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化的显影:英国文化主义研究》系统梳理英国文化主义研究的源流、代表人物与思想,既有历史维度的纵向探究,也有文化诗学意义上的个案阐释.该书以文学探讨为出发点,邅递到文化研究的视域,以历史梳理为基础,隐括西方文化中宗教维度的影子,较好地做到了韦勒克所言的"内外结合"研究,是国内这一领域的分量之作.  相似文献   

2.
研究三峡文化,必须先认识和把握其内涵,源远流长的三峡文化,其内涵博大精深,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山水文化、史前文化、民族文化、民生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民间文化、工程文化和移民文化。  相似文献   

3.
卡尔·古式塔夫·荣格(1875——1961)是瑞士人,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后来终因两人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不一致而分道扬镳.荣格开创了自己的分析心理学体系,并广泛涉猎了哲学、美学、宗教、艺术等领域.且均有建树,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巨匠.荣格对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给予了较多的注意.并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对世界文化的全面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本文试图从以下四方面对荣格与中国文化的联系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作一点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所联合日本东亚人类学研究会于2014年4月25日至26日,在南京大学召开了"宗教与文化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与会学者就"帝国、商业与宗教""宗教的传习""仪式与音乐舞蹈""关系网与公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宗教景观与空间建构""祭典与地方社会""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传统""多元文化主义与新兴宗教"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仍将长期存在,宗教文化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态势下其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对外文化的交流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要积极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对宗教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做出积极的诠释,并且能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的有机关联。从而使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发挥出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宗教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正确地认识宗教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人的思维、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行动等。文章分析了中西方宗教在目的论上的一致性和在宗教精神上的主要区别,阐述了中西宗教文化差异对各自文化生活的影响,重新审视了中西方宗教文化的现代价值,以期能使宗教文化的积极作用得到良好的发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阅读董学文、张永刚的新著<文学原理>获益匪浅,颇受启发.本文就其第五章<文学的价值与影响>的主要内容,对文学的道德内涵、人类终极关怀和信仰与宗教等问题,从文化哲学、审美品质的视角,作一些思考和评述,在文学的伦理学特质、形而上思辩命题、宗教文化情结等意义上,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太平广记》宗教文化研究主要是本世纪前后新兴起来的新课题,也是极具学术价值的研究课题,目前该研究主要集中在神仙文化、果报思想、鬼怪文化和梦文化等方面。但这些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宗教文化研究与小说文本研究脱节,文本内容研究与编纂意义研究脱节。  相似文献   

9.
宗教生活并不等于民族的全部生活,它只是民族生活的一个有限的组成部分;宗教文化也不能涵盖民族的全部文化。它只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与科学是人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两大系统.从两者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互为抗拒、互为融合的现象又是两者共存的不可分离的必然,恰如文化中的一对孪生姊妹,尽管时间的长河给人类文化的科学性注入了日益增多的比例,而人类文化宗教性的部分正在日益缩小.然而,这种“增多”与“缩小”却具有时间上的无限性.  相似文献   

11.
西藏旅游热背景之下,藏传佛教文化备受关注,以此为核心的宗教旅游,即使在西藏以外的地方,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旅游是改变地方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宗教旅游的驱动之下,文化的传承与建构,显现出更加丰富的形式与新的特点。宗教节庆是宗教旅游的重要组成,其反映的宗教旅游现象具有代表性和研究意义。文章以藏传佛教寺院西安广仁寺及其燃灯节为研究个案,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结合旅游动力机制分析,研究近年来以宗教旅游为动力形成的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建构。  相似文献   

12.
现代宗教文化旅游是我国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众多旅游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深入发掘宗教文化旅游的内涵和丰富宗教文化旅游的形式,不断提升宗教文化旅游的品质,能使这类旅游产品更好地服务大众和服务社会,使古老的宗教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3.
7世纪中叶,中亚地区多种宗教并存,各宗教之间尽管存在着冲突,然大体上能够和平相处。8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中亚,一部分居民改宗了伊斯兰教;然而,终倭玛亚王朝一代,伊斯兰教并未在中亚取得胜利。阿拉伯人的征服将阿拉伯文化带到中亚,直到倭玛亚王朝统治末期,阿拉伯文化并未在中亚产生重要影响。在共同抵抗阿拉伯人入侵的过程中,突厥文化开始与中亚本地文化融合,开启了中亚早期的突厥化。  相似文献   

14.
与其它地区相比,新疆宗教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认同性、传承性、适应性、共存性、民俗性等五个方面,原始宗教遗存、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文化在新疆的长期发展中对新疆的民族形成及新疆统一于伟大的祖国中产了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认同性是新疆宗教文化的首要特点。新疆各宗教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地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变化,既保持了历史传统又有所突破,传承着新疆古老的文化。而外来的宗教文化如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等文化在与新疆本土传统宗教的碰撞与包容中,逐渐融入新疆历史文化中,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使之具有适应性。不同宗教的文化,长期以来在新疆荣辱与共、共同发展,形成了多元共存性的特点。在宗教活动融入新疆传统文化、日益本土化的进程中,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新疆宗教文化,使民俗性成为新疆宗教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第一回以宗教文化作为创作的辅助手段,构思小说开端,渲染社会背景,掩饰创作意图;交代主人公来历及其形象特征;暗示矛盾产生的根源、性质及基本主题,为小说内容描写作蓄势、埋伏笔,使作品有一个在思想上和写法上打破传统的绝好开端。  相似文献   

16.
原始宗教对白裤瑶民俗竞技文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原始宗教的视角对居住在南丹白裤瑶的民俗竞技文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白裤瑶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情结,原始宗教对白裤瑶民俗竞技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是由于原始宗教的存在而使白裤瑶民俗竞技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富有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7.
老舍在青少年时期曾经与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文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尽管老舍与佛教文化的关系更为密切 ,然而他在宗教信仰上最终还是选择了基督教 ,并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教会的一些社会服务活动和改建工作 ;可是他又始终未能成为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所有这些 ,都在老舍一生的思想发展和创作实践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在此 ,对老舍基督教文化情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赵玉娇 《科技信息》2009,(16):27-27
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成为中华民族血液里难以割舍的宗教情结,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里,宗教文化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形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成为人们行为的指导。在现代社会,如何采用宗教文化的合理资源,使之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是我们应该予以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探析了中国缺失宗教信仰情怀的缘由,具体从文化、经济社会结构、政治等层面作了阐析,并简要透析了当代中国的信仰现状及未来信仰的构建可能。  相似文献   

20.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壮族宗教文化和壮族服饰图案结伴而行,宗教文化对壮族服饰图案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宗教信仰为壮族服饰图案培养了诸多审美基因和要素,提供了很多意象、情节和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