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扰动技术是社交网络隐私保护的重要方法,本文提出了高斯随机扰动和贪心扰动两种扰动算法保护社交网络的权值,分别适用于动态和静态社交网络。高斯随机扰动可以简单有效地保护动态社交网络的权值隐私,贪心扰动算法将社交网络的边分类,可以在保护静态社交网络权值隐私的同时保证社交网络的最小生成树不变,提高社交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能有效保护社交网络的权值安全,并且保持较高的数据可用性。  相似文献   

2.
阐释了车联网的特点、隐私特性和隐私攻击等,从身份隐私、位置隐私、数据隐私三个方面阐述了不同类型隐私在隐私保护方面的特点和需求,并梳理了针对不同隐私类型的隐私保护关键技术和方法演进;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隐私的隐私度量代表性方案、理论模型、度量难题等方面,归纳了涉及车联网环境下隐私度量的8个关键属性,并讨论了相关的32个度量指标。最后,总结了车联网隐私度量的未来研究方向及挑战。  相似文献   

3.
随着智能电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电表的普及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方面,智能电表为用户合理用电和电力公司有效供电、高效收费带来了便利,而另一方面细粒度的智能电表数据泄露用户用电行为等敏感信息,用户隐私泄露也成为最大的安全威胁.主要从智能电表端的身份隐私保护技术和数据隐私保护技术两个方面来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比分析了现有隐私保护技术的隐私保护强度、计算开销、传输开销等;提炼了智能电表仍然面临的安全与隐私挑战,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与方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社交网络中用户分享携带位置和好友标签的信息,不仅会影响用户位置隐私也会泄漏好友的位置信息,从而导致基于协同定位信息攻击的位置隐私泄露问题.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防御协同定位信息攻击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设计了基于用户与好友线上交互的关系强度计算方法,给出了关系强度与位置隐私保护需求的关联和量化方法,实现了一种基于协同定位信息隐藏和时间调整(CCTA)的位置隐私保护算法.在推特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满足用户位置隐私保护需求,且保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于位置服务中移动终端用户位置隐私保护存在时空关联和背景知识攻击的问题,提出一种分配查询的k-匿名位置隐私保护方案。基于查询概率和欧氏距离,在相邻网格区域内筛选假位置,合并真实用户位置形成k-匿名;通过兴趣点语义四叉树为假位置分配合理的查询,从时间、位置及查询3个维度提升用户被识别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强用户隐私度。安全性分析表明,提出的方案满足匿名性、不可伪造性和抵抗查询服务跟踪等安全特性。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案具有较高的隐私保护度和效率以及较低的通信开销。  相似文献   

