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分析了川中丘陵地区近50年来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根据土地利用政策变化,将该区近50年来的耕地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段(1950-1980年和1981-2001年).分别从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中选取9个影响耕地变化指标因子的22年和10年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驱动力判定,并建立相应的驱动力多元回归模型.用黑箱方法计算两个时段人类活动对耕地面积变化贡献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川中丘陵地区耕地变化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一方面,近50年来该区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与耕地面积变化有较大的正相关;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耕地变化的贡献率不断增大,耕地变化影响因子的作用也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在第一时段(1950-1980年)该区人均粮食占有量与气候条件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作用较大,而在第二个时段(1981-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作用较大,气候条件的作用依然明显,但在程度上比第一个时段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海南省18个县(市)为评价单元,从投入强度、利用效率和利用强度三个层面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深入分析1990、2000和2010年海南省各县(市)耕地集约利用度的时空分异格局,以期为海南省耕地集约利用和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依据.结果表明:1990—2010年海南省各县(市)耕地集约指数明显上升,耕地集约利用水平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琼海市和万宁县,南部的三亚市、乐东县和五指山市,北部的临高县等,其他地区处在中度集约利用及以下水平.1990—2010年间,平原地区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山地丘陵地区,且集约利用水平高的地区向山地丘陵地区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3.
耕地生态安全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本文基于PSR模型构建长沙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评价了2000~2012年长沙市的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并且对各县(市、区)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在2000~2012年,研究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41.64上升至57.60,耕地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2)长沙市各县(市、区)的耕地生态安全呈现明显的时空差异,在2000~2012年期间各县(市、区)耕地生态安全基本上呈上升趋势,市辖区和宁乡县为快速上升区,长沙县和浏阳市为慢速上升区,望城县为基本稳定区.2000年,市辖区和宁乡县的耕地生态安全级别属于风险级别,望城县等其它3个县属于良好级别;到2012年,市辖区上升为敏感级别,其它区县均属于良好级别.(3)运用灰色模型预测可知,到2021年长沙市及其各县(市、区)的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研究结果为提高长沙市及其各县(市、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方粮食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耕地资源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分析相邻的鄢陵、尉氏两县耕地压力指数来探讨中原粮食主产区1999-2010年耕地压力和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相邻县域自然资源状况相同,国家宏观土地政策相似,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和结果有所差异.鄢陵县1999-2010年间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呈现先降后增的"V"字型变化趋势,耕地压力指数和粮食生产情况相呼应,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倒"V"字型,整体来看耕地压力不大;而尉氏县1999-2009年人均耕地面积也呈减少趋势,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在持续增加,1999-2007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呈现降低的趋势,2007年后又有上升的趋势,耕地压力指数呈波动变化,但变动幅度很小,绝大部分年份都处于大于1的数值,表明耕地压力较大.究其原因,是由于耕地数量、人口数量、粮作比、复种指数的变化和农业相关政策的综合作用所产生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经济学视角,运用加权指数模型测度河南省18地市2005-2013年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探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其中空间聚集的态势在减弱,地市间差异逐渐缩小;(2)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空间二元结构未发生根本变化,其中豫西地区与豫东地区局部空间正相关显著,豫西地区是"高-高"聚集区,豫东地区是"低-低"聚集区;(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域尺度上呈现非典型的中心-外围分布特征,但在区域尺度高中低发展水平呈现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河南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能值理论,使用2000-2012年河南省耕地实物投入数据,对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的整体特征和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3年间河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和各种投入要素能值整体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各种投入要素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贡献发生较大变化,农业机械和地膜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化肥的重要性基本保持不变,而劳动力和农药的重要性则大大下降;(2)不同等级耕地集约利用的县域数量分布大致呈倒"V"型,即中度集约利用的县域数量最多,而精细利用和粗放利用的县域数量最少;(3)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等级状况存在显著空间差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的县域分布在河南省中部和西北部,集约度较低的县域集中于河南的整个南部;(4)河南省各县域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不协调程度有所增加,其中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超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域集中于河南东部和中南部,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滞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域集中于河南中部和西北部.