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娜·卡列尼娜,端丽、温雅,感情深挚,风度迷人,在俄国文学中独具风彩。托尔斯泰在小说中,通过一系列意蕴深广的肖像描写、细腻生动的心理刻画、迭宕多姿的情节故事,塑造了安娜这位叛逆的贵族妇女。譬如安娜去春歌剧的情节,笔者认为:一方面,描写了安娜对整个上流社会的再次正面冲击,展示了安娜反叛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说明安娜对上流社会依然存有依恋之情,在安娜追求与反叛过程中,无法彻底摆脱出身和教养给她的影响,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心理,这是她可悲结局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所以,本文拟就安娜着歌剧这一情节,再论…  相似文献   

2.
45岁的安娜是个事业有成的单身女人,有车、有房也有钱。像很多女人一样,安娜一直想做母亲,可是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她认为可以与之结婚生子的男人。岁月不饶人,等着等着,安娜终于知道自己再也没有办法怀孕做母亲了。她心里很难过,不过还是做了个决定,给自己买了条小狗。这条狗名叫汤姆,十分惹人喜欢,它的到来给安娜原本孤单的生活增添不少色彩和快乐。安娜对汤姆更是非同一般地在乎和疼爱,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把所有的母爱都倾注在了汤姆身上。  相似文献   

3.
<正>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卷语。小说的主线是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即安娜受资产阶级自由思想的影响,冲出不道德的家庭,试图重新建立一个以爱情为基础的合乎道德的家庭,但她失败了。安娜的悲剧是虚伪、冷酷的上流社会造成的,安娜的悲剧对社会有巨大的批判力量。但是,不可否认导致安娜爱情  相似文献   

4.
《安娜·卡列尼娜》和《红楼梦》,是世界文学之林中的两部杰作,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两书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安娜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情节线索,描写了城市、农村,家庭婚姻和爱情悲剧,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状况,形象反映了俄国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的动荡变化的社会生活,深刻批判了俄国贵  相似文献   

5.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这部作品自一八七七年问世一百多年以来,一直以其深邃的社会内容和卓越的艺术力量激动着越来越多的读者,特别是为主人公安娜的悲惨结局潸然泪下。认识女主人公安娜这个人物,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就是有关安娜因何自杀的原因。围绕这个问题,学术界分歧意见很多。而一个多世纪以来对安娜自杀原因的争论不休未成定论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托尔斯泰所精心雕琢的这个人物形象的独特与博大精深。本文想就此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安娜与潘金莲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娜和潘金莲这两个形象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但她们由于出身、教养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所追求的东西也不同。安娜追求的是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而潘金莲所追求的是低层次的肉欲的满足;安娜在追求中时时伴随着犯罪感,潘金莲既使杀死自己的丈夫也无半点内疚。对这两个形象不能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7.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与曹禺笔下的繁漪在其各自不幸的家庭中有着惊人的相似:作为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安娜与繁漪都是家庭中的最不幸者;作为争取真正爱情生活的"勇士",安娜与繁漪又都是对旧秩序的最积极的破坏者.二人如"前驱"和"后继"闪闪发光于世界人物长廊中,引人探究.  相似文献   

8.
《安娜·卡列宁娜》是俄国文学中希世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可以说这部书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悲剧,但小说的主人公安娜·卡列宁娜确是一个真真切切的纯粹的悲剧人物。一切悲剧皆源于错误,这种错误也可能是客观事物造成的,也有可能是主观意愿造成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就像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那么安娜的悲剧是她犯了错误还是遭遇了错误呢,或者兼而有之呢?她不幸的原因是值得世人婶婶思考和反思的。  相似文献   

9.
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最爱,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22部歌剧。他在歌剧创作中突出音乐的主导地位,创造性地使音乐与歌词有机统一,赋予每个角色以独特的音乐形象,善于运用重唱的手法展开戏剧性情节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他的歌剧反映了时代的呼声,音乐通俗易懂,具有德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气息。  相似文献   

