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压电效应和反压电效应的发现及其在超声换能方面的成功应用,超声波技术在本世纪上半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超声医学形成于五十年代。七十年代以后,以人体断层实时超声显象为代表的超声诊断技术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如今它正以引人注目的规模和速度影响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超声医学已成为应用超声领域中一个活跃而有广阔发展前途的分枝。  相似文献   

2.
超声技术渗透到医学领域始于二十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40年代末发表的将脉冲超声波用于脑部疾病诊断的论文,是最初的A型超声诊断技术,从此A型超声诊断仪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久,B型超声、M型超声和超声多普勒诊断法相继出现。特别是7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微电子和其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医学超声领域的应用,B型成像技术发展更加迅速,并在临床诊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80年代初,又有脉冲多普勒技术和彩色血流成像技术相继问世,使得超声诊断的方法更加丰富。 组织鉴别 B型超声所提供的图像在医学诊断上已取得…  相似文献   

3.
超声电机学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铁英  姜开利 《自然杂志》1999,21(6):340-343
电超声电机是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通过输入电信号在电机的定子表面激起超声振动,并由定子驱动转子运动的新型电机。它是1973年提出设想,1982年获得成功定型的。在超声电机的研制方面,日本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研究的部分电机在90年代已投入规模生产。美国正在加大投入,追赶日本。我国对此已有10年的研究历程,初步形成若干个研究实体。超声电机主要分行波型与驻波型两种。目前正向着微型化、大扭矩、多自由度、新驱动方式的方向发展,并引起各国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4.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超声医学发展迅速,《超声与超声医学》从超声诊断、超声医疗的原理及国内发展情况等方面作了较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医学中超声医学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反映在超声诊断与超声治疗两个方面。近10年来,我国在超声诊断技术,特别是B型超声实时图像诊断技术方面发展较为迅速,但相形之下超声医疗则进展比较缓慢,还有不少空白。《超声医疗及其最新进展》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在这一领域中的最新进展,有助于读者阅后开阔视野,特別是超声外科在临床功效方面显示出的前景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6.
晨雁 《世界科学》1989,11(4):19-19
核磁共振(NMR)波谱,与它的显象技术不同,人们一般不把它作为一种医学诊断手段。不过,这种状况可能马上会有所改变。近年来,NMR显象已经证明,它在获得人体解剖图象方面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现在医生对付癌症面临的两个最大的问题,是早期诊断和判断肿瘤的  相似文献   

7.
化学构造理论问题底讨论,是近年来苏联科学界底一件大事。这次讨论,可以说是从1945年就开始了的。我们可以把这次讨论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从1945年到1949年,这期间,切林柝夫等小部份的苏联学者对共振论作了一些批判,并创造了自己的“新的构造理论”;後一个阶段从1949年末起,到1951年,这期间,化学构造问题讨论展开到全苏联,各处开了许多讨论会,各方面的杂志发表了许多文章,批判了共振论,讨论了前一阶段切林柝夫等的意见,还讨论了许多有关化学构造  相似文献   

8.
叶大铿 《科学通报》1986,31(13):992-992
Tsutsui等用NMR法研究了二氯二茂钛(CP_2TiCl_2)与二甲亚砜(DMSO)于70℃下的反应。他们认为生成了Ti—Cσ键的稳定化合物,即发生了如下反应:、  相似文献   

9.
<正>罗蒙诺索夫虽然一生坎坷,但是他的英灵却永久地萦回于俄罗斯大地,他的科学思想也飞进了深邃的无限时空之中,与日月星辰一样闪烁着不息的光辉……1711年11月19日,濒临白海的杰尼索夫卡村村边的小木房里传出了一个婴儿坠地的第一声啼哭,那哭声响亮得几乎惊天动地。这便是日后成长为俄罗斯著名科学家的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从10岁开始,罗蒙诺索夫便协  相似文献   

10.
超声影像诊断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兵 《世界科学》1996,(10):27-28
超声影像诊断技术进展胡兵2万赫兹以上的超声技术在本世纪前半期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等领域。50年代反射式A型超声步入医学领域显示其诱人的应用前景。近30年来随着两维高分辨力图像显示技术、灰阶实时动态显示技术、多普勒血流检测技术的问世和发展,超声医学这门...  相似文献   