最后,基于上述结论,针对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耕地资源及耕地压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成都市1952-2009年的耕地、粮食产量及人口等统计数据,对全市耕地资源及耕地压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2-2009年成都市耕地面积减少了37.73%;耕地变化过程可分为波动期(1952-1965年)、平缓下降期(1966-1998年)、急剧下降期(1999-2003年)和快速下降期(2004-2009年),4个时期耕地年均减少速度分别为0.37%,0.44%,3.54%和1.16%;空间上近郊耕地减少速度总体上大于远郊.由于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1952-1992年全市耕地压力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1993-1998年耕地压力指数均小于1,耕地无明显压力;1999-2009年由于耕地大幅减少、粮经作物结构调整和人口的快速增加,耕地压力指数急剧增大.近郊在1998年耕地压力指数由小于远郊转变为明显大于远郊.农业结构调整、城镇及工业发展、退耕还林、粮经比和人口等因素的变化及区域差异是近年来全市耕地面积减少和耕地压力增加产生时空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海洋经济发展绩效的内涵,应用以熵值法为基础的PROMETHEE模型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等评价方法,并借助ArcGIS10.2对2003—2013年海洋经济发展绩效的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3—2013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绩效水平显著提高,低水平地区提升迅速,高值地区增长放缓,2008年呈现最大差异,但区域间差距逐渐缩小,表征海洋经济发展稳定性逐步增强;(2)海洋经济规模运行绩效、科技发展绩效空间发展分异较为明显,海洋经济结构运行绩效、资源利用绩效、生态保护绩效空间特征虽有变动,但差异较小,可见海洋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规模扩张与科技发展的贡献.而新常态时期实现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必将倒逼海洋经济规模、结构、科技等协调发展相互提升.(3)海洋经济发展绩效的空间格局演变由多种因素导致.资源禀赋与发展路径惯性决定了海洋经济发展绩效现有水平,经济结构调整与战略性高新技术创新为新常态时期绩效水平提升注入活力,而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变化与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将成为未来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绩效提高的重要客观因素.因而,沿海省份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综合实力全面提高,以推进全国海洋经济绩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例对比研究土地整理中生态保护的方法和措施,总结德国农村土地整理中生态保护相关的法律和具体措施,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整理中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找出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生态保护的不足之处并分析其原因,为改进我国农村土地整理中的生态保护措施提供参考.文章采用实例对比、RS、GIS、生态用地制图等方法.研究表明:德国在农村土地整理中的各个环节,如沟渠、道路、农田等各要素,都有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合,极为细致的生态保护设计和具体措施,对保护当地生态系统和地方特色自然景观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之相比,我国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偏重于耕地数量的增加和耕地质量的提高,经常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农田往往与城镇、村庄、道路、沟渠等直接相连,缺少作为生态用地的过渡区.对比土地整理项目实例,德国巴伐利亚州安贝格项目区原生生态用地占总项目区的37.43%,而中国山东省威海市葛家镇项目区原生生态用地比重仅占14.04%.随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土地整理应该逐步转向以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方式,通过严格土地整理相关立法、加强土地整理生态影响评价、规范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加大生态保护宣传教育等方面,在提高农用地承载能力和集约利用水平的同时保护和恢复土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以黑河中游绿洲灌区为研究对象,以土地覆被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绿洲灌区统计数据等为数据源,分析了绿洲灌区水资源配置要素对生态用地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河中游灌区总体呈现明显的绿洲扩张、荒漠减少趋势,耕地增加以荒漠和草地的开垦为主,但耕地扩张趋势有所减缓;大部分灌区耕地都呈扩展趋势,前期(2000-2007年)以马营河、大满、友联、西浚、洪水河、梨园河、大都麻和童子坝灌区耕地扩展较为明显,后期(2007-2011年)以友联、梨园河、大都麻、鸭暖、老军和马营河灌区耕地扩展较为明显;各灌区水资源配置要素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山丹县和民乐县各灌区水资源配置要素水平相对较低,甘州区灌区水资源配置要素水平两极分化较严重,临泽县和高台县水资源配置要素水平相对较高;灌区各生态用地变化的影响因素差异明显.耕地增加与供需比、干渠密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灯光、坡度等要素呈负相关关系;草地与供需比呈正相关关系;林地变化的影响因素与耕地变化的影响因素大致相同.研究结果对提高绿洲水土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耕地压力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省1990年~2010年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耕地资源、人数和粮食产量动态变化,根据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计算了安徽省及其17个地市耕地压力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时空特征,采用GM(1,1)模型对2011年~2020年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伴随着粮食总量、单产在波动中上升,人均粮食产量也在波动中上升;1990年~2010年,全省耕地压力指数呈现一个倒“W”型,1991年耕地压力显著,1992年~1997年,耕地压力指数在波动中下降,1997年~2003年,在波动上升,2003年上升到1.109 5,之后呈下降趋势;总体上,1990年~2010间,皖北地级市耕地压力在降低,中南部地级市呈现增大的趋势,2000年耕地压力达到最大,之后耕地压力有所下降;近20年,马鞍山、芜湖、铜陵、黄山以及安庆耕地压力指数均大于1,耕地承受着较长时间的压力,而合肥和池州耕地压力在不断加大,在2010年耕地压力指数均大于1,耕地压力显著;通过预测分析,在2011年~2020年,全省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均会持续下降,而耕地压力在上升,2020年耕地压力明显,耕地压力指数达到1.041 16,基于此,提出了一些减轻耕地压力的建议.全面分析安徽省耕地压力指数时空分布特征,这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减轻耕地压力以及制定保护耕地资源的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耕地非农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1997 2003年重庆市耕地非农化过程进行了时空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重庆市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 对如何缓解重庆市耕地非农化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结果表明: 重庆市直辖以来(1997 2003年)耕地非农化面积达20 403 31 hm2, 全市耕地非农化率为0 8%, 且各年期耕地非农化面积和非农化率逐年攀升且波动较大, 耕地非农化区域差异显著,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一般耕地非农化率较高. 