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基于还原炉控温还原实验,通过分析CO和H2还原球团矿过程中的反应速率模型,提出两种气体混合后还原球团矿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得到还原过程中阻力和反应速率随温度及还原度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CO还原球团矿时,内扩散阻力所占比例随着温度及还原度增加而变大;H2还原球团矿时,内扩散属于速率控制环节;混合气还原球团矿时,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低于500℃时,CO浓度增加,反应速率降低,而温度超过500℃后,反应速率则随着CO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混合气反应速率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3.
应用逐步逼近,快速冷却的方法确定熔化终点,从而较为准确地测定了铁浴式熔融还原预还原球团矿的熔化速度;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各因素对球团矿熔化的影响程度,通过单因素实验主要因素对球团矿熔化速度的影响。阐述了球团熔化的表观活化能的概念,定量地计算了球团矿熔化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4.
牟文英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2007,(8):17-17
本书是理解光催化技术原理及应用的指南,其内容包括基本原理、文献综述及理论应用等方面。其重点在于多相光催化作用的化学反应工程方面,尤其是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器辐照及反应器设计。对水和大气中污染物转换的实际应用也进行了评述。本书共有9章,各章内容分别如下:1.建立光催化动力学反应速率方程:基本原理和参数; 相似文献
5.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体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反应的发生可能是造成碳酸盐沉积层中天然气耗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对CH4~Ca-SO4和H2S~Fe2O3反应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微库仑、气相色谱、FT-IR和XRD等分析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考察了反应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CH4~CaSO4反应生成硫化氢、碳酸钙和水,H2S~FeO3反应生成多硫化物,反应过程的活化能分别为154.623kJ/mol和26.164kJ/mol。 相似文献
6.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碳酸盐岩地层中干酪根热降解生成的气态烃与硫酸盐接触后发生热化学还原反应,使气态烃消失,这可能是造成天然气保存死亡线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热化学还原反应的最低反应温度、反应物与产物、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等进行了总结与评述。研究表明,热化学还原反应最低反应温度主要集中在100~180℃;气态烃和硫酸盐是热化学还原反应的主要反应物,硫化氢、水、二氧化碳和碳酸盐、金属硫化物是其主要产物;热化学还原反应一般被写成总包反应过程;地质条件下热化学还原反应的速率受温度和活化能的制约。文章最后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应是在地质例证的同时结合实验模拟。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铁精矿冷固球团矿在工业性回转窑内的还原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复合粘结剂集粘结、催化和还原诸功能于一体,使冷固球团矿按均质反应模型还原;铁氧化物催化作用及粘结剂的热致聚合效应,使还原反应前期固体桥键得到强化,在还原反应中期粘结剂促进金属桥键形成和长大,从而使冷固球团矿具有良好的还原性及还原过程中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消除了低温还原粉化,是一种优质的直接还原炉料。 相似文献
8.
9.
模拟研究了不同富氧率条件下钛磁铁矿氧化球团的还原过程.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钒钛磁铁矿球团还原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结合能谱仪研究分析了还原过程中产物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富氧率的提高对还原度和还原速率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还原过程中钛铁分离伴随着Al元素向高钛矿中迁移富集,最终Al与Ti原子数比为1∶3,Al很可能与钛铁氧化物固溶,形成某种复合化合物并导致球团矿还原难度增加.运用三种不同模型对球团矿还原过程对比分析,发现混合模型可以很好地表征球团矿不同阶段的还原过程.利用混合模型计算得出球团矿还原过程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富氧率的升高,球团矿还原活化能逐渐降低,从不富氧到富氧79%条件下,活化能由26.5 k J/mol降低到19.68 k J/mol,活化能的降低增加了相同条件下活化分子的数量,提高了反应速率,有利于球团矿在较低还原温度条件下快速反应.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Mg O对铁矿球团还原后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g O质熔剂质量分数由0增加至2.0%时,铁矿球团矿还原后强度得到提升;经还原后,铁矿球团矿的孔径和孔隙度都相应增大,但相比普通球团矿(Mg O质熔剂质量分数为0),含Mg O球团矿(Mg O质熔剂质量分数为2.0%)还原前、后孔径及孔隙度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孔径分布相对集中;还原膨胀是决定铁矿球团矿还原后强度的主要因素;还原膨胀率越低,铁矿球团还原后的强度相对越大. 相似文献
11.
