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溶性聚合物络合-超滤耦合过程是一种新型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它不但能够实现金属离子废水回用,而且还能浓缩金属离子废水,以便于金属的进一步回收。采用聚乙烯基亚胺(PEI)、聚丙烯酸钠(PAA)为络合剂络合处理金属离子后的浓缩液,可通过调节溶液酸碱度,采用超滤的方法将聚合物与金属离子分离。实验表明:当调节浓缩液pH=1(稀土离子-La2 和Eu2 浓缩液)和pH=2(重金属离子-Cu2 和Zn2 浓缩液)时,在体积稀释因子VDF=3时,恒容超滤过程可以回收92%以上的PEI和PAA,将回收后的聚合物重新用于络合-超滤耦合过程处理含稀土或重金属离子废水,效果与新鲜的PEI和PAA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TiO2光催化氧化有机物、还原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因素,包括TiO2晶型、光源与光强、溶液的pH值、氧气、催化剂的用量、物质浓度、温度及一些无机阴离子,以及光催化还原金属离子、光催化氧化有机污染物的反应机理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论述了重金属离子对光催化氧化有机物的影响、有机物对光催化还原重金属离子的影响,以及重金属离子与有机体共存体系的协同效应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研究中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TiO2光催化同步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过渡金属敏化稀土化合物近红外发光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元素由于具有特殊的电子构型而使得稀土原子或离子的化合物(配合物)有很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尤其是稀土化合物的发光性能,但由于跃迁选择定则,稀土化合物的发光性能比较弱,需要用过渡金属离子对稀土化合物进行敏化,以增强其发光性能。在这个过程中,过渡金属离子的最低激发态不直接参与发光的辐射跃迁,却可以改善稀土化合物的发光性能。围绕过渡金属敏化稀土化合物发光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稀土金属离子占据伴刀豆球蛋白A中Ca~(+2)离子结合位置对其血凝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离子对伴刀豆球蛋白A血凝活性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吸附剂的改性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最新文献报道,阐述了高聚物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的合成及改性研究进展,尤其对改性聚合物对隔、铅、铜和汞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论述,归纳总结了影响吸附剂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指出化学改性法引入螯合基团是制备高性能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的有效方法.这类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较强,对铅离子、汞离子和隔离子的吸附容量最高分别可达211、155和147mg/g.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农业环境和农产品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对重金属离子的检测研究和重金属污染防控至关重要。现从原理、优缺点、研究进展方面综述了电化学检测法、光学检测法、生物学检测法等常规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并对高光谱遥感技术、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共振光散射技术、纳米技术等新型检测技术做出相关介绍,最后对各种传统检测方法与新型检测方法做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重金属同位素检测技术可能性方案,并对重金属检测技术研究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离子由于其生物毒性大、易被富集、难于降解等特点,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开发快速、低成本、简单可靠的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基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低成本的特点,已广泛用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而功能核酸作为新兴的识别元件,具有可媲美抗体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在电化学传感设计方面引起了广泛兴趣。本文对基于石墨烯复合材料/功能核酸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重金属离子的原理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参考了23篇文献,综述了变色酸偶氮显色剂在测定稀土、非稀土及催化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高分子偶氮显色剂在测定金属离子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叶绿素和金属叶绿素衍生物是一类具有荧光特性的化合物.对其荧光性规律及与金属影响植物光和作用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在光合作用中的应用,为深入研究重金属及稀土金属离子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该课题以整体动物试验急性和亚慢性染毒研究重金属镉、铅对机体CaM及其依赖酶的影响.