相关分析表明: 经济发展、城镇化和经营土地是重庆市耕地非农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耕地占补平衡对区域生态安全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物元分析法构建耕地占补平衡的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判模型,并以芜湖市为例作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1年,芜湖市生态安全水平较为平稳,安全级别经历了由临界安全→不安全→临界安全的变化过程.总体来看,芜湖市生态安全形势仍不乐观.芜湖市需要继续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农地整理项目实施力度,避免过多开发滩涂、苇地等未利用地;同时要充分重视补充耕地过程中相关工程的实施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采取生态环境保育型的土地整理方式和技术,提升芜湖市生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为例,利用2003、2008、2013和2018年4期卫星影像和CLUMondo模型,对203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多情景模拟.结果表明:(1)研究区自2010年9月确定成立以来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截至2018年,建设用地面积以每年517.416 hm~2的速度增长;未利用地和耕地受城市扩张的影响向建设用地转变;受人类活动影响,大量林地向耕地转换,耕地面积增长了699.57 hm~2.(2)模拟预测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情景对研究区未来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建设用地在不同情景下均呈现逐年增加态势,尤其在经济建设情景下,年增长速率达到了30.45%;林地和未利用地在各个情景下均呈现下降趋势;耕地面积在耕地资源保护情景下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面积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殷胜泉 《安徽科技》2007,(10):41-42
枞阳县地处低山丘陵地区,地表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和火山岩,如何在这类地质环境地区进行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是一个新的领域.本文分析了枞阳地质环境对土地整理的影响,提出土地整理应与地质环境相适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省11个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计量方法及GIS软件,对山西省2010年~2017年旅游业时空演变特征及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进行了实证研究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2010年~2017年,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绝对差异在增大,相对差异在减小;(2)山西省旅游业的空间发展模式由"单核"向"双核"转变;(3)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基于福建省土地利用的背景与现状,从土地利用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3个层面构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确定其指标权重,采用改进的TOPSIS模型评价分析2006-2016年福建省土地利用绩效的状况,并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影响土地利用绩效的主要因子.熵权TOPSIS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福建省土地利用综合绩效呈逐年递增的态势,经历了低级绩效阶段(2006-2009年)-中级绩效阶段(2010-2012年)-良好绩效阶段(2013-2014年)-优质绩效阶段(2015-2016年)的演变历程.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土地利用经济绩效对土地利用综合绩效的影响最为显著;土地利用社会绩效对土地利用综合绩效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相比之下,土地利用生态绩效对提高土地利用综合绩效的贡献度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农业区内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以河南省周口市为研究区域,基于人与耕地相互作用机理,运用改进的PSR模型构建适用于研究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2001-2013年间全市及下属10个县区的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上看,周口市耕地生态安全综合值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变化且安全值相对较低,相应的安全等级也经历了"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的倒"U"型发展阶段.(2)从空间尺度上看,各县区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地带性差异.安全和较安全区主要集中在周口市的中部和西南部地区,并随着安全状况的变化向东部、北部扩展或缩减;临界安全区的分布变动幅度较大,但主要集中在周口市北部、东部和南部6个县区;较不安全和不安全等级仅在2001年和2003年有所分布.2001年较不安全区主要集中在南部的项城和沈丘,但随着环境的继续恶化,到了2003年,该分布范围蔓延到了东北部的郸城和鹿邑,并且项城沦为了研究期内唯一的不安全分布区.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广西西江经济带7个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旅游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西西江经济带的旅游业经济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广西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绩效的总体水平相对较好,区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两级分化较为明显。2013年广西西江经济带7个市主成分综合得分平均值为0.000000000106,其中4个市超过平均水平,占总体的57.14%,但绩效最好与绩效最差的得分差距极大,为6.4982,这表明旅游经济绩效呈现不平衡的发展态势。(2)广西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绩效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吻合度相对较高,旅游经济规模和旅游贡献度因子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6.74%和15.51%。。(3)旅游经济绩效综合得分:南宁市(4.0511)崇左市(0.4287)百色市(0.3965)来宾市(0.0965)柳州市(-0.7623)梧州市(-1.7635)贵港市(-2.4471)。南宁和柳州的旅游经济规模较大,来宾和南宁的旅游贡献度较高,崇左和梧州的旅游创汇效益较好,百色和来宾的旅游经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单元,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以及经济增长收敛模型等方法,对四川省2002年—2017年旅游经济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四大区域中川南地区的旅游经济差距最小,川中地区的旅游经济差距较大,川南-川东地区以及川南-川中地区旅游经济区域间差距较小,而川东-川西地区区域间差距较大,旅游经济区域差距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距;四川省旅游经济总体呈现σ收敛,川南地区、川中地区和川西地区σ收敛,川东地区则存在σ发散;四川省旅游经济总体上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显著的条件β收敛,但川西地区不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