不影响非固定部位的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小腿GustiloIU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共收治40例严重开放性小腿中下段骨折患者。病例诊断全部病例均经X线摄片或CT扫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胫腓骨骨折。骨折根据Gusitilo分类,Ⅰ度11例,Ⅱ度43例,Ⅲ度5例。全部患者均在8h内实施清创、骨折复位和外固定支架固定以恢复小腿的力线。局部条件件改善后Ⅱ期采用游离皮瓣或邻近肌皮瓣闭合创面。外固定架视骨折愈合情况于术后3—8月拆除,钢板和螺钉于1年后取出。结果:术后1年根据小腿功能综合评定标准评定:优37例,良17例,尚可4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生骨不连。结论:利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和治疗小腿开放性型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避免单纯应用内固定或外固定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在彻底地清创后采用多种方法固定。常见的固定法最大的缺点就是增加了内固定物破坏局部血运,从而增加了感染极会。同时因固定简单,不够稳定,易造成骨折复住不佳或关节粘连、挛缩、僵直。采用孟氏复位固定器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可解决上述缺点。  相似文献   

9.
郑金钗  孙艳芳 《海峡科学》2003,(4):F003-F003
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1年10月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18例,男17例,女1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9岁,所有病例复位固定满意,均达到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切口感染发生.作者对本组病例的术后护理、心理护理作了详细的总结,并对此外固定支架的优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黄雷 《杭州科技》1998,19(4):31-32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肢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尤其是拆除时无挠神经损伤之虞,故临床应用愈来愈广泛。作者所在医院自1991年起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肽骨骨折26例,导致挠神经损伤4例,现将损伤之原因及的关问题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4例,男3女1,年龄22-40岁,平均32岁,3例为车祸,1例为绞窄伤,均为肽骨中下段斜形骨折,术前无挠神经损伤症状和体征,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伸腕伸指功能障碍虎口区障碍,松解术1例,取排场神经移植1例。保守治疗,按Anton神经修复后,效果评价的标准,优3例,差1例,随访时…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下肢骨折治疗方案普遍存在复位精度差、易造成二次创伤与并发症、延迟愈合等局限性.随着现代医学和机器人学的交叉融合,基于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微创骨折复位与固定技术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现有六支链并联骨折外固定支架普遍存在术前CT扫描易造成伪影、影响骨折复位轨迹规划的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三支链六自由度并联外固定支架3-SPRP.由于此支架用于人体下肢骨折的复位与固定,为了满足外固定支架的轻质量高刚度需求,本文开展了将支架质量与刚度均视为优化目标的多目标优化设计.首先,采用闭环矢量法建立3-SPRP并联外固定支架的位置逆解模型,基于瞬时旋量建立运动/力映射模型;其次,采用半解析建模法建立3-SPRP并联外固定支架的静刚度模型,对比理论刚度模型与有限元仿真模型在6个典型位姿下的各向线刚度,验证支架刚度模型的准确性;最后,以瞬时变形能为刚度指标,将3-SPRP并联外固定支架的刚度与质量均视为优化目标,开展多目标优化计算,定义最小距离法确定支架刚度与质量的最佳匹配关系.优化后整机质量约为0.889 kg,相较于优化前仅增加24 g,而各向线/角刚度值普遍提升50%左右,表明3-SPR...  相似文献   

