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拓者之一,但他的诗歌已经具备了现代主义诗歌的因子。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情与理的交融,精神顿悟的"时间之点",悲观的现代情绪。华兹华斯诗歌的现代性特征,恰好说明了文学史发展的继承性与延续性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2.
精神顿悟是詹姆斯·乔伊斯小说的核心。乔伊斯在其美学理论的基础上,否认了西方神本主义的顿悟观,认为精神顿悟不是神的瞬间显灵,而是在完整、和谐和光彩的美学维度中被随时建构的、保持变化的一种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乔伊斯的精神顿悟观与中国人本主义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佛教禅宗的“任运自在”、“随缘自适”、“即心即佛”、“一念顿悟”的理念是文人士大夫度过人生困厄的“灵丹妙药”。流寓永州、柳州时期,柳宗元的诗歌蕴含着浓郁的禅意。柳的禅诗是其身陷厄境却能顿悟释然的心境体现。  相似文献   

4.
试析詹姆斯·乔伊斯的《伊芙琳》的写作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詹姆斯·乔伊斯在小说《伊芙琳》中所运用的“精神顿悟”法、内心独白法和象征等写作技巧,特别是重点分析了其中的“精神顿悟”法,这种方法无疑为后来的意识流小说奠定了基础,也是我们全面解读乔伊斯作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弗洛斯特的诗歌明显地流露出一种虚无思想,这种思想往往借助星光意象产生顿悟,从而实现诗中"我"的精神升华:虚无与超越.这种"实现"主要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死亡意识、孤独意识和梦幻意识.诗人的虚无思想有其产生的根源,这种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顿悟是禅宗"见性成佛"的不二法门。顿悟的实现就其忽然默契来看,是刹那间的当下体验;就其修行的过程来看,却是极其艰难的。在顿悟中参禅者获得了生存智慧,它是在日常工夫中才体现出的涅槃般若。顿悟作为本体智慧与日用工夫的合一,它不是参禅的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它也不单单是个人的解脱和精神逍遥,而是指向着一个开悟的世间状态。  相似文献   

7.
伊丽莎白·毕肖普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女诗人之一。对于她略带神秘的人生经历和扑朔迷离的诗歌,评论界总试图与其他诗人比较,或进行拆分重组。文章从毕肖普阅读达尔文的感受出发,解读毕肖普诗歌灵感和创作过程,发现她的诗歌是一个艺术的有机整体。在表面上,它就像是现实主义画作,细节描绘栩栩如生;但仔细读来,诗歌更像超现实主义、印象派画作,陌生诡异的意象、壮美的自然景观和惊人的动物正是毕肖普诗歌的独到创新。在顿悟的瞬间,诗歌、诗人与读者的三者合一,产生极强的诗歌效果,提升了诗歌艺术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诗歌精神是民族、时代和个人的宝贵财富。诗歌的外在生存环境制约着诗歌精神的发展,时代的困窘、诗歌精神一度衰微,致使集体还乡的艰难。汶川地震发生后涌现出大量的诗篇,诗歌的青春和活力再次不可遏止地进发,那撼动人心的诗性光辉预告着诗歌精神大规模的回归与还乡。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佛教禅宗思想的基础上,解读《藏春集》中诗歌作品所蕴含的禅宗理念,将作品的文本分析与禅宗思想的基本特征有机地结合比对,总结提炼出刘秉忠诗歌创作表达的即心即佛、顿悟成佛、无念为宗、即世间出世间的佛学主题。  相似文献   

10.
著名诗人杨牧,其诗歌对中国当代诗坛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究其根本,是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核质,这种精神核质涵盖在创作对象、创作态度、创作方式等方面.今天,中国诗歌处于文学的边缘状态,重新审视杨牧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核质与内涵,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肖瑶 《科技信息》2008,(17):195-195
解释顿悟问题解决机制的理论主要有两种取向:探讨顿悟问题困难的原因取向与探讨顿悟为什么会获得的取向,这两种取向以进程监控理论和表征转变理论代表。进程监控理论主要解释了顿悟问题为什么困难,而表征转换理论主要解释了顿悟是如何获得的。基于两种理论的不足之处.产生了顿悟问题的原型激活和关键启发信息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12.
在概括慧能禅学影响中国文学的一般情况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不离不染”、“自识本心”和“顿悟成佛”对作家的精神、作品的意境和创作方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对影响人的思想起着重要作用。诗歌作为一种优美而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大学生非常爱读。可以利用诗歌所蕴含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大学生从中国优秀的诗歌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培养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阅读欣赏里尔克的<豹>,要把握象征主义诗歌以具体物象暗示抽象理念的特点,用"联想"去感知去顿悟诗人内心的奥秘,达到得意忘象的艺术审美境界.象征主义在艺术上的追求,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它能换醒人们的潜在意识,激发人们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15.
“大西南文化与新时期诗歌研究”是从地域文化角度探讨20世纪中国文学,探讨新时期诗歌运动的发生发展的需要,大西南文化及其新时期诗歌发展的独特性构成了这神研究的条件。该课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新时期诗歌的消长与大西南文化的关系,二是中国新时期诗歌精神与西部精神,三是大西南文化对新时期西南特人的个性塑造,四是新时期大西南诗歌流派的地域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16.
曹操诗歌中普遍存在激励人心的超越精神。细品曹操的这些诗歌,其超越精神大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生命有限的超越;对现实困境的超越;对人生价值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顿悟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顿悟形式常为人们所运用。愉悦能使人心情轻松乐观,也是人们修炼佛性首先要调整到位的心态。向佛者顿悟佛性过程有多个层次,持之以恒就会有进步。一次顿悟有一次体验,从体验中顿悟,从体验中进步,佛地就在前面。  相似文献   

18.
顿悟思维方法是灵感创造和直觉创造成果的捕获者,是突破性创造的第三思想工具,顿悟创造能力是第三创造力。但是它几乎还是一块研究的“空白区”或“真空地带”,应当充分认识到分析研究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着力分析研究顿悟思维方法理论与开发顿悟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世纪,中国现代诗学明显地面临两大理论课题:实现“精神大解放”以后的诗歌精神重建和实现“诗体大解放”以后的诗体重建,“诗歌精神重建”以对诗歌和社会、时代关系的科学性把握为中心;“诗体重建”以提升自由诗、成形现代格律诗为美学使命,在探索完成两大课题中,现代诗学应当继承中国诗学重人文精神的传统,又恰当地吸取西方近现代诗重科学分析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时间观念因素对顿悟问题解决的影响,结果表明时间观念影响顿悟问题的解决,体现在长远未来时间观念促进了加工转移现象的产生,形成了抽象的心理表征,因而促进了对顿悟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