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个可以描述宇宙起源的完整理论,它应该可以被所有的人所理解和掌握,而不仅仅是这个领域的科学家。它也意味着,人类理性获得的巨大成功,和人类透析上帝思考的伟大智慧。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首次通过克隆产生了能在实验室容器中存活足够长时间,直到从中获取干细胞的人类胚胎。这项成果使医生们得以通过生产用于病人基因修复的细胞及组织来广泛治疗人类的疾病。此外,它也为颇具有争议的如何克隆人提供了一个路线图。  相似文献   

3.
刘济 《科学之友》2004,(10):40-41
2000年6月26日是人类科技史上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科学家同时向世界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已基本完成,已绘制出人体97名的基因组,其中85名的基因组序列得到了精确测定,包含了人体约30亿个碱基对的正确排序。这一重大成就立刻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各国均给予了高度评价,人们认为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继曼哈顿原子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的第三大科学计划。它对人类认识自身、提高健康水平,推动生命科学、医学、生物科技、制药业、农业等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完成是该计划实施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在研究自身的过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有人将此成就与伽利略的天文发现相媲美,有人认为它的意义远远大于抗生素的发明。  相似文献   

4.
林红 《大自然探索》2014,(12):48-53
鞋子,被人们穿在脚上已有数千年之久。然而,即便它对人类的生活是如此必需,人类也往往互忽视蕴含其中的人类智慧及社会文明。可以说,鞋子的演变记载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轨迹,同时,也接受着各种个人因素乃至人类社会因素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科学之友》2004,(10):60-61
光穿过一扇敞开的窗户,或者照亮了一个房间,这似乎是非常平常的现象。然而,我们对光的知识——它是什么,它如何作用——则是自从有人类思考以来,就广泛引起科学界兴趣的题材。  相似文献   

6.
<正>1992年夏天,在美国夏威夷的一座山顶上,两位科学家使用望远镜发现了一个穿越双鱼座的光点,这个不起眼的小天体位于距离海王星10亿千米之外的轨道上,它的发现标志着科学家们真正发现了柯伊伯带,从而将人类对太阳系的理解向前推进了一步。柯伊伯带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一个存在着大量冰冻天体的地带,它的形状像一个甜面包圈。那里曾经被认为是一片虚空,但那个小天体的发现,证明它并非一无所有。它的存在表明,在太阳系已知行星的轨道之外还潜藏着一个更加神秘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坚守还是改变 在未来的3万年甚至10万年里,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的样子会和现在一样吗?假若你相信某些未来学家的话,他们会告诉你,我们将最终变成机器人。当然,这是一种生物机器人,和纯粹的机器人不一样。这些科学家说,未来的人类有可能成为由微电子和生物体组成的结合体.它可以是具有人类大脑功能的机器。亦可以是具有电子大脑的肉身。事实上。在今天,这样的结构已经出现了某种雏形,例如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种电子芯片.它可以替换人类大脑里负责控制短时记忆和空间知觉的海马体。在人类的大脑中,海马体经常会因老年痴呆症和中风受到损伤,而这种芯片就相当于一个人造的海马体。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大脑机能。  相似文献   

8.
数学索隐     
数学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早已存在着等待我们去发现的,还是人类在进步中把它制造出来的?柏拉图认为,数学概念确实在某种离奇而完美的现实中存在,这种完美的现实紧挨着宇宙的边缘。一个圆不只是一种观念,它是一种理想。我们这些不无缺陷的生物可以追求那种理想,但永远得不到它,倒不只是因为铅笔尖太粗。但是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说.数学只存在手旁观者的头脑平.它在与人类思维无关的地方并不存在,如同语言、音乐足球规则一样。它是人类想象的虚构物。自然的型式那么上面两种意见谁对?不错,在柏拉图主义者的观点中,有那种非常的诱惑…  相似文献   

9.
近日,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现了一种像人类一样眼朝前看、并且是爬行而非游动的平脸琵琶鱼,种种特征表明,这种拳头大小的鱼很可能代表着鱼类中的一个全新家族,之所以说它是琵琶鱼,是因为它的腿状胸鳍跟常见的琵琶鱼几乎一样不过.  相似文献   