12.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地层中干酪根热降解生成的气态烃与硫酸盐接触后发生热化学还原反应,使气态烃消失,这可能是造成天然气保存死亡线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热化学还原反应的最低反应温度、反应物与产物、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等进行了总结与评述。研究表明,热化学还原反应最低反应温度主要集中在100~180℃;气态烃和硫酸盐是热化学还原反应的主要反应物,硫化氢、水、二氧化碳和碳酸盐、金属硫化物是其主要产物;热化学还原反应一般被写成总包反应过程;地质条件下热化学还原反应的速率受温度和活化能的制约。文章最后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应是在地质例证的同时结合实验模拟。 相似文献
13.
系统地介绍了HPC作为一种新型催化剂在有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并对其开发前景做了合理的评述。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铁矿石固态还原条件下,矿石吸硫动力学.用电子探针(EPMA)研究了硫在矿内的分布.结果表明,硫化氢与矿内金属铁的界面反应为吸硫反应的限制步骤. 相似文献
15.
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SCR)进行实验研究。SCR反应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催化剂的表面积和微孔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催化活性。温度、接触时间、催化剂中V2O5的量和NH3投入量对SCR反应有较大影响。适宜反应温度、接触时间、V2O5的量和n(NH3)/n(NOx)分别是310℃、200ms、4.5%和1.1。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反应条件下,NOx脱除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6.
韩德刚 《科技导报(北京)》1989,(6):56-58
20世纪后半叶,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近代微电子技术、高速大型电子计算机以及激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把化学动力学推向了物理化学发展的前沿阵地。当前化学反应动力学的进展的主要特点是: 1.由宏观动力学向微观动力学发展。近100年来,从波登斯坦(Bodonstein)对气相反应动力学和门许特金(Menschutkin)对液相反应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到邢歇伍德(Hinshelwood)和谢苗诺夫(Semenov)对链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从麦克路易(McLewis)和特劳兹(Trautz)的双分子反应碰撞理论到艾林(Eyring)和珀兰尼(Polanyi)的过渡态理论以及RRKM的单分子反应理论,集累了大量极其丰富的内容,奠定了宏观动力学的基础。但是,从分子水平出发对化学动力学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还只有20余年的历史。以交叉分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在相转移催化(PTC)条件下,樟脑经硼氢化钠还原生成冰片和异冰片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进行液-液相转移下的还原反应,其产物中Ⅰ/Ⅱ之比与无PTC时差异不大;而在固-液相转移条件下,其还原产物中Ⅱ的百分含量可以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分别由混合压膜和浸渍-还原(I-R)两种方法制得的SPE复合膜电极的电极性能。通过测定电压-电流密度曲线等方法,研究了SPE复合膜电极(I-R)的电极特性和氧还原动力学参数,重点探讨了气体压力和操作温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氯代烃结构特性对其还原脱氯反应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铁为主要反应介质,以Cu,Ag,Pd为催化剂研究了包括氯代甲烷系列、氯代乙烷系列、氯代乙烯系列、氯代苯系列等多种氯代有机物在这些反应体系中的还原脱氯反应,重点考察了氯代烃的结构特性对其还原脱氯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氯代有机物中氯取代基数目、位置、碳链甲基(-CH3)、不饱和碳键等,都能对氯代物脱氯速率产生重要影响.氯代烃在零价金属体系中的还原脱氯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通过In(c/co)对时间t的线性回归关系,可以计算出各种氯代烃的还原脱氯速率常数.研究了氯代烃结构性质和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得出了氯代烃还原脱氯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