11.
苏联著名地质学家奥勃鲁契夫写过一本《研究自己的乡土》,在上个世纪50年代译成中文,是我很喜欢的通俗实用的地理科普读物。这本书渗透的思想是告诫有志于社会、历史、人文、地学研究的学子,并非一开始起步就把目标定得太高太远,其实从自己的家乡开始,深入调查,从一点一滴做起,倒是可以做出有价值的研究工作。奥勃鲁契夫在书中引用俄罗斯大诗人、著名百科全书式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的诗:“随时随地研究吧!什么是伟大的和美丽的,什么是世界上还没有见过的。”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我如今蛰居在湫隘小巷,无乡无土,自然谈不上什么研究,但闲来无事,逛…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报》1964,9(11):1032-1032
超声诊断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于1964年7月7—12日在上海举行了超声诊断学术会议。华东各省以及北京、广州、武汉、西安等地都有代表参加。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56篇,会上宣读了45篇。会议就肝脏、腹部肿块、妊娠子宫、心脏、颅脑、眼睛及其它人体不同部位多种疾病诊断的研究、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的介绍,以及有关超声诊断理论的探讨等各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曲阳县县委书记刘宝玲读了《知识就是力量》2003年第一期刊载的笔者拙文《古北岳探源》后,特意邀请我们到曲阳去实地考察有关河北省古北岳恒山的情况。我们的好友、著名科普编辑周以谟和他的夫人张玉琴邀我们到张玉琴的老家河北省涞源县南马庄村度假。在这里,他们告诉我们,在该村以南不远,有一座“神仙山”,是古北岳。回北京后,我们开始研究古北岳。我们查到的各种资料都说明,在从西汉到明末的漫长时期中,北岳恒山是河北曲阳北部的大茂山;而其邻县涞源说,涞源南部的神仙山是古北岳恒山。我们推测,可能神仙山就是大茂山,即古代的北岳恒…  相似文献   

14.
肿瘤发展过程中卟啉代谢的特点及其在肿瘤诊断上的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孟继武 《科学通报》1995,40(12):1144-1144
生命活动是生物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人体发生了疾病会对人体物质的代谢与调节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人体生物物质代谢的观察可以实行疾病的诊断.早在20年代就有人在这方面探讨恶性肿瘤的诊断.1930年Warlurg的经典研究已证实肿瘤组织的糖代谢具有酵解加强的特点,直到60年代许多科学工作者企图从有关酶系代谢改变来阐明这一代谢特点,从中探讨恶性肿瘤生长规律与可供诊断应用的“肿瘤标记酶”.1983年日本西坂刚等人用激光照射到结肠癌摘出组织上,观察到红色的特异荧光.同年我们开展了胃癌组织匀浆的荧光研  相似文献   

15.
林展如 《科学通报》1990,35(20):1550-1550
虽然二十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聚Schiff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除早期Neuse等研究过聚二茂铁甲亚胺(Polyferrocenylazomethines)外,几乎未报道过主链含二茂铁聚Schiff碱的合成。近年来,作者和Lenz等研究了二茂金属(Fe、sn和Ti)的异丙烯基聚合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07,(12):69-73
从1989年起,澳大利亚就开始采用科学方法选拔运动员参加大型比赛,而现在,新西兰、英国、日本等也开始这样做了.依据是什么呢?就是某种特定的体形适合某项运动.也就是说,运动员在一项运动中能否胜出,不仅仅依靠体能,其身高、体重以及相对比值等都会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1956,1(7):88-88
著名的苏联地质学家、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功勋科学家 B.A.奥勃鲁契夫院士于1956年6月19日在莫斯科因病逝世,享年93岁。奥勃鲁契夫院士的名字是我国科学界所熟知的,他从1924年起就是中国地质学会的通讯会员。70年来,他始终不倦地从事中亚细亚、西伯利亚地质的研究,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50年前,奥勃鲁契夫院士曾来我国旅行,到过许多  相似文献   

18.
王进 《科学通报》1989,34(3):220-220
在血液学中,有关血液凝固现象的研究一直是引起广泛兴趣的研究课题。凝血时间的检测在临床上已成为诊断某些疾病的必要项目。在血液凝固过程中,一系列生物、化学与物理性质的变化导致血液声学参量,诸如声速、声衰减及声散射等的明显变化,因此,通过超声参量的检测无疑可以获取有关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变化信息。事实上,有关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早在60年代就已开展;在临床方面,超声技术亦在诊断婴儿心脏内凝血及颅内出血等方面发挥  相似文献   

19.
桂质廷 《科学通报》1957,2(5):157-157
武汉大学物理系电离层实验室是1946年1月建立的。从1946年8月开始,我们实验室进行了24小时连续不断的观测工作,用的仪器是 CIW 第三型模型人工控制的观测仪。现已达到了一个太阳黑子周期。关于1946年9月至1947年12月底的记录,梁百先、龙咸灵、王燊等曾作出详细的分析工作,这个分析包  相似文献   

20.
随着探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大量观测资料揭示了真实大气的复杂运动过程,然而与通过对大气动力学系统作数值分析研究大气浑沌性相比,我们对真实大气运动的复杂性的了解还是初步的。对于像大气运动这样的耗散系统,它的浑沌性通常用3个统计特征量来描写,即维数、Lyapunov指数和熵。最近10多年来,用这些特征量刻划大气运动结构的工作在国内外发展很快,郑祖光和刘式达讨论了近地面大气的浑沌状态;Fraedrich等发现低层大气浑沌吸引子的维数与季节有关;Yang等用MU雷达观测资料计算了平流层大气运动的维数和熵。但有关更高层大气运动浑沌特性的工作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