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民族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虽然在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诸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根源在于,迄今尚未从理论上解决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怎样有机结合这一难题。民族学与经济学可以有两种结合方式:一是以民族学为主,二是以经济学为主。过去20多年的理论探索表明,民族经济学采用以民族1学为主的研究思路,难以解决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的有机结合问题,难以建立起民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框架。民族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总体研究思路从民族学范式向经济学范式转变,民族学与经济学、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应当是经济学框架内的结合。民族经济学是研究多民族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经济学,主要研究稀缺性资源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三大目标之间的最优化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族经济学是围绕民族因素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研究各民族或民族地区的经济变化与经济关系。民族经济的二重性和多样性特征是民族经济学研究的着眼点。当前民族经济学应迫初探讨的问题是:改造社会的基层结构、改造农村经济结构、建立民族经济发展的试点、寻找发展民族经济的实际操作程序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民族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问题出现了新趋势、新特点、新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分析了我国民族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指出了解决民族问题应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以及必须加强和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杨进 《世界知识》2014,(6):22-24
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大民族关系的历史上,苏联时期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正是这一时期两大民族之间的关系演变加速了苏联解体,并奠定了其后两国关系发展日趋复杂化的基调。  相似文献   

5.
民族价值观的心理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价值观是不同少数民族基于各自的历史文化、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地理环境等因素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或民族特征的价值观。从心理学角度审视民族价值观的内涵和特征,民族价值观的基本结构是民族价值认识、民族价值评价、民族价值选择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与前南斯拉夫在对待主体民族政策上的比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南斯拉夫由于缺乏对国内各民族历史和现状的深入分析,在制定民族政策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尤其是在对待国内主体民族的问题上,两国更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原则.苏联片面宣扬"大俄罗斯主义",压制国内其他少数民族;南斯拉夫则把斗争矛头指向"大塞尔维亚主义",以维护国家的安定统一.虽然两国在对待主体民族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但却产生了相同的结果,使这一问题演变为引发国内民族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解体或分裂.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民族学,在世界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界中占有重要地位,苏联时期民族学在理论方法、现实问题和世界民族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苏联解体对当时的民族学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经过多年排徊之后,俄罗斯民族学界在世纪之交提出民族学全球化的问题,预示着俄罗斯民族学正在努力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外交非常积极并呈现出双重性的特点:一方面务实灵活,为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苏联综合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体现了浓厚的民族利己主义色彩,为时人和世人所指责。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时期不仅存在民族问题,而且由于各种因素,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一直到阶级、国家消亡以后才能逐渐消亡。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了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他认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隔阂是很深的。……历史上的反动统治实行的大民族主义的政策,只能加深民族隔阂,而今天我们政协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民族政策,一定能够消除这种隔阂,实现民族的大团结。”  相似文献   

10.
《布列斯特和约》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与德国签订的重要条约,它们的签订引起了时人和后人的广泛反映。从苏联方面来看,它们虽体现了灵活、务实的特点,但前者不幸,后者获益不少且极大地暴露出苏联外交的民族利己主义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把握和处理民族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一项对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大意义的重要任务。本文就新时期如何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做了重要阐述。  相似文献   

12.
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利益关系的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核心。因此,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民族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少数民族的脱贫与小康建设和谐对接,促进少数民族的村规民约与民主社会的和谐发展,维护少数民族的民间信仰与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刘永华  吕双翠 《科技信息》2009,(31):J0082-J0083
世界上多数国家不是单一民族国家,每个国家都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民族问题。民族问题是影响一个国家安定团结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和学术界历来都对民族问题的研究十分重视,我国学术界多国外民族问题及民族政策的研究也十分重视,本文从世界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两个层而入手,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学术界近期对上述两个问题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14.
斯大林提出的“共同经济生活”民族学理论强调了民族产生和存在的物质条件,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具有较为普遍的科学意义。在实践上,斯大林也比较重视促进共同经济生活,以加强苏联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关于民族概念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概念问题是中国民族理论学界的基础理论研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歇过。综述了改革开放至新世纪以来各家学者对民族概念的观点,认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构成民族的要素、民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三个问题上。认为“共同血统因素”也应作为民族构成的因素之一,赞同“民族问题只能发生在民族与民族的交往过程中”这一观点。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定义的新见解也可称为“七要素说”。除非民族消亡了,人们对民族概念的探讨才会失去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是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发展问题是我国民族问题的实质;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民族问题的物质基础,而法治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则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民族关系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论题。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一方面推进,加快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影响民族关系的新问题,借助外部的扶助和市场的拖动,增强各民族的自我发展能力,将区位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内在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现今民族关系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会出现许多新的“重大关系”问题,需要随着时间和实践的推移与发展,不间断地进行新的探索。本文从现阶段实践中已提出的问题入手,分析和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之间、发展民族文化同推进现代化建设之间、西部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中国,内蒙古的民族问题是中国政府必然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国民党政府在某些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曾调整某些民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和了内蒙古的民族矛盾和地区矛盾。但是,从总体而言,国民党政府的羁縻、笼络的办法和强迫同化政策加深了内蒙古的民族矛盾、纠纷和隔阂。在这一历史时期,内蒙古的民族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进一步复杂化了。  相似文献   

20.
李伟维 《科技信息》2010,(8):I0059-I0059
毛泽东的民族理论,是建国后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对现在民族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重温毛泽东民族理论,对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