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革,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模式也随之面临全新变革。然而,高职创业教育在将教育教学融入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缺少融合途径的相关理论研究。文章结合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提出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和搭建产教融合的双创平台,阐述了众创空间下高职院校孵化式产教融合的具体应用。研究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通过孵化式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校企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可  秦景俊  杨和  辛旗 《华东科技》2023,(12):125-127
<正>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具有职业性、应用性的特点。高职院校应在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过程中加强产教融合,注重培养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内容全面、功能明确的递进式教学。本文从产教融合视角出发,聚焦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并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了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国际人才的路径,旨在助力职业教育树立留学生教育品牌,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在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还面临着诸如专业特点的制约、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障碍等困境。要深化产教融合,实现高职教育战略目标,必须突破困境,创新路径,打造适应新业态的专业群;以职业为导向、岗位为引领,优化教学模式;打通校企人员互派通道,让"双师型"教师队伍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发展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建立,要依托产学结合教育的优势,紧跟行业的发展,突出能力教育,创新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专业特色。本文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形成了一种更加科学与复杂的组织形式。这主要体现在积极冲破创新壁垒、全面聚集创新要素、合理利用创新资源等。我国产教融合已经发挥显著优势,在此前提下的产教协同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尤其在发展层次与生产规模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文章立足于"双高计划"背景,全面考察高职院校产教深化融合问题,探索其发展平台的搭建与实现模式,深入分析其发展特点,提出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产教融合是提升高职院校创新能力的根本举措,是一场牵涉多方利益主体的跨系统合作。本文分析了产教融合的运行取决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文化、学校等,提出政府引领和调控机制、持续优化产教融合发展环境,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深化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融合度等多种实现产教融合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职业院校深度产教融合实践中遇到的现实困境,寻找创新驱动与产教融合的结合点,提出创新驱动职业院校深度产教融合的具体路径。通过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探索创新驱动与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以深度产教融合为支点,深入推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提炼出创新驱动职业院校深度产教融合的方式、对象以及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的不断进行改革,职业学校越来越把老师教的课程和实际产业结合在一起,这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是一条新的发展之路。虽然产教融合作为理念实行的时间不长,但是它却让学生们学到知识运用到实际产业上,可以说是让职业产业焕发了新的生机。正是因为产教融合的特点和对中国未来职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九大会议上,提出了要深化院校产教融合教育的发展改革,今天笔者就和大家一块探讨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发展路径创新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产业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应运而生,产教融合在驱动大数据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大数据发展、产教融合、大数据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从课程设置方面、技能训练方面以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对基于产教融合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高职院校作为国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中国制造2025》的推动下,制造产业对智能制造装备系列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加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建设,建立长效机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服务国家战略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的社会职能和使命担当,高职院校应重点服务人才发展、科学发展、社会发展和国际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为其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持、产教融合主体支撑、社会服务培训保障、职业教育方案输出。结合天津职业大学在服务国家战略过程中的实践探索,构建高职院校服务国家战略的理论模型,以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基础,有机融入创新驱动、人才发展和民生保障等战略实施。从“面、点、线”的角度,提出高职院校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服务国家战略的“三全”模式,旨在为提升我国高职院校服务能力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徐龙伟 《华东科技》2022,(3):128-130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加快高职院校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人才需求,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树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教育目标,构建“双向一证”的教学形式,建立产教融合下校企共治的全覆盖人才培养平台,设计双师型培养机制:然,以P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创新模式前后人才培养结果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6个周期的分析,单期人才培养组和综合人才培养组的平均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职院校人才的素质水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产教融合模式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实践方式.通过剖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模式现状,提出深化产教融合策略,包括提高对产教融合模式的再认识、准确把握融合思路、健全融合机制、完善评价体系、突出政府主导作用等.该策略优化了教育结构,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输出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与探索,促进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但不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因此,需要校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机制进行创新。该文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创新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以期为相关高职院校、企业提供参考资料,让校企合作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了全面落实党中央的决定,推动高职教育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的综合改革,最近,我们组织部分高职院校,结合各自的办学实践,围绕“产教融合”,对当前高职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本刊特聘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张玲教授主持了两期“产教融合促进高职科学发展”专题,以飨读者。也热忱地欢迎广大读者关注相关话题,撰文发表您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杨波  徐巧 《华东科技》2022,(5):146-148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完善、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低,重理论、轻实践,重创业、轻创新,师资队伍缺乏创新创业经验等问题。鉴于产业和企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校要深化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合作,构建“三创三融合”教育体系、基于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模式、教师+学生的自创业孵化模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双创人才。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围绕市场人才需求导向,以文化产业发展为引领,重点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创意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应围绕产业发展明确目标定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产教融合、强化人文素质提升等,努力培养出适应文化产业岗位需求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8.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未来本科院校发展的方向,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本科院校教学改革能促进学生就业,为企业提供具有高技术高级能的人才。深入研究产教融合,对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当前很多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偏离了产教融合的教育方向,所以进行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应将工匠精神中蕴含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创新态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营造育人氛围,打造学校以文化人新业态;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生态;聚焦内涵建设,形成面向职场人才培养新常态;坚守需求导向,孕育服务区域发展新形态,将"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机耦合,更好地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我国普通本科院校教育结构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为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新目标,推进和深化产教融合无疑是必然选择。然而普通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实践依然存在诸多挑战,为突破产教融合的发展瓶颈,需要系统梳理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做好内外部融合的动力与保障工作。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围绕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下深化产教融合途径展开研究,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