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阳活血颗粒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7例证属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通阳活血颗粒,对照组单纯予基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天后采用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三重磁刺激技术(TST)评定患者中医症候要素、神经功能及皮质脊髓束修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NIHSS、TST test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14天治疗后,治疗组TST test差值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NIHSS与TST test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1)TST test可用于评估缺血性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缺损程度;(2)通阳活血颗粒可促进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皮质脊髓束的修复,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项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16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项针组和对照组.项针组取风池、完骨穴配合常规针刺取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伏兔、足三里、解溪及太冲等.对照组仅常规针刺取穴.每天针刺1次,连续治疗15次为一个疗程.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P<0.05),项针组对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及步行能力的改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项针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79.0%(P>0.05);显效率分别为59.3%和30.9%(P<0.01).结论:项针疗法治疗中风疗效确切,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中医头针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探讨中风偏瘫治疗的较适宜方案。方法运用中医头针疗法和康复训练结合治疗中风偏瘫132例,并与西医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酐常规治疗的35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31例(23.4%),显效52例(39.4%),好转44例(33.3%),无效5例(3.7%),总有效率96.2%。对照组基本痊愈4例(11.4%),显效7例(20%),好转19例(54.3%)无效5例(14.3%),总有效率85.7%。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基本痊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头针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1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包括缺血性及出血性中风)与癌症、心血管疾病一起被列为当代世界三大杀手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而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的比例为3∶1,故提高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已成为医务工作者特别是中医药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本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活血化瘀法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最常用与最有效的方法。作者用自拟“中风活血汤”治疗本科1994至1998年收治的缺血性中风122例,取得较好疗效,兹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22例中,年龄最小22岁,最大97岁,男78例,女44例。其中49岁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为主,结合常规西药治疗60例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方法将120例辨证为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中药结合常规西药)60例和对照组(常规西药)60例,治疗30天.观察临床疗效,中医临床症状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结果临床综合疗效和各项症状疗效均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法能促进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有明显的降血脂的作用,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加味黄连阿胶汤治疗心肾不交型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中风后失眠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30例,中药组用加味黄连阿胶汤治疗,西药组用艾司唑仑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积分,评价睡眠质量,并比较Flinders疲劳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评分。结果 中药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西药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PSQI指数、FF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PSQI指数、FF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药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西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味黄连阿胶汤对于心肾不交型中风后睡眠障碍的治疗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解除疲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为主,结合常规西药治疗60例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方法将120例辨证为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中药结合常规西药)60例和对照组(常规西药)60例,治疗30天.观察临床疗效,中医临床症状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结果临床综合疗效和各项症状疗效均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法能促进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有明显的降血脂的作用,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临床方面研究中风口服液对脑梗死(中风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临床疗效观察: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的方法,6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风口服液)31例和对照组(消栓口服液)30例,疗程为15天。实验前后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观察中风口服液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作用。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改善(P〈0.005)。结论:中风口服液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优于消栓口服液。  相似文献   

9.
针刺留针时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的影响,以探索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时效关系的机理。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患者34例,按轻、中和重度随机分成留针20、40和60 m in 3组。在针刺治疗的疗程前后,对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针刺可提高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以留针60 m in作用最为明显。结论:针刺留针时间与脑血管血流速度之间有一定的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信息长廊     
《科技潮》1998,(4)
"中风"在中医内科属"杂病"之列,在西医则属"脑血管意外"。它包括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脑血管痉挛及短暂脑缺血等,是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所谓"四高一多"的特点。为征服这种威胁人类生命的可怕疾病,国内外研制了不少用于治疗心、脑疾病的药物。但是,这类药物或药价昂贵,或药效平平,而且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对中风后的病人恢复期治疗效果不能令人十分满意。病人的命是保住了,但半身不遂、失语、四肢运动不协调等残疾症状并无改善。华能生科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与清华大学的专家潜心研制出一种全方位治疗心、脑血管痛的特效药——龙寿丹胶囊,为"中风"病人的康复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威胁人类健康、致残、致死的第三位慢性疾病。统计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与无糖尿病的人相比: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高4倍,下肢坏疽高5倍,肾功能不全高17倍,双目失明者高25倍。糖尿病不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所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已是当前医务界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糖尿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感梁、妊娠、肥胖、高血压病等均有密切关系。本文拟就肥胖导致糖尿病的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风后遗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的心理状况及发生抑郁症(PSD)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9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家庭照顾者进行评估,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的家庭照顾者PSD的发病率,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中风后遗症患者家庭照顾者PSD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P〈0.01...  相似文献   