10.
蜀宁 《科学24小时》2011,(10):13-15
航母从工业时代走来,同人类一起迈入信息时代。在称霸海洋百年的历史中,最昂贵、最复杂、最庞大这三项桂冠始终归它所有,它同时也是最神秘的,一个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被这个浮动的海上城市所遮盖……  相似文献   

11.
动态点击     
《科学24小时》2014,(9):42-43
清华大学一个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示了它的工作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在人类攻克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探索道路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几乎存在子人体的每一个细胞中,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人类基因组 生命科学的核心是基因及其表达的调节控制。通俗地说,就是要弄清楚哪种性状是由哪种基因控制的,以及是如何控制的。因此,生命奥秘的探索应从基因开始。 早先,我们对基因的研究是一个一个进行的。当我们观察到生物体的某一种变异,或者发现人类的某一种疾病,我们便寻找引起这种变异或疾病的基因,进而研究这种基因的结构 (DNA序列)和功能。但是,人类的基因有5万种,按照这种传统办法来一个一个地分析、研究基因,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对生命科学探索的追求。科学家希望改变过去那种逐一分析的做法,而是一下子把构成人类所有基因(称为基因组)的全部共30亿个核苷酸序列都测定出来,然后从中寻找出人类的各种基因。美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这一设想,这就是计划利用15年时间投资30亿美元来研究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改变了传统的基因分析方法,它着眼于整个基因组的所有基因,用整体的观念来研究人类基因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这是人类认识自我的最伟大的计划。有人把这个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媲美。事实上,无论从计划的深度、广度以及它对人类未来的深远影响来考虑,该计划都远远超过前两个计划。 人类基回组计划的伟大设想激起...  相似文献   

13.
龚静 《世界科学》2000,(9):34-35
有一个人的生日标志着自人类在地球生存以来第一次不同寻常的出生。 有一个人的生日意味着人类已经能够主动掌握生命的创生。 它,就是路易丝·布朗的生日——1978年7月25日。 路易丝·布朗的生命最最早期——一个受精卵——是在试管中度过的,然后才被植入她母亲的子宫。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的诞生给全世界许多无法正常生育的夫妇带来了希望。 路易丝·布朗的出生既是她的父母约翰和莱斯莉一生难以忘怀的骄傲,更是英国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和罗伯特·爱德华组成的研究小组20年研究的结晶,同时,在人类生物医学…  相似文献   

14.
对某些人来说,很难把一小簇称做胚泡的细胞看作是人类。然而它真会变成一个人。因为胚泡是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有鉴于此,外界人士认为执意损毁人类胚泡的行为是错误和不道德的。  相似文献   

15.
这个荒僻、雾气缭绕的海角是一个地质珍宝,它正在帮助人类更深刻地理解地球上生命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金石 《科学之友》2004,(8):24-25
包围地球的空气被称为大气。像鱼类生活在水中一样,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大气的底部,并且一刻也离不开大气。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它的状态和变化,时时处处影响到人类的活动与生存。但地球大气一开始并不是现在这样子的,它是伴随着地球一起成长,经过了亿万年不断“吐故纳新”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17.
最近,美国加州大学和遗传工程技术公司合作,鉴定并合成成功一种在人类生殖能力方面起重要调节作用的激素基因。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因为该激素的发现,标志着人类从此真正揭开了人类生育调节机制的秘密,同时它也为人类研制出新一代无任何副作用的避孕手段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人类似乎走进了一个科学的怪圈。科学越发达,疑问就越多;疑问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更大胆的探索。宇宙的起源,永远是一个令人无限神往的谜。欧洲强子对撞机的惊天一撞,仿佛看见了宇宙诞生的第一秒。它也许能揭开宇宙发展史的一角,验证或修正宇宙发展史。  相似文献   

19.
人类学家长期以来一直争论着现代人类的起源问题,到八十年代中期形成了两大唱对台戏的理论。其中一个理论名为多区进化说(Multircgional cvolution),它认为人类在大约两百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然后作为单一的物种在东半球的各个地区进化,彼此间通过互相交媾和文化交流而联系起来。另一个理论是走出非洲说(Out of Africa),它认为现代人类是在晚近得多的时候起源于非洲的,这些起源于非洲的人是完全不同于尼安德特人和其它古人类的一个新种并逐渐取代了后者。  相似文献   

20.
人类一刻也离不开大气。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它的状态和变化,时时处处影响到人类的活动与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