试验结果为重金属中毒有CaM参于的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该研究在国内首先系统地研究了钙拮抗剂对镉中毒的保护作用,发现CaM拮抗剂氯丙嗪通过与CaM结合,阻止镉对CaM的异常激活,并诱导肝脏、肾脏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的合成,对肝、肾功能及红细胞膜功能、肝组织超微结构都呈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分析了三种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的重金属离子(Pb2+、Zn2+、Cu2+)单独作用和共同作用时,其对高岭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单一重金属离子污染高岭土还是多种重金属离子污染高岭土,其液塑限、塑性指数、抗剪强度均会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渗透系数则均会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多种重金属离子对高岭土液塑限、抗剪强度以及渗透性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单一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程度,但要小于单一重金属离子影响程度的总和,且重金属离子浓度越大,这种效应就越明显,因此不能用单一重金属离子污染土的工程特性推求多种重金属离子污染土的工程特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光催化氧化还原用于处理废水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其中对于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氧化研究较多,而对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光催化还原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光催化技术在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处理方面的应用,从重金属离子的光催化还原热力学分析、机理以及影响因素3个方面阐述了重金属离子的光催化还原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综述目前研究稀土金属离子[RE(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方法及其应用,有助于稀土金属离子与其它蛋白的结合作用的研究,同时对全面阐明血清白蛋白结合各类金属的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考察了六元瓜环(Q[6])与系列镧系金属离子在硝酸镉(Cd(NO3)2)存在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Q[6])只与镧系金属中的镧(La)、铈(Ce)、镨(Pr)、钕(Nd)四种离子配位,形成1∶1的配合物,而与其余的稀土金属离子不发生直接配位作用,这一特性有可能用于轻稀土离子与重稀土离子分离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光催化还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光催化氧化还原用于处理废水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其中对于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氧化研究较多,而对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光催化还原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光催化技术在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处理方面的应用,从重金属离子的光催化还原热力学分析、机理以及影响因素3个方面阐述了重金属离子的光催化还原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氧化镁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机材料,其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反应活性高等优点,近年来在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为系统总结和梳理当前氧化镁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重点综述了氧化镁材料在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工业有机等废气,染料、农药、重金属离子、抗生素等工业废水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废水的污染日益严重,寻找廉价高效的吸附剂是经济地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关键.试验选择活性污泥为吸附剂,考察其对重金属离子Cu2+、Zn2+和Cd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对3种重金属离子都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且吸附很快,前4 min时的去除率和吸附量上升最快;在常温范围内,温度对活性污泥吸附金属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体系pH值和吸附剂投加量的影响较为重要;活性污泥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模型.  相似文献   

18.
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轴对称分析模型,研究了重金属离子(Cu2+,Cd2+)在土壤中的迁移扩散规律,对比了单一重金属离子(Cu2+)和复合重金属(Cu-Cd)的迁移特性,分析了固化前后重金属的扩散规律,并考虑了温度和干湿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重金属在渗透过程中的迁移半径大于单一重金属离子的迁移半径;固化后的污染土对于重金属离子的扩散速率有着良好的控制作用,固化作用对单一重金属离子扩散的影响更为明显。环境温度对于重金属离子的扩散速率和范围呈现出正相关的影响;干湿循环作用下重金属离子的扩散范围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9.
镀锌液中含有Na~+、H~+、Zn~(2+)等阳离子,通电后哪个离子先得到电子在阴极上析出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谈一下电极电势问题。一、电极电势金属晶体是由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当把金属放入含有该金属离子的盐溶液时,就有两种倾向存在:一方面,金属表面的离子有进入溶液和水分子结合成水合离子的倾向,另一方面,溶液中的水合离子有从金属表面获得电子而沉积到金属上的倾向。金属开始溶解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较小,溶解趋势占优势。随着溶液中金属离子的  相似文献   

20.
固体可调谐激光器在科学研究、医学、测量学、测试技术、超快脉冲激光器以及通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核心部件为可调谐激光晶体,晶体的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直接决定了激光器的性能。常见可调谐激光晶体的掺杂离子分为两类,稀土离子和过渡金属离子。综述性报道了以过渡金属离子掺杂介质的新型可调谐激光晶体的光谱特性、激光特性及其近期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