10.
《风萧瑟》是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一首非常著名的咏叹调,这首咏叹调在推动整部歌剧情节的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笔者目前掌握的相关材料来看,无论是对本首作品在剧中故事情节发展形势,即剧中人物的演唱环境分析、角色性格分析、音乐的本体写作分析还是人物情感与音乐两者相结合的演唱分析尚需深层次的挖掘,作为女高音,笔者试图从歌剧演唱的案头工作入手,对该片段回归到整部歌剧中,从事件发展的脉络对主人公情感的心理历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从音乐分析的角度,把握该片段的音乐元素,以便更好的塑造歌剧形象。  相似文献   

11.
英国作家阿诺德·贝奈特的《五镇的安娜》在人物关系上互为主体,其小说人物"特尔赖特——安娜""安娜——迈诺斯/威利"之间突显出一种主体间性。"特尔赖特——安娜"的关系表明主体间性的失衡,"安娜——迈诺斯/威利"的关系代表了主体间性的延伸,而贯穿主体间性始终的则是以安娜父亲为代表的父权意志。《五镇的安娜》对父权话语的反抗和对女性自由问题的探求,其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女性个体的自由,实现主体间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最爱,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22部歌剧。他在歌剧创作中突出音乐的主导地位,创造性地使音乐与歌词有机统一,赋予每个角色以独特的音乐形象,善于运用重唱的手法展开戏剧性情节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他的歌剧反映了时代的呼声,音乐通俗易懂,具有德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气息。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的心理描写,艺术地与其它诸种描写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其形式多样,可谓匠心独特。这一艺术形式起着塑造典型形象、表现作者观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艺理论界对“形象大于思想”的成因已有过很多论述。就笔者查阅过的文献资料看,众多的论述基本上没有跳出以下三个角度:第一,生活材料本身具有抗拒作家偏见的能力。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被视为最有力的例证。托翁原想把安娜写成一个堕落的贵族妇女形象,而作品中实际写出的安娜,却很难给人堕落的感觉。究其原因,作品具体详尽地描写了安娜与卡列宁的  相似文献   

15.
托尔斯泰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塑造了两个经典形象安娜与吉提,寄寓了作者对家庭与婚姻的思考和追问。安娜与吉提无论是在对待爱情、对待丈夫的亲人、对待孩子方面,还是在对待丈夫的事业、家务劳动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种差异表明女性只有像吉提那样,承担起自己为妻为母的责任,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社会才会安定,家庭才会和谐,个人才会幸福;如果像安娜那样,只求张扬享乐的权利而不承担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其结果就只能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16.
乔治·爱略特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女权主义作家.她的作品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又开创了现代英国小说心理分析描写女性形象的先河,对后来的英国文学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这在其代表作《马德尔米契》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7.
陈染的小说中,经常出现描写老人的情节及未老先衰的心绪.这种描写对于当年风华正茂的陈染来说是不相符的.作家的目的,正是通过这些描写,揭示人类所处的困境:对时间的无奈,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无奈.本文将着力分析其小说及她本人的早衰心态,并以此来揭示陈染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词以含蓄见胜.她既吸收了前人的创作经验,又能自出机杼,把词的含蓄艺术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清照词的独特的含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节宛曲而情深,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面、一段情节而自然地抒发情思.二是情景契合无间,着重抒发对物象深细的心理感受,物象大都带有比喻和象征的色彩.三是以人物神态表现情思,总是把神态动作与各种各样的物象紧密结合,构成丰满的艺术形象,有含蓄蕴藉之美.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是景物描写的能手和巧匠。在《红楼梦》中,他把景物描写得婀娜多姿,逼真传神,像闪烁繁星,如璀璨宝石,巧妙的镶嵌在情节上,使景物与情节结合的如漆似胶,浑然一体。探讨曹雪芹的景物描写这一高超艺术,无论对《红楼梦》研究,还是对指导当前文学创作,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安娜和弗兰西斯卡分别是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和《廊桥遗梦》中的女主人公。在无爱的婚姻以外,她们各自追求着自己的爱情。两位女主人公婚外情产生的根源主要是由于经济上的依赖与传统的父权制度;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与升华。而女性性格深处的弱点又成为她们追求自主爱情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