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之交墨学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墨家学说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儒学独尊的封建社会,墨学隐而不彰,是所谓“明珠投暗,幽兰弃莽”(梁启超语)。本世纪初,以儒学为核心的封建文化,受到新文化运动的猛烈冲击,在一片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声中,人们逐步重视了非儒学派,特别是墨家学派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山东大学和山东滕州市发起并连续召开了全国和国际墨学研讨会,把本世纪的墨学研究推向新的高潮。转瞬本世纪即将过去,新世纪即将来临,站在世纪之交的关头,纵观天下大势,可以看到,时代呼唤着墨学,进一步弘扬墨学是时代的需要。也就是说,我们在世纪之交研究墨学,是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正面临消亡或变质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民间文化资源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随着我国国际声望日益提高和对外交流和协作的频繁,民间文化的文化名片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图书馆作为保存、积累、传递人类智慧成果的专门机构,在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具有不可推谢的责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不应只停留在典籍文献保护上,加强和旅游部门合作,开辟文化旅游项目,使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常丰富。在地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高校图书馆除了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外,还应开拓思维,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来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的信息采集、地方文化的整理和归类、储藏及传播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川东竹琴是重庆三峡库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已入选为重庆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川东竹琴文化遗产蕴含着重要的历史、艺术、人文与实用价值.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探究了川东竹琴的历史与现状,并对这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了对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常州吟诵是历史悠久的地方文艺形式,对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地方文化,表达百姓思想情感都曾起到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上世纪中叶以来,常州吟诵的发展遇到困境,主要的问题是缺乏专业吟诵人员,传承面临困难,社会影响力小。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地方艺术,应加强吟诵传承人培养,成立专业常州吟诵团体,适时开展常州吟诵的民间比赛活动,加强对青少年吟诵兴趣的培养,规范一批吟诵乐谱,丰富吟诵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当前,我国在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中面临诸多问题.从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化保护红色文化遗产应该成为现有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政府的重视、对红色文化遗产的普查、相关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应用性示范工程的建设、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相关人才的培养是顺利实现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的结构与墨学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是儒道互补,然而这种格局并没有发展出真正意义上民主与科学制度,就此可以说传统文化存在着结构上的重大缺陷。造成这种重大缺陷的根本原因,是失却了以自然科学为强项的墨学。“天志”是墨学的核心概念,由此推导出了墨学“天人对立”这个充满生动性的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我国具有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但是我国在保护与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呈现出内容递减、传承断裂的现状。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加以保护,以实现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10.
对徐希燕博士的《墨学研究》一书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论述了三峡库区传统手工艺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分析了蕴含其中的丰富文化知识;针对三峡工程的兴建对库区经济文化的影响,阐述了加强保护与传承三峡库区传统手工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对策,为三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做出一些有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珞巴族民族文化尤其是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受到冲击而改变,这种改变意味着珞巴族传统体育文化已日渐式微.只有充分认识珞巴族体育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加强对珞巴族体育文化的认知,挖掘其自身特性,才能服务于西藏地区的乡村文化建设,丰富珞巴族群众文化娱乐内容,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孙诒让的《墨子间诂》被王焕镳誉之为“墨学研究中的旷代之作”,又被罗检秋称为“墨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继承吸取了20世纪以前墨学研究的成果,基本恢复了《墨子》文本的真实面目,为墨学思想的研究和现代价值的挖掘铺平了道路,扫清了障碍,促进五四时期墨学科学价值的被发现和平民学说、逻辑价值的确立,以至引来20世纪30至60年代墨学研究的全面丰收,最终促成墨学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大运河山东段文物古迹众多,文化资源丰富,根据其类型和属性,可以分为运河水工遗产、运河城镇遗产、运河相关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背景环境五大类。这些文化遗产是沿岸民众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以及人为因素的破坏,许多运河文化遗产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导致其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存在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协调机制亟待加强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山东省应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保护机制、深入挖掘阐释、推进河道治理、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学术研究等举措,着力推动运河遗产的挖掘和保护、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利用,真正实现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灾后保护与传承的注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依据,运用文化学、民族学的相关理论,从法律体系、文化环境的构建与保护、我者"民间"走向他者"民众",我者"视野"走向他者"视野"等方面,论述了5.12汶川地震之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研究方法,从历年发文量、期刊分布和研究主题等方面对我国近15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评述,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热点.结果表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新媒体背景下民族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档案管理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佤族传统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基础上,对采集的佤族文化与实体资源进行数字化和编目,构建佤族文化数字化平台。完成了佤族舞蹈\建筑等人文资源的加工入库与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并与旅游服务系统进行融合,使佤族传统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科学存储以及旅游数字化体验、村寨展陈、佤族舞蹈的虚拟交互整合为一个大型系统。强化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服务创新模式,提高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方言因其鲜明的民族性、独特的文化性,而成为各种语言甚至是各种文化的精髓所在。但是随着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语言规范化的普及,方言的地位和影响旁落。河洛大鼓具有较高的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和历史地位,亟需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9.
农村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文化的存在基础和发展空间不断弱化,以致钢筋混凝土正逐步淹没生态文化和传统文化。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我省新农村建设中文化传承与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正在从传统的手工管理和服务模式走向计算机网络,从而实现躅书馆的收藏,资源数字化,从国内外图书馆的发展来看,是新的必然的方向,这就意味着数据的保护尤其重要,我们要谈的保护主要包括:版权的保护,珍稀文物资料的保护以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