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伦理是约定俗成的、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自律性规则;法律也是以人的行为为调整对象,其实质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政权保障实施的强制性规则.伦理与法律关系极其密切,伦理是法律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法律建立的基础.但是,其“软法性”又决定了单靠伦理不足以维护社会秩序,故法律又是伦理实施的切实保障,因此“法律伦理化,伦理法律化”.  相似文献   

2.
关怀伦理学家认为,女性道德思维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它强调人际关系与责任而不是原则与权利的重要性;在处理道德两难问题中,诉诸特殊的境遇,而不是诉诸普遍的原则。这些特点使得关怀伦理成为不同于现代西方主流伦理思想(即正义与规则伦理)的“另一种声音”。而且这种“不同的声音”不仅仅来自于西方伦理传统的内部,而且也来自于西方伦理传统之外的其他伦理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不同的声音”也就是一种呼唤伦理学多元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论证了证人拒证权的伦理属性,认为它表现在起源的伦理性、权利本身的功利性和权利内容的人性关怀三方面。这使得从伦理的视野审视证人拒证权成为必要。在伦理的视野下,证人拒证权是法律对效率价值的追求,是一种必要的"恶";是宪法核心价值人性尊严原则在证据法中的体现;是对正义的守护。我国法律缺乏对证人拒证权的伦理审视,缺乏对拒证权必要的伦理规制,包括诚信规制和德性规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学欣赏,文学审美为法律人正义信念的养成提供了最富感染力的伦理教化与人文熏陶,能够大大提升法律职业者的人格魅力。然而,文学爱"美",法学求"真",二者在讲究个性还是立足共性、结果正义还是过程正义等方面又龃龉不合。  相似文献   

5.
法律人是法治建设和社会精神的核心智力因素.西方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其伦理品格决定了法治理想的成败.目前经济利益趋势的功利倾向,正在持续侵染法律圣地.欲求正义之维护,必伸法律人伦理.法律人伦理必源于法学之教育,时代和历史之需,不仅是为提倡.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社会法最为基本的价值理念。从价值指向上看,以人为本要求社会法必须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实践取向上看,以人为本要求社会法必须对人的现实进行关切,以民生为基点强化权利保障和救济;从评价标准上看,以人为本要求社会法必须尊重和保护人权,并以此来评价社会法本身。准确把握以人为本在社会法中的这三重价值维度,有助于我们推动社会法理论与实践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与社会法之间的关系问题涉及到经济法的健康发展.作为现代部门法意义上的社会法不同于以公、私法为标准而产生的社会法.现代部门法意义上的社会法是以社会保障法为主体的法律总体,而以公、私法为标准而产生的社会法是社会性法,是以社会利益为调整对象的法律总体.因此,经济法和社会法同属于社会性法,都是相对独立的部门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其责任承担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传统私法理念下的过错责任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承担问题上略显不足,而无过错责任却又显失公平。在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多元救济机制的构建过程中,只有将传统私法制度中的“自己责任”与现代社会法规范中的“风险分摊”合理衔接,才能为其寻找到合法性、合理性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程广丽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107-110
作为社会再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所必需的消费,在经济伦理视野之下,是充分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消费观;同时,它也是一种体现了经济正义的消费观;经济与伦理相统一的消费观即节俭的消费观是符合经济伦理之本性要求的新消费观。  相似文献   