13.
该文研究的是中医针灸疗法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问题.文章首先简要对中风病的病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深入探讨了目前中医针灸疗法在中风治疗领域应用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几点问题,即:中医针灸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效应关系仍然不够明确;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中风病时,疗效的评定标准不够规范和统一;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中风病时,在介入时机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困惑,并提出了几点建议(要正确理解和看待国内外研究的差异;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中医针灸的特色以及要注意强化薄弱环节的研究三点)以供参考,希望对中医针灸疗法在中风治疗领域的科学应用和发展能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中风临床为危重症,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大类,是中老年病人的常见病症,其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起病急,变化迅速病情危重,而且病情长,留有长久的后遗症和心理压力,从而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作好病情的观察及护理,对缩短病程、促进功能恢复回归社会和预防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人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参加了43例中风病人调护观察。现将1978——1991我科收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34例,女9例,年龄在45—76岁之间,表现为突然昏迷、不知人事,半身不遂语言不清。2病案举例患者男、65岁,1998年9月4日凌晨3时,因右下肢沉重发麻、失语、入院体检T37℃脉搏9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24/14kpa口眼向左下歪斜,语言塞涩,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入院后经控制血压、降颅治疗,病情逐渐稳定,神志清楚。经六周精心治疗、并经过恢复期肢体功能锻炼治疗,安全度过急性期,可以自行走路。痊愈出院。3护理过程1发病早期密切观察神志、意识的变化,瞳孔的改变,呕吐、生命体症的变化,必要时吸氧。2痰壅者保持呼吸道通畅,不省人事者,头应偏向一侧,必要时吸痰。3保持大小便通畅,中风闭尿应做针灸治疗,并做膀胱局部热敷及导尿。4口...  相似文献   

15.
中风临床为危重症,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大类,是中老年病人的常见病症,其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起病急,变化迅速病情危重,而且病情长,留有长久的后遗症和心理压力,从而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作好病情的观察及护理,对缩短病程、促进功能恢复回归社会和预防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人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参加了43例中风病人调护观察。现将1978——1991我科收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34例,女9例,年龄在45—76岁之间,表现为突然昏迷、不知人事,半身不遂语言不清。2病案举例患者男、65岁,1998年9月4日凌晨3时,因右下肢沉重发麻、失语、入院体检T37℃脉搏9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24/14kpa口眼向左下歪斜,语言塞涩,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入院后经控制血压、降颅治疗,病情逐渐稳定,神志清楚。经六周精心治疗、并经过恢复期肢体功能锻炼治疗,安全度过急性期,可以自行走路。痊愈出院。3护理过程1发病早期密切观察神志、意识的变化,瞳孔的改变,呕吐、生命体症的变化,必要时吸氧。2痰壅者保持呼吸道通畅,不省人事者,头应偏向一侧,必要时吸痰。3保持大小便通畅,中风闭尿应做针灸治疗,并做膀胱局部热敷及导尿。4口...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中风发病率居脑血管疾病之首,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为找出其原因,加强防治,现将我们从1995年3月以来收集的50名缺血性中风病人的血液流变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对照组:随机选与病人年龄相近的健康人50例作对照组。1.2观察对象:选住院的缺血性中风病人50例,其中男40例,占80%,女10例,占20%,最高年龄82岁,最低年龄50岁,平均年龄53岁。1.3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沉以及病人舌质变化。通过对这5…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中医养阴清肺法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选取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32例。对照组予以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养阴清肺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有效率90.63%明显比对照组71.86%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应用中医养阴清肺法临床治疗肺结核可有效地避免副作用的发生,且临床效果确切,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宣通丸联合常规方案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庆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以自愿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者为对照组,从中选取30例纳入本研究;以自愿接受常规治疗联合宣通丸者为治疗组,从中选取31例纳入本研究,均治疗14 d后评估并对比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中医症候评分(主症、次症)、神经功能缺损(采用NIHSS量表评估)程度、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血清学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3.5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4 d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NIHSS评分下降(P<0.05),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各血清学指标亦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5例患者经免疫抑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15例SLE患者中狼疮性肾炎患者11例,溶血性贫血患者3例,血小板减少患者4例,肺间质病变患者1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1例.带状疱疹中寻常型12例、大疱型2例、坏死型1例.带状疱疹发病时,肾上腺皮质激素用量平均35.60±10.43mg/d,使用CTX的患者10例、MTX2例、MMF1例、Aza1例、LEF1例.对15例患者,均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用量,暂时停用免疫抑制剂,加用阿昔洛韦静脉给药.结论 带状疱疹是免疫抑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常见的并发症,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医院感染的首位感染比例为23.3%-42.0%,在我院老年人下呼吸道医院内感染发病率也居首位,在治疗上较棘手,死亡率高,所以预防和控制下呼吸道感染是降低医院内感染的重要工作,为此,我们对78例老年人下呼吸道医院内感染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