6.
社交网络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SN)具有用户数目多、数据量大、信息开放、用户关系难以管理等特点.如何实现用户隐私保护、身份认证和数据访问控制,已成为社交网络中备受关注的安全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社交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和主要技术,并结合社交网络的特点,从社交网络数据挖掘、传统威胁、身份窃取等方面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安全威胁,总结其存在的安全风险.然后,阐述了几种较为完善的社交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给出了社交网络安全研究的几个热点研究课题,并讨论了社交网络安全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社交网络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应用服务的同时,收集了大量的用户资料和敏感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能泄露潜在的隐私信息.目前差分隐私保护模型对隐私泄露风险给出了严谨、定量化的表示和证明,极大地保证了数据的可用性.设计了一个满足差分隐私保护的社交网络发布图生成模型,首先通过图模型表示社交网络结构,并将原图按照节点特征分类为多个子图;然后利用四叉树方法对子图的密集区域进行划分,在树的叶子节点添加满足差分隐私保护的噪声;通过子图重构的方式,生成待发布图.最后,利用度分布、最短路径、聚类系数等统计分析方法,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兼顾共享位置数据的可用性和隐私保护需求,针对第三方收集的用户共享位置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隐私的LBS用户位置隐私保护方案.首先,对共享位置数据集进行预处理,使用字典查询方式构建位置事务数据库,采用Trie树结构存储位置数据和频率,提高查询效率,减少加噪次数;其次,在Trie树上进行频繁位置选取,并使用差分隐私下...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基于位置系统的设备越来越多,从而导致用户的大量位置信息被移动设备获取并利用,从数据挖掘的角度来说,这些数据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但从个人隐私方面来说却恰恰相反,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信息被泄露和利用,从而引发了人们强烈的隐私关注.目前许多文献都提出了隐私保护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概括来说是干扰、抑制和泛化几大类.为了对个人时空数据的隐私进行保护,本文提出了κ-泛化的方法.对用户可能出现的点进行范围限定,更好地提高了数据的可用性;对泛化节点的选取要使得用户的安全性最高;考虑了多个敏感节点存在情况下的解决方案,并且出于提高数据效用的目的对多个敏感节点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实验评估了算法的性能并且验证了算法保护个人隐私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已有的广播加密方案无法很好地对用户的隐私进行保护问题,提出了基于合数阶双线性群以及拉格朗日插值法的具有接收者匿名性的广播加密方案。并针对现有的P2P社交网络存在的隐私保护方面的不足,基于匿名广播加密方案构建了P2P社交网络隐私保护系统。在Android客户端设计与实现了关键算法及系统的功能模块,并对各模块进行了功能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匿名广播加密算法在保证对用户数据进行分发同时,解决了已有P2P社交网络中依赖高代价匿名技术来对用户数据进行隐私保护或者用户权限的过度开放等问题,有效地保护了接收者的隐私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已有位置k匿名方法不能很好地权衡位置隐私和服务可用性之间的关系、易于遭受背景知识推理攻击、资源开销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抵御推理攻击的服务相似性位置k匿名隐私保护方法。通过引入服务相似性生成标签相似地图,并根据服务相似度将用户所在分区与其他分区合并,生成满足用户服务质量需求的匿名候选区。为抵御推理攻击,在选择k匿名集时使用位置熵对攻击者的背景知识进行量化以生成熵最大的k匿名集。在生成k匿名集时,采用贪心策略并在匿名集随机选取一个位置点请求服务以降低资源开销。安全性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已有位置k匿名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所提方法的隐私保护度和服务可用性平均提高了48.49%和60.01%,时间开销和通信开销平均降低了86.12%和66.57%。所提方法在隐私保护度、服务可用性和资源开销之间取得了更好的权衡,且可有效抵御背景知识推理攻击。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位置隐私保护中遭遇的背景知识攻击,服务器不可靠等原因所造成的问题,在Wi-Fi指纹定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RAPPOR算法,提出了一种满足本地差分隐私的室内位置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通过参考点的无线电信号特征来划分位室内环境的区域,使得用户数据满足RAPPOR算法的输入,最后将扰动向量作为输出发送到服务器端.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也表明,该方案在保证位置隐私的前提下也能得到不错的数据效用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北京大学数据服务中心在为全校提供数据共享和数据再利用服务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信息和隐私安全方面的问题,分析了数据服务中心的隐私安全问题,设计了数据服务中心的隐私保护框架(DSP-PPF),并且基于这个框架在隐私数据的分类方法、隐私数据的访问控制和面向数据发布的隐私保护三个方面展开应用研究.通过应用所提技术进行隐私数据组织和管理,结果表明数据既能得到合理的保护,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14.
社交网络的流行对用户的隐私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通过使用人类动力学和统计物理的方法,研究用户的网络行为与用户隐私量值的关系。以当前国内流行的社交网络——人人网和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获取用户的真实数据,提出隐私量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用户的网络行为对隐私量值具有重要的影响,如在人人网中用户的地理位置分享行为对隐私量值影响较大,而在新浪微博中发私信行为对隐私量值的影响最大。研究的结果对社交网络隐私关注下的用户行为规律探讨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数据聚合在智能电网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保护数据隐私是数据聚合应用的一个重要问题.现有的方案存在计算开销大、实体对象身份未验证、过度依赖可信权威中心等问题.提出一种轻量级的隐私保护数据聚合方案.该方案首先采用基于双线性对的IDMAKE2协议对聚合器和智能电表进行身份验证;其次,利用加法同态加密算法加密电量数据保护用户的隐私.此外,方案不依赖于可信权威中心,并且可以抵抗内部实体对象间的合谋攻击.安全分析表明,能够满足智能电网的安全要求.性能分析实验中,和其他同类方案对比,仅需要较低的计算开销和通信开销.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隐私侵权的概念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晋京 《科技信息》2007,(27):649-650
目前我国对网络隐私侵权的理论和相关制度的研究仍较为滞后,立法上并没有对网络隐私权给予确认,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正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本文试图对网络隐私侵权的基本问题作出界定,首先从对网络隐私、网络隐私权这几个与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相关联的概念辨析入手,导出了网络隐私侵权的概念,并从侵权主体、侵权客体、侵权对象性质、侵权行为手段以及侵权后果几个方面总结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特征,希望能对网络隐私立法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当前许多隐私保护技术主要针对静态社交网络.然而,由于数据连续发布,动态社交网络也存在隐私泄露问题.为了防范敌人的攻击,引入一种新的动态隐私保护方法,称为动态kw重结构多样性匿名法kw-SDA.该方法通过对个体分组保护,将连续发布数据时结点/社区身份的泄露概率限制为1/k.然后,提出一种可以实现动态kw-SDA算法的可拓展启发式算法.该算法可根据前w-1次发布的数据对图形进行匿名化处理,使图形改动最小化.此外,通过引入CS表,该算法可以逐渐汇总连续数据发布时的结点信息,避免了匿名化处理时扫描发布的所有数据.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保护网络的大部分特征,又能有效保护隐私.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某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致病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相关度研究中,针对病人隐私保护强度与数据可用性的权衡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经验小波变换(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EWT)的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差分隐私加噪机制产生的数据进行EWT变换和分解,然后计算各EWT分量的峭度值并筛选出可能的噪声分量,去除一定的噪声分量后对信号进行重构得到新数据,基于该数据进行致病基因相关度排序.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能在保证差分隐私保护强度的情况下提高数据可用性,实现了隐私保护强度与数据可用性的合理权衡.  相似文献   

19.
隐私的泄露问题不仅包含用户提交的位置和查询数据,更是包含了其中隐藏的用户身份、兴趣爱好、社会习惯、行为模式等。对位置服务隐私保护的技术进行综述,介绍了位置服务的应用场景、位置隐私的攻击方法。对现有的隐私保护体系结构和保护技术进行整理归纳。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一种基于缓存的时空扰动方法和LBS隐私保护度量假设方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社交网络隐私保护的研究,大多针对未加权重的简单社交网络,而加权社交网络可以提供更深层次的分析关系。之前关于加权社交网络隐私保护的研究集中在节点之间保持最短路径的特性。一种方法是添加随机噪声边的权重,但仍保持相同的最短路径。另一种是扰动边权重,以保证最短路径出现k种可能。然而,k-最短路径只考虑了匿名目标节点和源节点之间固定数目的最短路径。本文提出了一种[k_1,k_2]-最短路径隐私保护技术(简称[k_1,k_2]-SP),允许不同节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径数不同。发布的具有[k_1,k_2]-最短路径隐私保护的网络图在源和目标节点间至少有k’条最短路径(其中k_1≦k’≦k_2)。通过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大量测试研究,证明了[k_1,k_2]-SP隐私保护技术对于加权图路径隐私保护的有效性,同时基于[k_1,k_2]-SP可以无偏地恢复原图结构性质、提高权重信息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