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陈骞 《上海信息化》2014,(12):83-85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目前参与者最多、关注度最高的硬件创新领域之一。虽然可穿戴设备的很多功能还不成熟,产业体系也不完善,但其长期的发展趋势不可小觑。据预测,智能可穿戴设备或将隐形存在,或将成为人类肌体的一部分,对进一步增进、延伸和拓展人体机能发挥积极作用,引领医疗健康领域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是世界产业经济发展的热点。在概述可穿戴技术和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情况以及分析可穿戴技术对文化创意产业影响的基础上,从市场视角阐述可穿戴技术与中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对策,提出建立可穿戴设备开放性平台以促进文化创意跨界整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全固态电位传感器因为不含内充液,极易微型化、阵列化和制备成一次性的纸基电极和塑料柔性电极,得到快速的发展。全固态电位传感技术已在环境监测、床边护理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取得初步应用。介绍了近几年作为全固态电位传感器固体接触层的纳米材料和导电聚合物,基于适配体等生物分子的全固态电位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以及纸基和可穿戴等全固态电位传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出的那些最新、最潮的可穿戴设备,预示着2014年必将是可穿戴设备大爆发并更趋流行的一年,人们的智能穿戴也将变得更加"轻量化"当地时间1月6~9日,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2014)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上演。会上展出的那些最新、最潮的可穿戴设备,预示着2014年必将是可穿戴设备大爆发并更趋流行的一年,人们的智能穿戴也将变得更加"轻量化"。  相似文献   

5.
正近3年来,深圳市政府在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高端制造装备产业,相继出台了《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深圳实施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2015年第五批扶持计划》及《关于组织实施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2016年第7批扶持  相似文献   

6.
微评     
正可穿戴设备挑战大于机遇工业设计是短板第七届国际物联网发展高峰论坛于8月14日在深圳举行。本届论坛以"4G可穿戴推动智慧产业飞跃"为主题,王新霞女士以"可穿戴发展概述与趋势"为题,介绍了她与产业界交流后的思考。所谓可穿戴设备,是采用感知、识别、无线通信、云服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实现用户互动、生活娱乐、医疗保健等功能的可以穿戴的移动智能终端。近来引爆的标志是谷歌眼镜,然后是苹果  相似文献   

7.
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由于其可拉伸、可弯曲、轻薄便携和优异的电学性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健康诊断、运动监测、康复医疗、娱乐等领域.近年来,柔性可穿戴应力传感器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多种可测量健康信息的柔性应力传感器已被应用于脉搏波、运动、呼吸和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检测.然而,柔性传感器的发展仍然有诸多待解决的问题.对近年柔性应力传感器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从应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展开,探讨了如何构建高性能柔性应力传感器,讨论了当前柔性传感器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柔性应力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出色的柔韧性、良好生物兼容性、快速响应、高灵敏度、多功能集成的柔性可穿戴传感器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毛敬  高楚 《科技资讯》2024,(1):102-10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而当前服装市场对防寒服的款式、面料、填充材料都有新的要求。叠加态材料作为新型防寒填充材料在纺织领域应用前景可观,但也充满了挑战,如保温性能、透气性与舒适性、轻便性与可穿戴性、抗磨损性与耐用性等。未来的发展方向也需要确定,如生产成本的降低、环境影响与可持续性研究以及设计创新与多样性等。叠加态材料在防寒服设计领域的应用,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参考,并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相似文献   