12.
胫骨骨折是人体常见骨折,其中某些复杂形态骨折由于复位后稳定性差,故临床治疗上甚为困难。我院从1993年6月~1998年6月,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开放性胜骨复杂骨折15例,已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0-48岁,合并股骨干骨折4例、颅脑外伤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重物砸伤4例、高处坠落伤1例。2治疗方法患者在麻醉下清创。采用小网前内创进针,在与胫骨内侧面相垂直而且与踝关节的冠状面相争行的位置,应用配套的安装工具进行定位、钻孔和安装螺什,然后安装支架,置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锁定接骨板对胫腓骨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0例胫腓骨骨折,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其中闭合性骨折17例,开放性骨折13例,并有25例骨折病人进行了6~18个月随访。分析采用Jonher-Wruh评分标准.结果所有骨折患者中愈合优为19例,良3例,中3例,差0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有1例出现近端锁钉断裂,但未影响骨折愈合,无锁定接骨板弯曲及断裂,未出现小腿筋膜室综合征,无术后感染.结论锁定接骨板治疗胫腓骨骨折是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腓骨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的特点。方法 32例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性骨折,采用腓骨内固定、胫骨闭合性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32例中胫前皮肤条件较差的闭合性骨折26例,开放性骨折6例;其中粉碎性骨折15例,斜形、螺旋形骨折17例。腓骨采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针固定。结果 32例均达临床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4个月,骨折位置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皮肤坏死及感染发生。结论 腓骨固定适合于胫前皮肤条件不好的闭合性或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和胫骨下1/3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臂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严重粉碎骨折疗效。方法:选择36例患者,分成石膏固定组及外固定架治疗组。对术前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外固定架复位质量和疗效均明显优于石膏固定组。结论:外固定架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明显优于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三踝骨折26例,男15例,女11例,开放复位,外踝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内踝用空心钉或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后踝用多枚空心钉或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切口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关节畸形等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优18例、良6例、较好2例、差0例。结论:三踝骨折后充分术前准备及精准的开放复位内固定后,再辅以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闭合型胫骨骨折模型,为探讨骨折生理愈合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14 只8 周龄雄性SD 大鼠通过自行设计的大鼠骨折造模支架行胫骨中段闭合性骨折,自制外夹板复位固定,并分别于骨折后0,7, 14, 21, 28 d 拍摄X 线观察骨折类型以及骨折的愈合情况。结果X 线显示10 只为横行骨折,3只斜形骨折,1只为粉碎性骨折,并呈典型的二期愈合过程。结论自行设计的大鼠骨折造模支架及自制夹板外固定制作的大鼠闭合型胫骨骨折模型操作简便,减少了造模过程中人为的软硬组织损伤对骨折的影响,符合闭合性骨折模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腓骨开放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但十分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甚少。作者以为:急诊彻底清创缝合创口,跟骨牵引治疗,有利于骨折愈合,并发症少,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5.(?)%。  相似文献   

19.
针对精准外固定支架的设计与开发,提出了交互式外固定支架三维模型的软件系统及外固定支架安装参数的识别算法,解决了传统方法中采用二维影像划线测量获取三维安装参数误差较大的问题.考虑远程化诊疗的潜在需求,软件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构建基于WebGL三维模型渲染技术的三维交互场景.识别算法分为标记物位置拾取与外固定支架位姿识别两部分,通过区域生长算法分割模型文件,采用最小二乘法识别标记物位置,进而借助标记物与外固定支架的几何关系求解位姿参数.以外固定支架参考环与移动环中心距离为例,开展标记物识别方法与X光影像划线测量方法的实验对比研究.借助高精度测量仪器获取两环中心距离作为标准对照组,将上述两种方法的结果分别与标准对照组进行比较.基于标记物识别方法得到的两环中心距离与标准对照组的结果误差为0.043 mm,X光影像划线测量方法的误差为4.903 mm.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重建软件和标记物识别法获取外固定支架安装参数较传统X光影像划线测量方法精度高,并有效地将精度提升两个数量级,该方法可为开发精准高效可靠外固定支架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基于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设计制造了个性化的骨折外固定支具,解决了传统骨折外固定术疗效不佳易留后遗症等问题。利用激光三维扫描仪获得骨折患部的外轮廓数据,并通过Geomagic Studio软件对点云进行处理,建立了骨折患处的CAD模型。根据骨折固定的要求,利用UG NX8.0设计个性化骨折固定支具,并采用基于FDM原理的3D打印机制作该支架。结果表明,该支架完全贴合患处表面,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为骨折外固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