10.
频繁爆料的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出人类食品行为的道德失范问题。以食品伦理寻求食品安全的救赎之路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食品法律和制度的缺陷、食品本性的异化、食品伦理之生存特性揭示了食品伦理的必要性。伦理传统资源的支撑、经验事实的动力支持、理性生活的价值追求为食品伦理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同时它还必然体现一定的经济伦理的社会伦理要求,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法与伦理的一般关系入手,可以阐明市场经济的伦理必然是法治伦理这一根本规定,从而提出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伦理这一理论构想,以期为解决后发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道德滑坡和法律低效现象提供理论解析。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体现着丰富的伦理意蕴: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的前提下,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立场;在认识和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在认识和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追求公正、公平的伦理精神;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肇始于古希腊的西方传统伦理学由于以意识化的认知为起点,以祛性化的契约思想为原则,指向还原论式的规范伦理,体现为一种无家性的"知性伦理"的话,那么,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伦理学,则由于以身体主义的安身为起点,以肇端于夫妇的对话伦理为原则,指向家谱化、示范型的躬行伦理学,体现为一种明确的"家本伦理"。在"自然家园"日渐丧失、"家庭伦理"日益失落、"离家出走"日趋频现的今天,当"知性伦理"日渐显得捉襟见肘时,重新发现并构筑一种"家本主义"伦理学,也许可以为人类走出自然伦理、社会伦理及个人伦理方面的困境,提供一些颇有现实意义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法律关系"贯穿于法学理论、法律制定、司法实践之中,是其中的"概念符号"或"理论模型"。伦理精神是社会内在生命秩序的体系,它体现人们如何安顿人生,如何调节人的内在生命秩序。公法法律关系中的"命令与服从"、私法法律关系中的"平等与协商"、公私兼顾法律关系中的"合作与和谐"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法律关系伦理精神的结构生态。在面对具体案件时如果能率先以其所对应的伦理精神结构生态中的价值取向为标准去归类思考和有效行为,有助于在每个案件中体现公平正义,推进新时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消解技术的非理性和单纯追求GDP的工程活动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影响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张力,建立一种新型的工程观和发展观。方法将伦理向度的思维方法引入到工程活动中。结果以资源开采为主要特征的能源产业,能直接改变区域自然和环境,从工程伦理的视角规范工程活动,将引导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结论在能源产业具有突出地位的陕北地区,其工程伦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即主要体现在能源资源开发工程中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和人与人的伦理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金钱,生活越来越富有,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生活的物质化慢慢腐蚀着人们的头脑。近年来,由一些学者带动起来的孔孟思想和学说渐渐重回人们的内心,儒家传统文化重新引导着人们的道德观与伦理观,家庭伦理、行政伦理、公共伦理的固有秩序日渐成型。不过,经济伦理无论是企业伦理、金融伦理、消费伦理还是分配正义问题却始终是被遗忘的角落。在和谐理念与全球伦理日益风行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的弱势群体社会公平问题内在地包含两个基本意义向度,问题的背后隐含着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制度伦理困境.为解决弱势群体社会公平问题而做出制度伦理回应,要弘扬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伦理价值追求,依据社会公平、制度正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伦理原则,对事关弱势群体社会公平问题的制度伦理做出恰当调整,倚重制度刚性确保弱势群体获取和享受利益公平,构建立体多维的弱势群体利益公平制度伦理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西方宗教伦理与儒家政治伦理价值观的差异体现在:西方宗教伦理以关心人类个体生命和生命意义为目标,具有人性化的色彩;儒家政治伦理讲求“内圣外王”,突显个体应负有的道德责任和历史使命。儒家政治伦理的价值标准是政治利益,西方宗教伦理的价值标准是宗教信仰。儒家政治伦理讲求意义与自愿,西方宗教伦理讲求理性与自觉。中西传统伦理与现代经济伦理具有良好的契合点和连续性,在批判的基础上,传统伦理可以向经济伦理转化。  相似文献   

19.
浅析社会转型时期公共伦理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拓宽,使公共道德问题成为关于公民社会的热门话题.通过对转型时期伦理领域面临的主要困境——公共伦理缺失的成因如传统伦理的隐患、公德具备公共用品使用和回报的特殊性以及公德行为道德监督情境的弱化等的分析,提出加强和完善德福一致的公德制度建设、加强公德教育、提高公德意识以及重视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关怀及其德业以构建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与儒家群体主义相对立的利己主义思想的存在和发展。从社会发展和对传统伦理文化的认识角度,指出也利乙主义思想的积极意义。认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走向并非是单一的,要想寒带准确地描述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原型”,约有简单地将其“儒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