9.
 可穿戴传感器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如智能眼镜、耳蜗植入系统、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智能药片、智能贴片、智能手表、智能服装、智能鞋垫、连续无创血糖监测技术、人工皮肤及表皮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无线能量传感技术、可穿戴式环境监测传感器技术等。对于其形式、功能、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对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开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结合商业化可穿戴产品和实验室中的在研技术,简述了可穿戴传感器的主要形式,列举了可穿戴设备的常用测量方法和与人体常用接触形式,展示了可穿戴传感器技术在健康管理、医疗、运动科学、工业和军事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Orbit专利系统的Fampat全文专利数据库,从历年可穿戴专利产出、区域分布、技术组成等维度,对1990年至2015年6月期间的全球可穿戴设备专利进行分析,揭示了可穿戴设备产业链、核心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可穿戴设备未来发展态势,并提出中国在可穿戴设备领域获取竞争优势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国内外可穿戴行业发展动态及特征,分析可穿戴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技术研发创新情况、集中发展领域等,对比我省目前可穿戴行业发展现状,并对我省未来可穿戴行业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可穿戴机器人作为一种可将人类智力与机械系统有机结合的智能设备,成为机器人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可穿戴机器人涉及机械、电子、生物等多学科领域知识,在人体功能增强、残疾人运动辅助、工业生产和军事侦察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以及控制算法的完善,可穿戴机器人的性能也在不断改进,并在生物医学及其他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材料学革新角度出发,通过对现有可穿戴机器人的驱动方式和人机交互系统进行分类,从这两方面介绍可穿戴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剖析其中的机器和材料的工作与控制机制,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医疗健康是关系到人们生活的大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健康领域将迎来新一轮的重大变革。随着医疗健康领域的持续进步,可穿戴设备的出现,海量的数据覆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有效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可穿戴设备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而产生的产品,为国民健康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但是,可穿戴设备在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问题,受到整个技术开发状况的限制,如缺乏公众信任、价格高昂、信息不准确等。基于此,可穿戴设备要解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问题。当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医院、数据和可穿戴设备将进行整合,促进人们保持身体健康。本文介绍了可穿戴设备在健康护理领域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出现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文章就目前的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方向,从人和世界、人与人、人与自己的信息交换方式对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望可穿戴智能产品能够完善自身,对人类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术后健康监控过程能够保障在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进行及时处理,同时术后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也需要有效的工具进行支持,可穿戴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这些需求的实现提供了相应的技术保障。本文利用国内外学术数据库,对可穿戴技术在术后监控、术后康复训练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相关文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综述了可穿戴技术在各类外科领域的应用情况,包括基本功能、技术原理、使用方法及对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可穿戴技术在术后的应用已涉及显微外科、矫形外科、普通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等外科方向,但其应用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未来需要更多关于可穿戴技术用于术后健康监控和康复训练评估的可行方法和临床验证工作的研究,以使它真正满足病人术后在医院和家庭进行健康监控和康复训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浅析可穿戴式治疗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医疗是正在兴起的医学模式。可穿戴式治疗系统作为实现移动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相关部件的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以及治疗机理的不断发现及丰富,各种治疗系统将可能被穿戴于患者身上,承担随时随地的治疗任务,从而开创临床治疗及先进医疗仪器工业的新局面。本文集中论述了这类治疗设备的可穿戴设计思想,简要介绍了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可穿戴式检测系统,进而对多类可发展成可穿戴器械的治疗方案进行了剖析,最后归纳出各种可能的可穿戴治疗设备的机理和实现方法,并对可穿戴式治疗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目前临床应用的3种步态分析技术:压力传感技术(足底压力系统)、计算机视觉技术(有标记的步态分析系统和无标记的步态分析系统)和可穿戴技术(可穿戴式传感器系统)。分析了不同步态分析系统的测量原理、实验方式及临床应用的优劣势等方面。分析表明计算机视觉技术设备运行复杂,对专业要求高,不利于非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可穿戴惯性传感系统技术可以构建个人化、智能化与舒适性的随身穿戴设备,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今后医学预防领域和医疗保障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可穿戴传感器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传感器技术。其功能、原理和形态各异,并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生活和生产的多个方面。本文结合大量商业化和处于研究阶段的可穿戴产品和器件,简述了可穿戴传感器的主要形式,列举了可穿戴设备的常用测量方法。根据可穿戴传感器及人体的接触方式,将其划分为皮肤接触式传感器、非直接接触式传感器和植入式传感器,结合现有商业化产品及实验室中研究成果,展示了现今可穿戴设备在日常健康、医疗、运动科学、工业和军事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认为可穿戴传感器技术将会在未来同大数据与精准医疗实现更高程度的结合,更好地服务于长期动态的人体信息和环境信息的采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医疗的强势兴起、智能传感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个性化健康观念的普及,智能可穿戴设备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中与健康医疗相关的可穿戴设备已成为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本文从可穿戴医疗设备涉及的新型材料技术、智能传感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低功耗电路设计技术、能源采集与存储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可穿戴医疗设备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该领域未来的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医疗技术的限制及青壮劳力的减少,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搬运、军事方面上的显著功能获得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摒弃传统功能层面的描述,从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结构层面梳理该类外骨骼机器人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而分析了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应用的新技术材料,然后重点阐述了其最新的关键技术(驱动方式和能源供应),探讨了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